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法国温情电影!跨越种族和阶级,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你

  世间感情,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实存在的。

  许多时候,你想要的东西或许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却唯有感情一事始终是可遇不可求。

  独立的个体与他人在种种偶然形成必然的相遇下建立了联系,真是件神奇的事。

  即使我们会在漫长的一生中与许多人产生命运的羁绊,可找到能与之达到心灵契合的人却寥寥。世上之人何其多,懂我心者有几人。有的人会在经年岁月中相伴永随,有的人却是过眼云烟的匆匆过客。

  世俗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标签,无形中也与他人竖立起隔阂,但无论如何,人的心门却是相通的。《触不可及》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情。

  触不可及

  简介: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

  总觉得大多数法国的温情电影虽然基调都是平平淡淡的,却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优雅和直达心灵的细腻,《触不可及》亦是如此。

  它讲述一段男人间的友谊,却没有大篇幅煽情、基情四溅,而是如流水一般慢慢渗入人心。这电影我重刷不下5次,可每当看到他们那种唯有挚友间才有的对视和会心一笑,总会感动得一塌糊涂。

  555电影网菲利普是富翁,却也是残疾人。德希斯是穷人,却是健全人。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弱者,却又富足于一个方面。

  菲利普虽住在奢华的房子里、谈论着高雅的音乐和艺术,却也忍受着病痛的煎熬、绝望于残疾造成的无能,因而性格孤僻。

  德希斯是个刚刑满释放的无业游民,靠救济金过活,虽被家人驱逐、四处流浪,可对生活的态度向来是苦中作乐、享乐至上。

  初见之时,菲利普面试前来应聘的陪护,却被吊儿郎当、只想走个过场的德希斯吸引。

  或许是他不像其他应聘者一样西装革履、侃侃而谈,或许是他嘲笑了菲利普的音乐品位、开了个尴尬的冷笑话,又或许是他毫不避讳地当着雇主的面对女助理放电。

  德希斯入职后也依然保持放荡不羁的作风,陪护工作做得也是马马虎虎,有一次还把滚烫的热水倒在菲利普的身上。

  好友担心菲利普把这个坐过牢的混混放在身边,而菲利普却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心,没有特殊对待。”

  相比怜悯和同情,残疾人更在乎的是尊重,他们更希望自己在他人眼里是作为完整个体的“人”并且置于“残疾人”之前。

  德希斯大大咧咧,总是不自觉地拿菲利普的残疾开玩笑,问他残疾的感受,仿佛这种残疾只是一时的体验,而非时时存在。

  他也不愿把菲利普像“马”一样塞进车的后备箱,而是带着他坐进那辆封尘已久的跑车,呼啸着飙车而出;他还改造了菲利普的轮椅,站在上面与菲利普一起兜风;他还会无所顾忌地把雪球丢到菲利普的身上,在街头共享一支烟、在歌剧院里放声大笑、在天空里放飞翱翔。

  德希斯的乐观态度感染了菲利普,他不再自怨自艾,而是正视自己的残疾。

  也接受了德希斯的建议,教育了不懂事的女儿,主动拨打了电话约见心仪的笔友。

  对待德希斯那副不知所云的画作,委托他人花了高价买下,又在生日时与德希斯戴上同样的耳环。

  可他也慢慢意识到若是让德希斯继续照顾自己,只会耽误他的前程和对家庭的照顾,即使再不舍也狠心辞退了他。

  而德希斯在菲利普熏陶下,懂得了对艺术的鉴赏,并用艺术修养打动了面试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可离开德希斯的菲利普却日渐憔悴,重新陷入了过往那般孤僻的生活。

  当德希斯再次出现,笑着对他说:“你太自暴自弃了,好在我回来了”并开车把他连夜带到海边。

  他看着广阔的海景,又看看矗立一旁的德希斯,感激的泪水顿时溢满眼眶,黯淡的眼眸终于又重新燃起了光。

  这段友情之所以感人,不在于它面临着轰轰烈烈的付出与抉择,而是简简单单却又难得的包容与理解。

  菲利普珍视德希斯,他清楚地知晓德希斯的美好,不愿德希斯把时光浪费在一个既定之人身上、只为了他一个人停留,而应追求更好的未来和生活。

  德希斯也不想看到菲利普因残疾而自卑,孤独地孑然一身,因此主动制造了菲利普与笔友见面的机会,给予他一次新生活的机会。

  每次看都为他们这段互相救赎、互相治愈的友情泪目,虽然叙事没多大起伏却能在细节中敲击人的心灵,宛如水滴落下,荡起阵阵涟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