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中学,组织学生徒步且自费去看,错误满篇的电影《满江红》
![]()
河南安阳有一所中学,组织学生徒步自费去看电影《满江红》,看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种形式主义,有意思吗?让学生接受爱国教育没有错,徒步走14里地也权当锻炼身体了,但电影的选择是不是太儿戏了?
![]()
有一位朋友前几天这么跟我说过:想着家里的几个孩子快开学了,听别人讲《满江红》是一部有历史意义的影片,结果大家兴冲冲的去了,你猜孩子看到歌女刺杀秦桧被侮辱的那一段,怎么问我的吗?我当时只能说坏人把她抓了当然要打她,总不能对孩子说把歌女怎么怎么样了吧?
![]()
想想也是,张艺谋的电影哪一部不充满着男女的情爱片段?一部真正有意义的电影,有必要把性暗示的情节必须安插其中吗?就好像没有这样的情节获不了奖似的。更何况《满江红》是一部历史片,完全没有必要设置这样的情节。
![]()
该说不说,《满江红》这部片子虚构和错误的地方太多了,就比如让假秦桧念岳飞写的《满江红》,秦桧配念《满江红》吗?如果这真是历史,念《满江红》对秦桧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人家都那么厉害一个大奸臣了,念一首词准没事,肯定毫无心理压力地念了,说白了对秦桧这种人来说,脸这种东西他完全可以放在地上踩两脚再装回去。
![]()
可笑的是真的秦桧,甚至都不知道有《满江红》,但这对岳飞而言是一种折辱,让杀他的人简简单单地念一首他写的词,不讽刺吗?我并不觉得在秦桧还活的好好的、享受着荣华富贵、依旧可以打击爱国志士的情况下,一首词的流传能真正惩罚到秦桧、为岳飞报仇雪恨。这样的结局还不如王晶拍的电视剧《八大豪侠》里面秦桧被素问下毒,让其夜夜做噩梦折磨致死。
![]()
电影好坏暂且不说,《满江红》这个电影没有激起国人对“靖康耻”的深思才是最悲哀的,难道国人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如何雪耻上、如何实现复兴梦上么?最后的《满江红》整首诗词摆出来以后,有几个人联想到了《辛丑条约》,为国家落泪了?
![]()
所以,对国仇家恨的认识,不需要靠一部烂作来让我们反思,越有历史素养的人才会对这部电影越加鄙夷,故事既然发生在固定的历史背景下,人物又存在于实际存在过的阵营中,那就需要遵从历史背景和历史中实际存在的阵营内人物的形式准则。
![]()
故事可以虚构,你更可以虚构出一个不存在的阵营,完全不需要蹭上岳飞这个热度,把人放进这个曾经存在的阵营里,人物转变又没有什么铺垫和逻辑,那你还要这个故事背景和人物阵营干嘛呢?
![]()
何况,历史上岳飞的遗言也不是《满江红》啊,甚至还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满江红》根本不是岳飞所作,他的是有记载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你说不让秦桧死是尊重历史,但你把《满江红》编成绝笔,得让多少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当真?到时候给人介绍时说《满江红》是岳飞绝笔,有张艺谋的作品为证,结果史料一查,不是那么回事儿!你不得开始怀疑,是历史记载错了,还是张艺谋错了。
![]()
人都有对自我表达出来的认知进行维护的心理,这时候会不会把这种怀疑蔓延到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开始对中国文化不自信?更不要说《满江红》还设置了情色情节,这样的电影让孩子们徒步7公里去看看有什么意义吗?无非是满足了学校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材料,而组织这场活动的校长更不会亲自徒步,甚至可能在往返的小轿车上眯了一觉、醒了醒宿醉的酒。
![]()
要我说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育活动,还不如让学生去烈士陵园悼念一下来得实际,当然如果让我带孩子看电影的话,我宁可选择《流浪地球2》,让孩子对未来世界和星辰大海发出“哇塞”的感叹声,也不愿意让他在可能座无虚席的电影院里,观看一场沉闷的虚无主义烂片。
讨论:你觉得学生适合看电影《满江红》吗?
本文由花哥谈教育原创,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文章和关注本号,花哥每天给你分享教育趣闻、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期待你和花哥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