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世纪代号816的绝密工程,神秘部队建造,可抵百万吨级氢弹
从2022年2月份开始的俄乌冲突,到现在都没结束,普京麾下的第一猛将,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在情急之下,甚至说出了让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话。的确,核武器是当今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抵御。
但你知道吗?在上世纪我国成功造出原子弹后,又瞒着全世界,建造了一个可以防御核攻击的军工洞。在国家的领导下,我国投入六万人,花费十几年时间,挖空了一座山,但这项庞大的工程,一直到几十年后才为人们所知。
这个工程是做什么的?中国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这一工程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
严峻的国际形势
要说这项工程,就得先介绍一下工程背后的紧张环境。
二战尾期,美国用两颗原子弹,将小日本的野心炸得稀碎,不仅迫使日本提前投降,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威慑敌人,纷纷开始研制这一终极大杀器。
中国也不例外,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核事业进行封锁、阻拦,我国的科学家们,还是奇迹般地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先于我国拥有核武器的四个国家中,美国除了对一生之敌苏联,无可奈何外,早已将英、法两国收为了小弟。所以当我国成为第五个拥核国家后,美国感到了威胁。
为了敲山震虎,给中国一点威慑,美国以自己的海军遭到袭击为由,悍然对越南出兵,当时的世界,正笼罩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氛围下。美国此举真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国与苏联不断争夺,在世界各地的话语权,此次的越南战争,最终也必然会威胁到周边的国家。我国南部与越南交界的地区,已然危机四伏。
而曾经的老大哥苏联,早在五十年代,就因为自己国内的政策问题,与我国产生了摩擦,后续又因为珍宝岛事件,两国关系降入了冰点。苏联一向崇尚用武力征服对手,当美国在越南一步步朝我方逼近的时候,我国还得提防着苏联,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怒火。
六十年代中叶,苏联和美国联合宣布,要对我国核基地进行毁灭性打击。
我国刚成立不久,国内百废待兴,面对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威压,中国的国防安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除了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如何保全我们辛苦钻研出来的核武器成果,也很让中央领导头疼。
以我之盾,防子之矛
一天,周总理接到了毛主席的电话,电话那头,毛主席严肃的声音传了过来:“恩来啊,现在有一件绝密的计划,需要与你商议......”周总理迅速前往毛主席的办公室谈话。
毛主席眉头紧皱,和周总理分析了最近的国内外局势,领导们明白,战争就像架好的弓箭,随时会发出。党和国家的战略重点,应该转向“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我国的军事实力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和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地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面结实的“盾牌”,保护我国新生的核事业,防止其他国家的利剑伤害它。
我国不仅要加快发展,还要有能保护发展不受伤害的盾。
苏联援助我国建起来的核基地,已经不再安全,我们应该发挥自己打游击战的优势,在我国的内陆腹地,克隆几个全新的核武器基地。新的基地必须隐蔽、分散、安全,这可愁坏了选址的工作人员。
核反应堆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毁灭性的爆炸。如果开战,美苏的核武器爆炸也是一种威胁。所以,核基地不仅得建在山里,还得建在地质稳定的山里。
选址还有一个苛刻的条件,核反应堆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降温,因此,新建的工厂附近,必须要有丰富的水源。
依山傍水又隐蔽的地方并不好找,经过重重筛选,设计师们将目光,投向了重庆涪陵区的白涛镇。
重庆位于我国腹地,地势复杂,周围的太行山、大别山、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天然保护屏障,绵延不断的山脉早在战争时期,就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经过考察,涪陵地区的山体,早在两亿年前就演化形成了,延续至今已经异常坚固,正好符合新的核工厂建设的防御需求。
加上具体的选址在金子山,山下奔腾而过的乌江,完美地解决了核反应堆工作时,需要大量水源的难题。
如果将新工厂建在这里,有绵延山脉和茂密饿丛林做掩护,还有必须的水源和天然防护,就连常年飘绕的雾气,都能防止敌机的空中侦查。
1966年,在经过国家总理周恩来审核批准后,白涛镇地下核工厂工程正式开始,这个工程就是“816工程”。
消失的白涛镇
参加工程建设的,是之前苏联援建的404厂,和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建设骨干。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国家把“816工程”列入了军内工程,最艰难的洞体开挖,由中央军委亲自指定的工程兵,第五十四师完成。
“816工程”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事件,所有参加工程建设的人,都接受了严格的政审,和苛刻的保密工作训练。
不久,白涛镇的名字,就从中国地图上被抹掉了。一群背着大包小包东西的人,陆陆续续地来到了这个小镇。
常年不外出的白涛镇人民,突然看到一群又一群的陌生面孔,不仅开始好奇地打听起来:“你们是谁?从哪来的?”
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的技术人员一时语塞,只能说自己是来考察地质环境的。就像曾经隐姓埋名前往戈壁滩研究原子弹一样,在1966年,有数万名工程兵不告父母、不告妻儿,义无反顾地地投入到了“816工程”中。
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当年的“816工程”对外宣称的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曾经有一对湖南籍贯的兄弟,同时都在白涛镇工作,互通书信时,却只说自己在参加三线建设,具体做什么,在哪里,一概不说,直到有一天偶然碰到,才知道自己在同一个地方。
根据设计,工事要能抗住100万吨当量氢弹的爆炸攻击,战士们需要在山体内掏出一个大洞,根据初步预计,完成这项工程大概需要30个月,结果工程开始后,六万人整整挖了八年,算上后续的洞内设施建设,共计耗时十八年。
艰难的开凿建设工作
1967年,工程兵正式开始开凿工作,除了需要孤独地守护秘密,工程兵们还需要克服施工过程中的艰苦环境。
当时的工程建设,没有现在先进的装备工具,工程兵们只能拿着落后的工兵铲、炸药、凿岩机,一点一点地破开坚硬的岩石层。
迫于焦急的世界形式,为了保障工作迅速进行,全部的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强度,昼夜不停地赶工。过度劳累加上粉尘侵害,很多施工人员都患上了很严重的矽肺病。
重庆山区气候闷热,山洞中排气系统不完备,最高温度常达到40多度,山里的蚊子也让人闻之色变。除了这些艰苦的环境,处在一线开挖山洞的士兵,还面临着伤亡的危险。
很多裸露在外面的岩石,因为质地坚硬,往往需要用炸药炸开山体,而山体中隐藏着各种暗河,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山崩和地下水倒灌,土质松软的地方更有可能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当时的工程队,并没有先进的施工工具,工作人员只能拿着凿子和铁锹,一点一点清理废渣。日复一日的艰辛,山洞中不见阳光的环境,让很多人都患上了疾病。而施工场所因为比较偏僻,离有医院的重庆有3个多小时的路程,很多工作人员等不及送到医院,就死在了路上。一些战士们,生命永远留在了白涛镇那片葱郁的山中。
就这样,6万解放军一个白涛镇,在中国整整消失了18年,就在大家将地下通道全都挖好,准备完善内置设施的时候,收到了一条命令:“可以暂缓修建”。
不明所以的工人们钻出地下,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常年的粉尘伤害,让他们的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眼睛因为阳光的照射,刺痛地眯成缝。他们稍作停歇之后,又钻进洞中,上级指示是“暂缓”,但并没有停止,洞中还有很多收尾工作需要做。
但很遗憾,这个凝聚了几万人心血、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最后并没有投入使用。1984年,就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整个工程被叫停,部分设施被拆除,山洞被封锁起来,几万工作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为什么这个声势浩大的工程,会突然停止呢?其实还是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
真相大白,震动天下
1971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变,尼克松访华,五年后中美正式建交。昔日需要提防的对手,成了握手言和的朋友,我们的核试验不用再偷偷摸摸地搞了。
美国的侦察机已经不会再那么频繁地,飞到我国的上空进行侦查,“816工程”不用再那么紧张进行,但鉴于美国反复无常的手段,我国伟人为了以防万一,初次下达的命令是暂缓行动。
直到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当选全国委员会主席,提出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我国的核建设科技也日新月异,较为安全的环境和升级的技术,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去建设“816工程”,于是在1984年,这场伟大的工程被叫停了。
考虑到这个辛苦建成的工程,不能被白白埋没在地下,六万人的辛苦付出,也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2002年,我国对外公开了这一地下核工程,并作为景区对外开放。
当人们看到这个宏伟庞大的工程时,都被惊呆了。
洞体中的主洞室高达79.6米,宽度32米,纵长达到了80米,像一个标准的足球场。所有的工程有四层,各种导洞、隧道多达130多条,总长度达到了20多公里,开挖运送出去的石量,达到了惊人的140多万立方米。洞内被水泥封固,畅通无阻,防御力惊人,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
这项工程一开放,就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们在瞻仰这项人工奇迹的时候,也感叹着建设者们的伟大付出。几十年过去了,那些老兵们一直守口如瓶,没有泄露任何关于“816工程”的信息。直到他们重返故址的时候,回想起当初艰苦的条件,坚实的精神,才再次被触动。
“816工程”至今都没有竣工,但那些在这里奉献了才华、心血和青春的建设者们将会永远被铭记。
“816工程”面世后,迎来了新的升级打造,新安装的排风排水设施,弥补了当年因为洞内通风不畅造成人员患病的遗憾,工程内核心区域的面貌并没有改变,现在将这份战略工程转化为旅游景点,也是对新中国建设的接力。
那个伟大的工程,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过去而变得没有意义,相反的,它作为那段历史的产物,对中国建设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我国在近代史上,因为国力孱弱,遭受到了众多的打击和威胁,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力挽狂澜,那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对抗外部侵害决心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