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之心》初上手:看在泰国小哥的份上
图片源自网络
首先,《原子之心》的开场,对于向会长这样一度要为高考背政治的玩家或者云玩家,具有堪称“致命”的吸引力。
剧情片游戏截图
公园里马克思的雕像,让会长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脑海中瞬间浮现了《空军一号》里齐唱《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场景。
而广场上飘扬的红旗,天桥下浩荡游行队伍,喇叭里昂扬的话语,也一下子唤起了会长小时候看画报的记忆。
只可惜,在掠过宏伟的“祖国母亲在召唤”纪念碑,坠入3826设施,正式开始游戏之后,一起都变得“修正主义”起来,除了墙上的宣传画,以及偶尔冒头的列宁胸像,但能给到会长的感受,则更多是电影《再见列宁》中结尾的夕阳余晖。
总而言之,《原子之心》的开篇,确实让会长心潮澎湃,所以即使明知《原子之心》的评价“一般般”,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游戏中。
不得不说,如果是一个“资深”游戏玩家,那么玩《原子之心》的兴致很可能会与玩《原子之心》的时长成反比,因为《原子之心》玩得越多,就越觉得“似曾相识”。
最为明显的,反乌托邦、原子朋克,会长个人以为,《原子之心》如果通篇都是无法理解的陌生的语言,那么将《原子之心》误认为是《生化奇兵》的新篇或番外篇,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不过,相比珠玉在前的《生化奇兵》系列,一方面《原子之心》加入了现实存在的“苏联”元素,一方面并未贸然地加入“标新立异”的玩法,所以纵然没有跳出《生化奇兵》的大框架,推陈出新,但能确保不过不失,所以依然可以看作是“也还OK”的“致敬”之作。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木卫四协议》,勇气固然可嘉,但把控上欠了火候,所以风评不佳。
《土卫四协议》:如砂纸般粗糙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原子之心》在部分细节上,也正如老毛子给世人的印象:粗枝大叶,这大概也是《原子之心》无法赶上《生化奇兵》的原因之一吧。
比如:
《原子之心》中的武器,不但可以升级的,而且还提供不同的升级方向,大大提升了游戏的“深度”,这显然是好的。
游戏截图
但是,收集升级所需的物资的设计,会长个人以为,实在过于琐碎,以至于投入到翻箱倒柜上的按键数,已经多于甚至远多于探索和战斗了,令到玩家(起码会长本人)倍感疲惫。
不过,相比琐碎的物资收集毕竟能带给玩家“好处”,《原子之心》里的门锁,比如圆盘锁,比如个人以为:聊胜于无,纯属凑数,除了让游戏变得不流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比如计时型,其实就是QTE,非常无趣。
游戏截图
又比如颜色型,虽然比计时型要有趣一点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图片源自网络
总而言之,专业媒体给《原子之心》的评价是“一般般”,真不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如果没有“情怀”,又有一定的追求,那么《原子之心》的吸引力,恐怕也就止于“双生舞伶”了。
只不过,对一款仅需港币29元(PC Game Pass老用户,新用户仅需港币10元),确实已经出圈的至少2A级别游戏,会长个人以为,如果没有特别想玩的游戏,那么拿《原子之心》来赶赶时髦,着实不亏。
图片源自网络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