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出没·原始时代》:好莱坞套路下的软肋和硬伤

  在艺术创意方面,《熊出没·原始时代》也是亦步亦趋紧跟好莱坞的步伐。仔细琢磨该片的角色、场面和情节设计,能看到不少好莱坞经典作品的影子。但是,主创团队太过于依赖好莱坞,反而暴露出自身在艺术创意方面的软肋。虽说技艺精进都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况且艺术创作中借鉴、模仿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其为“向经典致敬”,或者埋伏了“彩蛋”。但是,在一部作品中如此频繁地施行“拿来主义”,片尾也无说明和致谢,这就不是“致敬”或“彩蛋”的问题了。

  

  其实,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开始,《熊出没》系列中就出现了不少对好莱坞作品的“拿来主义”。的确,这种对其他作品元素进行模仿和改装的做法,能够以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提升作品的创意水准和观赏价值。也许在创作者看来,这种“拿来主义”是规避自身创新力不足的一条捷径,但这本身就说明了主创团队的创新无力。说实在的,这些年好莱坞动画在叙事方面也深陷公式化之中难寻解决之道,但是其在创意方面却一直保持着旺盛活力,表现在题材选择、角色、场面、动作设计常常给人以惊艳之感,并且很少重复自己。后者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学习借鉴别人时,应该看到的东西。这种模仿和改装得来的创意效果起码还能贴合剧情的需要,因此我们也不能称之为“伤”(如果不上纲上线定性为“抄袭”的话),但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软肋。况且,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因角色、场景、情节的似曾相识,经常有跳戏、出戏的感觉。

  

  《熊出没·原始时代》的硬伤出在编剧上。我们依然可以从该片叙事的节奏起伏和大、小包揪的铺排节点看出,其参照了好莱坞叙事的一套程式,但是,编创团队只学到了皮毛,未能探到其真谛。首先,是线索关系的严密性问题。编创团队2018年设计了双线叙事。故事中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进入到原始时代后被安排在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熊大与飞飞演绎“爱与勇气”,另一条线索是熊二、光头强与原始部落人演绎“误会和化解”,两条线索之间平行叙述,各说各话,二者逻辑关系不太强烈,由此作品也显出结构涣散,影响了主题表达的集中凝练性。“一部无法突出主干、舍弃杂枝的作品,是无法为观众带来良好观感的。”

  

  再来参照《冰河世纪3:大威龙驾到》这部影片。该片也是双线叙事:一条线索是长毛象曼菲德夫妇和剑齿虎迭戈担心地懒希德的安危,一起去解救它,另一条线索是地懒希德和恐龙妈妈调侃周旋,使恐龙妈妈从敌视转化为认同。这两条线索也是平行叙事,但共同指向一个焦点,那就是“希德的安危”问题。所以,两部影片的编剧水平高下立见。其次,是故事逻辑的严谨性问题。在《熊出没·原始时代》中,美妙绝伦的蝴蝶场景为我们呈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蝴蝶出场承担起两种功能:一是情节推动功能,把熊大、熊二、光头强带入到原始时代,二是炮制视觉奇观,增加观赏性。这种设计本身是没有的问题的,问题出在蝴蝶的两次出场都没有做铺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姑且把蝴蝶莫名其妙的出场和消失称为“灵异现象”。所谓逻辑不够,“灵异”来凑,似乎一且“灵异”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得通了,还可以加上这是在发挥“想象力”的说辞。是的,编剧是要发挥想象力,但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不是不着边际的想当然,一定要遵循“合情合理”的创作原则。所谓“合情合理”,就是合乎人之常情,事之道理。蝴蝶出场,既没有角色情感上的需求,也没有必然的事理可以依托,难免让观众“尬笑”一番。再次,是编剧上的“务虚”不“务实”问题。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剧情虚浮。编剧因为主题表现的需要,把小狼飞飞设定成一个不杀生的狼,并且还美名其曰“人类史上的第一只狗”。不杀生是狼的天性吗?狗就不杀生了·这个问题其实和前一个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天马行空,罔顾事理”。违背人情事理,也容易给儿童观众造成困惑和误导。也许会有人这样反驳,《冰河世纪》里那只剑齿虎不还和长毛象、地懒成为好朋友,怎么不说荒谬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这么看。俗语说“虎毒不食子”,这说明兽性中有“仁义”的成分。迭戈一开始是有兽性的,但是和长毛象、地懒共同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激发了它兽性中的“仁义”部分,促使它发生转变。这种设定一来不违背动物天性,二来有一个完整的铺垫,所以我们说它是既合情又合理,是站得住的。好莱坞的每一部动画电影都是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事实的映射,它的故事都是“务实”的。像《冰河世纪》里地球大陆漂移、冰川融化,在历史上都真实发生过。《熊出没·原始时代》太过于想讲清楚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崇高理念,但是采取了“务虚不务实”的创作态度。

  

  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恩格斯提到过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最后,是对次要角色功能的认知问题。编剧看到《冰河世纪》中那只执著追逐橡果的松鼠很有喜感,也设计了一只追逐熊二屁股的小野猪。但是编剧没有看到,《冰河世纪》中那只松鼠是承担了叙事功能的,它是一切矛盾产生的始作俑者,或电影先生者说是故事推进的发动机。而《熊出没·原始时代》中那只小野猪呢,除了应景新年贺岁,在剧情主线中不具备叙事功能。而且作为额外串出来的一条“旁支”,它使得原本就松散的双线结构更加涣散此外,还有一个是史前知识的储备问题。该片出现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该片中那只守护鸟蛋的大鸟,生物学学名叫“窃鹤”。窃鹤生活在史前新生代时期美洲大陆,是著名的猛禽,以肉食为生,但它是不会飞的。但是在该片中,窃鹤却飞得很豪迈。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过,该片的窃鹤造型参照了《疯狂原始人》中那只窃鹤。该片编剧可能没有注意到,《疯狂原始人》中的窃鹤可以奔跑、追逐、跳跃,就是没有飞起来。这说明《疯狂原始人》的创作团队是了解这一生物学知识的。虽然,也许只有精通生物学的人才能发现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创作的严谨性,一些史前知识还是需要具备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