人盯人、一对一 ,他们这样打造“特殊关爱三件套”
“8c,2名老人1名儿童,需帮忙团购”“17a,独居奶奶,行动不便,耳背,需帮忙团购,需帮忙配药”“20c,8-9个月待产孕妇,独居,需定期问询情况”……这是潘侃手机中一张涵盖小区内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表单,表单上都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人”。

城区封控以来,区党建服务中心的潘侃向社区报到,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没过多久,他被任命为江宁路街道景苑居民区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
“建立临时党支部,能更好地统筹社区的力量和资源,发挥集体智慧,配合居民区党总支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潘侃紧急制定临时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案,组建班子,他通过“先锋上海”线上报到信息,逐一加微信、打电话,召集到党员志愿者150余人,并组建起党小组微信群。临时党支部的党员来自市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他们就地转为属地志愿者,积极响应,共同行动,汇聚在党旗之下。
4月13日,景苑居民区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设立枫景苑、豪景苑、怡景苑、静安国际广场四个临时党小组,形成“四社区自治矩阵”。 潘侃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党员同志们要小区包干、楼宇包干、楼栋包干,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 “党员就在身边”。我们众志成城、共克难关,把赤诚奉献铸就为社区抗疫工作最鲜亮的底色,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解决老年人等特殊弱势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潘侃和班子成员吴音、王潇、杨阳、郝喜、荆传磊、倪静娜等带领党员志愿者,迅速对接各自楼组长,开展排摸梳理掌握社区内12户独居老人、68户纯老家庭及其他特殊群体的情况。
“您好,我们是小区内的党员志愿者,想问问您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困难,需不需要我们专门派一个人和您对接?”在与居民电话沟通中,党员志愿者了解对方食物是否短缺、日用品是否短缺、是否有基础疾病、日用药是否短缺等需求,并予以记录,绘制成表,建立需求清单。
潘侃告诉记者,临时党支部全力落实打造“特殊关爱三件套”,即梳理一份特殊群体需求清单、确定一个特殊群体帮扶机制、摸索一套特殊群体帮扶方案。对于有帮扶需求的家庭,采用志愿者“一对一”结对的办法,每天或隔天与关怀对象沟通交流生活情况,填补人力紧张造成的关爱死角,“即使疫情结束,也要尽量保持对身边老年人的持续关怀。”

针对老年人呼声较高的配药需求,临时党支部通过微信群接龙,组建起两名在职医生在内的“药品配送服务队”,并自编《社区老人购药志愿者操作参考流程》,在为居民提供药物使用咨询、医院政策咨询的同时,专人赴华东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中心配药送药,解决居民配药难题。

临时党支部还协助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沟通物业和业委会,进一步规范社区团购事宜,最大限度规避安全风险,解决社区民生保障和配送到户问题。
连日来,无论是协助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试剂盒、配药送药、分发物资,还是政策解读宣传、安抚居民情绪……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员。潘侃说,党员同志们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事无巨细,勇担责任,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线上讨论总结,“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临时党支部就是党员们的主心骨,再艰难、繁杂的工作也有了力量和支撑。我相信,鲜红的党旗不仅飘扬在社区,也飘扬在群众心里。”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