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从这一点切入,你才有可能解开《唐人街探案2》的谜团
看完《唐人街探案》1,2,总有一种迷惑感在头脑里散不尽。不仅仅是因为案情推理,更是因为它有太多还没展示出的谜底,比如:秦风会黑化吗?为什么每一集最后他都不让真正的凶手落网?Q是谁?以及整个唐人街系列所依靠的哲学思想如何解读。
其实,有的时候答案就在表面的文字或者对话里,只是全程推理的节奏,让观众自然而然想要往深处想,进而忽视最浅显的地方。比如,电影片头总会出现的一行字。
让我们先回到第一部,它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想简单点,这句话如果就是本篇的主题,怎么解?必然是主角的设定,行为的选择,剧情的安排都在诠释着这一句话。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它出自《易经》,这本书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规律”为主题,进而影响人类个体的活动,或者影响统治者治理国家。“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万物皆有两个方面,两种力量,(它们可以是善恶,大小,多少,深浅,黑白,好坏……)不可偏废,构成规律,事物皆以此为表现”,这是最基本的解释,后世各个朝代的易学家又有发展,但是这里为了不跑偏,就不做延伸。
换言之,这句话揭示的主题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什么,人类必须遵循这个规律。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带着这个核心思想去解读剧情了:
个体而言。秦风本身是善与恶的结合体,因为他不仅仅追寻犯罪的真相,也渴望着犯罪的完美,这两点本身就是矛盾的,但是又是结合的!引出疑问,秦风会黑化吗?不会!为什么?因为主题(那句话)说了呀,善恶结合才是大自然的规律!
群体而言。秦风代表白,唐仁代表黑,为啥?你看看唐仁喜欢的东西,美女,金钱(同时他又不是绝对黑的,还是因为主题,唐仁必然包含着白)……但是就是这个黑白配让剧情更和谐,二人结合在一起,才能破案。
世界观而言。思诺借刀杀人,思诺父亲扭曲的爱,秦风最后放了思诺,无一不矛盾,因为这些举动,都是善恶结合下的成果。导演试图用上面那一句话请大家接受:这个世界本该如此,恶非纯恶,善良亦是。
好的,我们来看第二部吧,同样用一句话做引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所谓一二三,绝不是单纯量词,事实上,研习易学的人都知道,这“一生二”指的是什么,即“阴阳两极”,是的,就是第一部的主题。那么,一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万物都有正反两面,而这正反又可以生出其他,甚至万物……这是第二部的主题,抱着这个主题我们套剧情!
秦风此刻体内,不再是阴阳二元论了,除了善恶,或许生出其他……义?
主角也不再只是黑白了,还有个宋义,他是什么颜色的?
去理解一下宋义问秦风的话“你是人是兽?”,并不代表秦风要黑化!答案应该是:秦风非人亦非兽!就好像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你问我怎么知道的?主题(那句话)告诉我的!
后世,在解答“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时发展出许多哲学,刚才我说提前揭示会跑偏,现在可以说了,最广泛的两句就是:阴阳生两极,两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不妨讨论的更深一点,主角的名字。秦之风骨,唐之仁爱,宋之义气。秦之风,暴(这和他法家思想有关,所谓暴,绝不是杀人无度,而是法外无情),可以看作道生的一;到了唐代,兼有仁爱,社会逐渐和谐;到宋代,虽然国力日下,可是史学评论宋是中原文化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他这里,万物生。
主角,就是一步一步,抛弃偏执,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诚然心中偶尔阴暗,但是也不妨碍他有光明。还是主题告诉我的。
最后的最后,Q是谁?这未必和故事中哲学思想有关。我认为,这是纯粹案情埋线,是为后面的几部台湾剧做伏笔的。可以是宋倩,可以是思诺,可以是秦风他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