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被撤,但这大尺度值得被看见

  校园霸凌,一直是难解的社会现象。

  最近,网上又出现了好几起相关事件。

  先是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园欺凌跳楼。

  后有甘肃一女生,遭到另外两名女孩及一名男孩连续扇巴掌。

  鱼叔最近也看了一部关于霸凌的韩国新片。

  从其中得到不少反思。

  2017 年就已杀青,却因尺度过大,被雪藏了五年。

  直到今年才得以上映。

  今天,我们就借这部影片,再一次深思校园霸凌的根源。

  《想见你父母》

  ? ?? ??? ?? ??

  本片的卡司不俗。

  主演是韩国国民级老戏骨,薛景求。

  和崔岷植、宋康昊并列忠武路演员三驾马车,代表作包括《素媛》《绿洲》《薄荷糖》《兹山鱼谱》等。

  另一位女主演,文素丽,也是实力担当。

  两人曾在《薄荷糖》《绿洲》等片中有多次合作。

  电影虽然在豆瓣评分一般。

  但视角很独特。

  因为它与其他故事不同,将目光聚焦在了校园之外——家长的身上。

  故事发生在韩国一所顶级高中。

  一名学生小金,突然投湖自杀。

  虽然被幸运地救了过来,但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

  事发前,小金给班主任留下了一封信。

  自述了他被四个同学霸凌的遭遇。

  并将这四个同学的姓名,一一道明。

  而薛景求饰演的姜律师,他的儿子小姜,也位列其中。

  霸凌的学生什么样,影片暂未揭开。

  而是先向我们展示了四位家长的身份和性格。

  除了姜律师外,其他三方家长分别是:

  医院院长,前警察厅厅长,本校的一名数学老师。

  听完指控信后,家长们没有丝毫关心受害学生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反思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

  而是立即撇清关系,转移矛盾。

  院长是四位中最飞扬跋扈的一个。

  听完指控信件,直接跳了起来,毫无缘由地质问老师:

  「为什么我儿子的名字会在里面」

  然后,彰显一番自己儿子的「道德」和「爱心」。

  「我儿子,可是每个月坚持捐钱的好孩子」

  厅长则冷静地质问学校:

  这种霸凌现象,有没有先例。

  言下之意,这可能是学校的责任。

  圆滑的数学老师,自然立马否认。

  紧接着用委婉的语气,将目标转移到新来的临时班主任身上。

  他特别强调,新来的班主任是合同制的。

  言下之意:

  没入编,不靠谱。

  院长附和了一句。

  「居然让这种人当班主任」

  话锋一转:

  那个孩子是不是也有问题?

  数学老师顺水推舟。

  再次委婉地指出,这个小金是作为「社会关怀对象」进的学校。

  言下之意:

  没背景,家境差。

  太极打了一轮又一轮。

  皮球踢了一圈又一圈。

  但也都是空说无凭。

  在场的只有熟读法律的姜律师,在理智、严谨地琢磨事情的关键。

  首先,他强调,还没经过调查,孩子不能被定罪。

  其次,他主张:

  受害学生醒来之前,信件不要公开。

  以免孩子们受到舆论的影响。

  而且要交由校长保管,班主任太年轻,不靠谱。

  同时,他还强调,这是一封信。

  受害者没死之前,这封信还未生效为遗书。

  最后,他要亲自处理最重要的一环——证明儿子的清白。

  潜入受害学生的宿舍,寻找证据。

  然而,他最终找到的,确实一个血淋淋的罪证。

  霸凌,切实存在。

  在受害者小金的手机里,存着各种不堪入目的视频。

  画面里,小金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镜头前瑟瑟发抖。

  三个孩子疯狂地对他进行欺凌。

  而姜律师的儿子,小姜,则负责在一旁录像。

  他们朝着小金扔酒瓶。

  如果被躲过,还会变本加厉。

  冲上前拳脚相加,在他头上倒可乐,并逼迫他当众撒尿。

  他们还会闯入建宇家中。

  用狗链拴住他的脖子,牵着他四体爬行,命令他舔食地上的食物。

  胆敢不从,就举起小刀割伤他的手腕。

  看过视频,家长们一阵沉默。

  数学老师开始旁敲侧击地问,谁是主谋。

  言下之意:

  咱们要推出一个替罪羊。

  其他家长自然不同意。

  于是,他们只能联合起来,想办法平息事件。

  第一步,销毁证据。

  本来,校长就希望此事不要声张出去。

  数学老师则进一步投校长所好,答应捐一栋学生度假民宿,给校长添一笔政绩。

  从而讨来遗书,付之一炬。

  第二步,贿赂人证。

  一个人证是班主任。

  校长抛出了一份正式编制,希望她能再也不过问,遗书的事情。

  另一个人证,是受害者的好友。

  她曾偷看到小金被霸凌的现场。

  院长直接给出了一张大钞,让她守口如瓶。

  第三步,转移受害者。

  院长的医院医疗条件更优越,也便于看管照顾。

  他主动提出接收受害学生治疗。

  但,这并不是出于内疚。

  而是希望他一直作为植物人活下去。

  醒来,不行;死了,也不行。

  然而,天不遂愿。

  家长们的计策,最终落了空。

  小金死了。

  班主任不堪良心的拷问,拒绝了校长的收买,将真相告诉了金母(文素丽饰)。

  并向社交媒体曝光了学校丑闻。

  随着舆论的发酵,上级部门决定立案调查。

  但姜律师依然有信心。

  小金的遗书和手机已经被销毁,案件最关键的证据缺失。

  而且别忘了,四位家长中,有一位警察厅前厅长。

  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在警局有影响力。

  只要所有孩子否认,就能渡过危机。

  然而,形势发展,突然超出姜律师想象。

  在审讯室时,警察就指出,小姜是唯一的霸凌者。

  「你不是还划过他的手腕吗?」

  到了法庭上,另外三个孩子统一口径,将小姜描述为唯一的霸凌者。

  而自己则是被害者的好朋友,是见义勇为的好孩子。

  就连唯一的证人也被收买。

  指认只有一名加害者。

  原来,另外三个家长早已串通一气。

  姜律师的儿子早已被设计为替罪羔羊。

  「这场游戏,必须再死一个人才能结束。」

  为了替儿子辩护,姜律师开始搜集证据。

  线索逐渐明晰,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

  答案却令他愈发心痛。

  因为,小姜,也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从一年级起,小姜和小金就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们有很多开心的合照。

  然而,小姜开始遭受三个同学的霸凌。

  小金看在眼里,不愿最要好的朋友遭受屈辱。

  于是向班主任告状,结果被霸凌的三人看见。

  从此之后,他们将告状的小金,当成新的霸凌对象。

  同时,逼小姜加入他们的霸凌队伍,为他们录像。

  了解到真相后,姜律师感到自责。

  在此之前,他认定儿子就是霸凌者。

  于是坚定地站在其他家长的阵营。

  一次次销毁证据,假装悲剧从未发生。

  直到儿子被拖入深渊,他再无法置身事外。

  他找到了证人,希望她能够改口说出真相。

  然而证人却已经受贿,是来自对方三倍的价钱。

  这笔钱,断然是姜律师给不起的。

  好在,这段对话被姜律师录了下来。

  成了他扭转局面的关键证据。

  案件以姜律师胜诉告终。

  三名施暴者被送进了教改所。

  他的儿子则洗脱了罪名,重返学校。

  生活看似又回归了正轨。

  直到他无意间看到了儿子拍下的一段视频。

  影片来到了第三次反转:

  他的儿子才是杀死小金的真凶。

  原来,小金本是要去自杀的。

  无尽的折磨,好友的背叛,已经让他陷入崩溃。

  但小姜却拦下了他。

  拦下他,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因为自私——

  如果小金死去,他又将重新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对此,小金冷冷地对曾经的好友说了一句:

  「跟他们比起来,你更坏。」

  看到昔日好友鄙夷、厌恶的神情,小姜彻底被刺激。

  动了杀气。

  自始至终,小姜从未感恩过小金对他的帮助。

  反而将小金受到霸凌的原因,归结于他自己:

  「都是你的错,只要你没跟班主任告状」

  实际上,这也说明了霸凌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

  推卸责任。

  而这一切,也恰恰是从家长身上延续下来。

  校园霸凌,绝不只是孩子之间的问题。

  《想见你父母》中最大的矛盾,恰恰来自校园之外——阶级。

  三个施暴的孩子,都出身上流社会。

  法庭之外,他们早已打通了关系。

  从学校到警方,再到法院,都在掌控之中。

  所谓的无辜与善良,只是用权力支撑起的遮罩。

  他们以为这是一种保护,能让孩子远离丑恶。

  但,正是他们的行为助长了霸凌的发生。

  得知小金死后,三个少年悠然自得。

  坐牢对他们来说就像度假一样。

  因为,总有人能为他们摆平麻烦。

  小姜的受害与加害,也正是姜律师的投影。

  在影片开头,姜律师遇到一群律师团,忙不迭弯腰致意。

  其中的主力律师却视而不见,反而教导新人。

  「别跟他说话,他是乡巴佬。」

  他始终将自己置于谦卑的地位,一味地向强者谄媚。

  社会上,父亲点头哈腰。

  学校里,儿子也成了被欺凌的对象。

  遭到出卖后,姜律师曾找到对方家长对质。

  他不理解,自己明明已经做得很好。

  「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

  对方只是冷笑。

  这个决定是由他儿子决定的。

  「他说就是烦你儿子,我也一样。」

  只要迎合强者,就能自保,——这是姜律师父子共同的观念。

  所以一再隐忍,成为别人的棋子。

  这也是片名叫「想见你父母」的缘由。

  孩子们心中的善恶观和社会逻辑,从来都是继承于大人们。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