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迷恋舍利的收藏家,惹来“有求必应”的盗墓贼
考古学博士向晚接受委托,与退伍兵乐游一同追踪盗墓团队,寻找国宝下落。追寻着盗墓贼的蛛丝马迹,两人辗转多地,发现历史的迷雾后,竟还伏着一条绵延三千年的线索——天子九鼎。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巨大秘密,逼近了……注:本故事由真实的文物大案改编,文中所涉考古知识,均参考自权威学术文献。
几座被盗佛塔都不在人迹罕至的地段。彬县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俗称“雷峰塔”,是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位于彬县最繁华的西大街上,四周辟为开元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人民医院和中学,隔着一条西大街对面则是办公楼。
清梵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历经宋、明、清多次修复,家庭片也是八角形七层砖塔,塔身微微向东倾斜,是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在兴平县美术馆南侧,被居民区包围。

泰塔始建于北宋嘉佑四年,八面七层楼阁式青砖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置稍偏,但也距旬邑县党校和东关小学不远,南侧就是旬邑县体育场。
山西代县阿育王塔本是一座始建于隋仁寿元年的木塔,毁于唐武宗灭佛运动,唐末重建的塔又在北宋、南宋两次遭劫,元朝改建为藏传佛教式样的圆锥体砖塔。位置也在县城东大街附近,不远处就是代县中学。这座塔遭到盗掘,地宫却幸免于难,与它不同于汉式砖塔楼阁式的形制不无关系。
除去少数名人墓葬和被城市扩张吞噬的墓葬区,大部分古墓位置都比较偏远,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某种程度上为盗墓贼活动提供了便利。佛塔依佛寺而建,佛寺则仰赖人的聚居,换句话说,寺庙与佛塔多修建在市井繁华处或名山大川中。哪怕时移世易,佛寺周边也很少出现荒无人烟的情形,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盗墓贼活动。再加上民间敬畏神佛,风格明显的佛教物品不好流通,历代盗墓贼很少有成功盗掘佛塔地宫的。
*
“佛塔地宫中有宝物”这一概念,还是1987年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后才普及开来。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和佛骨舍利,物账碑记载与清理出的金银茶具、香具、琉璃器、秘色瓷、丝织物一一对应,甚至有属于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现在警方发现多个佛塔地宫被盗,市面上也出现了本该深埋地宫中的宝函,老关和老卫这伙盗墓贼到底作案多少起,盗掘了多少佛塔,还是个未知数。
盗墓贼选择打地道进入,没有在地宫内部留下多少可供追踪的痕迹,萧锷给的资料清晰显示地宫被盗掘一空后的惨状,直接导致向晚心情恶劣多日。
她把地宫、盗洞和佛塔及周边街区大比例地图打印出来,挂在白板上,每天盯着思索。但警方都没能锁定地道开口和作案手法,仅仅依靠手头的资料,她又能看出多少有效信息?

*
向晚心里憋着气,刘潇潇请假时声音都低了八度——西安南郊王莽乡有号称千亩荷塘的旅游基地,旺季将至,最近正值前期宣传,邀请许多汉服模特前去拍照取景。刘潇潇作为妆造师,差不多每天都要提着箱子出去半天。她不在,兼职店员的男友张铭回川北老家写生,向晚就得独自看店。
“过两天小夏有空,我跟他商量过了,他可以来帮忙看店。”刘潇潇知道向晚最近不算特别忙,但过不了多久放暑假,向晚得去工地带本科生实习,那是个辛苦活儿,到时候店里她一个人支应不过来,所以正在忽悠夏冰冰来做一段时间兼职。
向晚比出个OK的手势,搬白板到楼下,安放在柜台边。在招到刘潇潇之前,她一边上学一边开书店,早就习惯在收银台后写作业看书。
西安的春天与秋天都短促,才初夏就被燥热统治,明晃晃的日光反复涂抹青砖墙与石板路,直至过曝。好在店里温度四季恒定舒适,循环了一季的勃拉姆斯换成巴赫,临街的百叶窗半拉下以免强烈紫外线造成纸张发黄发脆。
*
向晚把案件当作一道题目去解析,已知条件太少而变量太多,她在稿纸上列出多个思路,却都在半途受阻或走入死胡同。她强烈地感觉自己需要全新视角,需要一个既不被她专业所限制,又能跳出警方固有思路,同时还有足够洞察力的助手。
风铃叮当作响,向晚边抬头边招呼:“欢迎光——”话未说完,看清来人,标准的营业笑容不自觉加深,“西安这地儿真是邪。”她的念头才在那个名字上打个转,还没有细想,他人就已经站在她面前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