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一个雨天:奇奇怪怪的城市和奇奇怪怪的人们
说实话,对于这部电影最早的了解,就只有这张很出圈的剧照。下着雨的傍晚,俊男美女在钟楼下接吻。
所以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商业爱情片,迪士尼出品,中间可能还有强助攻闺蜜仙女教母和歌舞。
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伍迪艾伦的电影。不过这个导演我也没研究过就是了,反正很厉害,反正很多文艺青年都知道他,反正……看了再说。
看完电影的时候是周六的上午,阳光很好,空调很安静,突然有一种,啊在这种环境里就应该看这样一部好像什么也没有说的电影。
没有紧凑烧脑的剧情,没有励志奋斗的情怀,也没有男男女女的纠葛,甚至没有插叙倒叙回忆秘密,就是一个下雨的周末,男主和女主一大早去了纽约,最后女主一个人回去的故事。
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两个人有什么交流,按时间线一一叙述。中间下了几场大雨,男主吻了前女友的妹妹,女主差点上了大明星的床。最后男主和女主分手的理由却是:你喜欢晴天,而我更喜欢下雨的纽约。
可能有钱人分手都是这样吧。
甜茶饰演的男主人公盖茨比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村上春树的书里有,太宰治的书里有,菲兹杰拉德的书里有,张爱玲的书里一大堆。那种无所事事的,聪明又颓废,有点看破红尘贵公子形象,总是危险又诱人。
虽然作为一个一直不怎么宽裕的人,很难去揣测这种有钱又有脑子的人为什么总是不开心,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苦闷的在高级酒店的酒吧喝酒,随随便便就能画上5k美金让高级应召女郎假装自己女朋友。
但是不开心的时候人会做一些蠢事,这句话显然有它的普世意义。
我无法揣测这种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但是这种人好像很容易吸引哪种又乖又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以为和这种人呆在一起就是又酷又叛逆。
艾丽范宁饰演的男主的女朋友,作为一个银行家的女儿,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采访而得以窥见纸醉金迷的曼哈顿,沉迷的不能自己。她对于纽约的一切都有着陌生的新奇感和向往,和对纽约驾轻就熟的男主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向往纽约的繁华,沉溺于导演编剧和巨帅男演员的甜言蜜语,甚至真的因为喝得烂醉的导演说要带她去法国而欣喜若狂。但当男演员的女朋友突然造访,她只能偷件外套淋雨走回酒店的时候,或许纽约在她心里已经不再是那个热情而浪漫的城市了。甜言蜜语也可能是随口谎言,每个人都自私,且不顾后果。
当真实造访,一切甜蜜的幻想都会化成猝不及防的钝痛。
瑟琳娜戈麦兹饰演的纽约女孩,则是完全另一种风格。有点鬼马,有点高傲,咄咄逼人,但总归是个可爱的姑娘。她所饰演的纽约女孩,好像才是和男主可以归为“一类人”的存在。他们可以在钢琴前聊人生,胡说八道一些浪漫的情节,有着共同的朋友圈子,和对纽约的熟悉。就像绯闻女孩里演的那样,心甘情愿的花大笔钱犯傻,可以疯疯癫癫,可以端庄华贵,眼神里带着那么点对于现实的倦怠和漫不经心。
或许这就是纽约上东区的人文气息。
我看不太懂,就只能图个新鲜。
这部电影里的纽约是浪漫的,时尚的,享乐的,自由的,同时也是堕落的,迷失的,阴晴不定的。纽约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一个超大的中央公园,也可以有隐蔽的地下赌场让人输得倾家荡产。你可以穿着帆布鞋和T恤去各种各样的艺术博物馆做作业,也可以穿着及踝的礼服裙参加一场无聊的晚宴。名流们有着奇奇怪怪的秘密,演艺明星满嘴谎言,还有电影里并没有涉及的,纽约大批的流浪汉。
纽约就是这么一个城市,电影里没有夸张,或许现实还要更魔幻。
艾丽范宁在部电影里饰演的艾什莉。她的服饰,笑容,局促的神态和初来乍到的沦陷,都让人有种:这个女孩子是个局外人的感觉。
她的神情和举动,就好像刚刚去到另一个城市上大学,第一次被班主任委派任务的自己,又或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还没有感受到职场险恶的自己。
总之,看见她的时候,总有点回想起什么的羞耻,还有点看傻孩子的怜悯。
不知道是不是她演技过于精湛,在搜集资料之前都没有认出这就是那个沉睡魔咒里和安吉丽娜朱莉正面刚的小公主。
电影的最后,男主决定不跟女主回到小镇,溜达到了晚上六点的钟楼下,来回踱步,好像在等谁。
当时我在想:如果电影开始放音乐渐变黑幕结局,那这就是一部很文艺的电影,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女孩出现,这就是一部有点商业的电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