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为何流传“年轻人应及时行乐”?网友:只能活在当下
随着各专家批评年轻人“躺平”、“能力差才赚不到钱”、“没有上进心”的言论广为传播以来,社会上的九零、零零后一代已经开始奉行“及时行乐”的信条。对他们而言,似乎无论如何努力都没办法让人满意,具体表现如下:“拼命工作却收入有限,买不起房子,相亲被人看不起”、“拼命工作还是难以摆脱螺丝钉现状,疯狂被领导PUA”、“拼命工作还是被所谓的专家称为躺平的一代,甚至有专家扬言效率不如越南年轻人却拿了比别人高一倍的收入”。
不少九零后表示:“即便我再如何努力,小时候成为不了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即便我再如何努力,相亲时还是成为不了相亲对象口中闺蜜的男朋友”、“即便我再如何努力,成家后还是成为不了老婆口中别人家的老公”,房子拼了命一年能攒上两平米的钱,车子更是消耗品,买了就贬值,如此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省吃俭用省下的这两个钱,甚至不如探店博主一顿饭的花销,我从小懂事听话,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这样大,既然这样,还不如吃饭时多加个茶叶蛋,多为自己买一件潮牌,多去夜店体验一下生活”。
不仅九零后有此想法,就连零零后持相同观点的也不在少数。网上广为流传一个段子:“不少零零后、一零后的孩子通过鼓励自己父母努力工作,打着自己活的轻松点的算盘,都说童言无忌,可毕竟他们已经摆脱了童年阶段,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学生间更是攀比成风,谁的爸爸开着迈巴赫,而谁的爸爸还在骑着电动车”。你能说孩子的观点的错了吗?还真的不能,他们才多大?很多的观点的形成完全是受了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是受了自己父母的影响罢了。这种“及时行乐”观点的形成,危害性极大,却又无法避免,归根结底是他们年纪轻轻就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或者压力氛围。
不少此年龄段的人都说“与其说及时行乐,不如说活在当下”。诚然,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出身和过往,但社会环境的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真正读书读到“双一流”层次的有几人?而其余的本科几乎在学历层面差距不大,在社会中的地位几乎都是社畜,职场中重视能力的单位又有几家?能做领导的家庭背景都很强,即便是自身灵活懂世故的能人,又有几个不是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耳濡目染形成的呢。既然改变不了已经可以预见的天花板,那就只能活在当下,能混个吃穿住不愁就已经是我们能力的极限了,巨大的压力下,及时行乐未免不是一种好的解压手段。
你以为年轻人愿意背负巨额债务吗?愿意怼着信用卡猛花?他们并不愿意。房子要买,这是社会提倡的,年轻人没办法;各类媒体鼓吹女性生活精致主义,她们是社会消费主力军,猛灌各类鸡汤,似乎生活达不到鸡汤文的水准就是男朋友和老公的问题,即便女性不靠男人,消费也很难降下去,风气如此,年轻男女没办法;如今更是将养老摆上了台面,年轻人想孝顺,哪个能不拼命挣钱?年轻人没办法。
这些压力不小,真的不小。你以为只有农民工吃着十元快餐吗?去你们城市的低档快餐店看看吧,有良知想存钱的白领们同样不少光顾这些店,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花,老实说,农民工的工资都胜于都市部分白领,只是社会要体面,年轻人也是如此,才有了所谓的白领胜于农民工的说法,其实,都是靠劳动赚钱的苦命人罢了。挤公交和地铁的白领与农民工,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大家都是一个层次的人。
“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这个建议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你们脱离普通人阶层的言论,真的得不到底层人民的认可,而如果非得服务背后的阶级,打造资本想要的环境,复刻当年毒害女性的鸡汤文,能不能换个阶层来坑呢?韭菜不能拿着一茬薅啊,能有点社会良知吗?对得起自己专家的头衔吗?这样下去,我们真的建议专家也要分层,既有上层的专家,也要有底层人民的专家。
及时行乐不错,他是一代人根据社会环境做出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类人面临同样的社会问题自发形成的一种状态。如此看来,未尝不可,反内卷已成现实,人矿终有开采完毕的一天。
往期原创好文推荐:
“懂事”成了负面词?网友:我拼命,就是不想让孩子那么懂事
社会为何出现“年轻人不再为老人让座”的现象?
社会流传“男人越来越现实”,网友:男人不易
社会上年轻人正逐步告别游戏,网友:从未告别,赚钱比肝更快
网传优秀的女孩更易成“剩女”?网友:别开玩笑了
作者有温度,文章有态度。如果您觉得作者文章对自己或身边亲属朋友有帮助,欢迎您点击下方【点赞】或【转发】,喜欢本篇文章的读者请点击【关注】,作者主页更多原创好文等您阅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