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人生在世,爱情到底是什么?

  一、内容简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和婚姻故事传达了作者冷静的生命观,以及她对人生最通透的看法。

  二、经典摘录

   1、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2、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3、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4、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5、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见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6、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

  7、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8、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9、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可耻,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们界定开了

  三、悦读感悟

  你记忆里的蔓草与蓬蒿,只是恰及膝处。虽有数不清的罗愁绮恨,总归还是实现了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不能够定义的是命还是情?是妥协还是真爱?

  我一直以为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从小说到散文,再到《红楼梦魇》的书评,自始至终都是凄然荒凉的梦镜,然而庆幸的是一场战争竟然成全了《倾城之恋》的结局。我想在张爱玲的骨子里依旧还是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幻想的,也许在她心中,她想成为笔下的那个白流苏,也渴望那个不羁却又可爱的范柳原。

  半壁斜阳,絮藤花架,白流苏的月白禅翼的旗袍,和她留下的上海女人的背影,没有人熟知她心里的想法,到头来,她依旧没有说出那些话语。她是一个渴望爱却又怕被爱的女人,因为她需要的是婚姻。

  我未能看懂范柳原的那些暧昧的话语所给的承诺,正如他所说“生与死及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做的了主似的”。这样的柳原,怎么能够给流苏一份安心。

  恐怕这也是张爱玲在自己的生命里最无力的悲哀。思念,煎熬,痛苦,以及那惶惶不安里的泪眼朦胧。

  倾国倾城的人,倾国倾城的梦,却是一场战争换来的传奇。我不知道流苏和柳原是该感谢对彼此的感情还是该感谢那场让无数人丧生的战争,如果是感情的欲罢不休,柳原的船还会不会再回来,而流苏又是否能够在那空落落的房间继续期待下去。但最后让这个结局没有发生可能性的原因却是战争,一场战争,柳原未走,流苏也不必独守。这又似乎和柳原说过的话恰如其分的契合:生死离别,我们做不了主。

  想起了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尽管《广岛之恋》的现实意义高于《倾城之恋》,但是就故事本生而言,同样的故事情节,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虽然不能妄加猜测张爱玲到底是怎样诠释她对于命运这种东西的,或许她也相信人定胜天,就像故事里的流苏重回香港一样,为的是再努力向命运做一次尝试。但是那些忧伤的字字句句的又不得不让我相信张爱玲传递出的那种在现实里的无能为力的不甚凄凉。

  故事似乎在圆满里收场,但是我却未能在那些字里行间看出一份喜悦,也许张爱玲本生就有这样的本领,让人读她和她的文字,都会沉浸于那淡淡的悲伤之中。若是不读她,或许我也不会更加深刻的明白,人世间,有一种命是以你不敢,不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方式真实的存在的。也许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可是然后呢?王子和公主真的会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夕何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