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她为终于解脱的自己哭了

  1.

  暖出生在山区一个贫困家庭。

  她的母亲性格懦弱,从没有见她大声说过话,发过一次脾气。每天像一头牛一样在工厂里上班、忙地里的庄稼、忙家里的琐事。

  而她的父亲唯一的爱好是喝酒,喝完回来揪住母亲狠狠地打。

  小时候的暖,最盼望的就是父亲没有喝酒的日子,可是这样的日子就像过节,实在太少了。

  父亲抓住母亲头发痛打母亲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暖的心里,并给她带来深深的恐惧。

  大一点的暖,会扑在母亲身上,哀求父亲不要打,然而喝红了眼睛的父亲却连她一起劈头盖脸地打过来。

  暖劝母亲离开,然而懦弱的母亲却只是摇头。每次被打倒在地时,母亲几乎不发出声音,打完第二天,擦洗脸上的血渍,依然一瘸一拐地去工厂做工。

  2.

  暖做梦都想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让她觉得窒息的心口疼得发抖的家。

  考初中时,父亲不想让她上,嫌上学费钱。暖知道只有考上山外的初中才能尽早离开这个家,便说自己挣学费。

  母亲不说话,只是带暖去她做工的厂子,一起拼命地加班挣钱。

  暖考上了初中,并挣够了学费。父亲没话说,只得让暖去山外上学。

  离开家的暖,犹如脱离牢笼的小鸟,自在地呼吸外面的空气。

  她用心对待每一个对她好的同学,在大家的眼里,她乐观、开朗。只是,很多个深夜在噩梦中醒来,她看到的依然是恶煞般的父亲和懦弱的母亲。

  初中毕业后,暖去了远方打工。每个月的工资,她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剩余的都寄回家里。

  她唯一希望的就是母恐怖片亲能好过一点。

  3年后,父亲狮子大开口,要她给家里打5万块,供他翻新房子用,暖拒绝后,他便破口大骂。

  几乎没有积蓄的暖向朋友、同事借来2万块,打给了家里,并决定从此不再跟父亲联络。

  3.

  一天深夜,暖和几个同事下夜班从工厂回宿舍的路上,看到2个壮汉在围着一个人打。

  那个人缩在墙角的样子像极了暖小时候。

  她冲过去,对着2个壮汉大喊:住手!

  那2个人看到冲过来的只是一个弱女子时,向暖扬起了拳头。可暖丝毫没有退缩,大喝他们欺负一个没有招架之力的人。

  壮汉被暖的气势吓住,看到暖的同事也奔过来,便悻悻地离开了。

  暖走到墙角,才看到缩在那里的是一个文弱的男孩阳。那一刻,她有种保护别人的骄傲。

  阳和暖年纪相仿,是本地人。和父亲经营一家小工厂,因经营不善,欠了些外债,所以被追债的人围殴。

  暖和阳越走越近,决定结婚。暖并没有告诉阳她家的事,只说自己父母早已过世。

  然而阳的母亲并不愿意,她觉得暖是高攀了他们家。阳坚持要娶暖,他的母亲无奈才同意。

  就这样暖和阳结了婚。

  4.

  婚后不久,暖怀孕了,留在自己家里。阳去了郊区的叔叔工厂帮忙。

  几年时间里,暖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婆婆依然看不起她。很少来家里看她和孩子。

  在家里带2个孩子的暖,却越发觉得情绪难以疏通。阳性格柔弱,遇事没有主见。在强势的婆婆面前不能维护暖。

  暖在日复一日地面对家庭琐事、调皮的孩子时,脾气越来越大。在孩子不听话时,她开始打、骂孩子。

  打手、打屁股甚至打脸。

  骂的时间也越来越频繁,小事都能让她火气爆发起来。

  直到有一天,因为孩子作业被老师批评,她说了2次后孩子仍然不理解,气急的她转身跑到厨房,拿出了切菜的刀。

  2个孩子一下子被吓住了。怒火中烧的她挥舞着刀大骂着。

  突然,孩子扑过来抱着她的腿大声说:妈妈妈妈,我们爱你,我们爱你......

  听到孩子哭喊着爱她,她才仿佛从着魔中醒悟过来,刀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我这是干嘛呢?我是要杀了我的孩子吗?

  她搂着2个孩子哭成一团。

  5.

  那天晚上,无法成眠的她醒悟过来:自己现在的举动,竟然越来越像那个痛恨的父亲。打骂孩子,甚至拿起了刀。还好,是孩子们的爱唤回了她。

  她实在不愿意让自己变成最痛恨的样子。她要改!

  从那天起,她开始在想要发脾气掐自己的腿、让孩子提醒自己;每天她都会记录自己因为什么又发了脾气,也会记录自己控制脾气的事情。

  慢慢地,她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孩子们和她无话不谈。

  就连偶尔过来,瞧不起她的婆婆也察觉到她的变化。虽然对她说话依然有些生硬,但态度却变了很多,经常找理由来给他们送菜送吃的。

  她在家待了几年后,终于走出去,在家门口蛋糕店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

  她话不多,但勤劳、用心。老板对她很信任。

  6.

  那一天,她接到了许久未联系的母亲的电话:你父亲去世了。

  放下电话后,她抱着自己哭了很久。

  不是因为父亲去世伤心而哭,而是为自己而哭,为那个终于摆脱了父亲折磨、变成现在的自己而哭。

  结语: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童年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修复童年的伤害。

  愿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善待自己的孩子。

  作为孩子的我们,要看清原生家庭的痛,并通过觉察和救助让自己尽快从中走出来,不让这痛在一代中轮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