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纯纯写作》推出电脑版,这里是码字神器背后的秘密
开发者,是移动互联网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坚韧不拔且极具勇气,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并坚信创新能够创造价值。
AppSo 也一样,我们希望那些具备可贵品质的开发者们,和他们带着闪光点的产品,能够被更多人所看见。
AppSo 每周都会邀请优秀的开发者,和他们聊聊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那些有趣动人的故事。
我们之前曾测评过一款 Android 写作工具,文字排版不逼仄而更加美观,快捷输入、自动段首缩进、生成长图片等功能便利实用,能给 Android 用户带来纯粹的写作体验。

如今,这款 app 正式登陆桌面。这意味着,除了能在 Android 手机使用,还可以连上手机,在电脑上体验这种流畅的书写体验。这款 app 就是纯纯写作。
为什么要用纯纯写作?举例来说,许多其他编辑器在聚焦和失去聚焦时,页面会一上一下动来动去,干扰用户的注意力和导致惯性误操作。纯纯写作完全不会。它能够温和地滚动页面,将当前行聚焦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且当我们收起软键盘时,页面能够保持不动。

▲?「聚焦」功能:自动调节页面,收起键盘时不影响页面
对有移动书写的人来说,文档不丢失同样重要。在你手机突然死机、没电、断网的时候,纯纯写作依然将你用心血敲打出的文档保存下来,文字丢失在这里不会发生。
此外,对使用 Markdown 写作的人来说,纯纯写作也做到了事无巨细。它提供多种 Markdown 语法,点击对应格式,便能在文档中体现出来,省去了手打语法的?繁琐。?

▲ 不用动手输入「复杂」的 Markdown 语法,点击「小键盘」就能直接调用
今天,我们邀请到纯纯写作的开发者?Drakeet,让他和大家聊聊关于这款 app 的故事。



注:纯纯写作桌面版适用于 Windows 和 macOS。

2017 年 6 月末的一天,在经历过其他编辑器应用导致的各种文本丢失事件,以及体验了各种不如意、粗糙的写作产品后,我决心自己来开发这么一款让人随时随地能够获得安心的写作感觉、并真正从写作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的应用。
在此之前,我在业余时间负责独立为「字里行间」应用开发一个新的编辑器。
那时我们在富文本编辑器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虽然最终也没能在 Android 上实现我们觉得满意的高性能富文本编辑器,但这个过程中我发明了许多独有的有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用于开发一个纯本文编辑器绰绰有余。
所以纯纯写作就诞生了,它一开始只是为了满足我个人对于绝不丢失和安心的写作体验的追求而开发的一个小应用。





当我有一个 idea,想要去做一个新的产品,一开始我都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自己是否觉得自己强烈需要它? 它能否真正为用户创造用户价值? 当这两个问题答案都是 yes 的时候,我想才应该考虑正式去实施它。

我在国内的大厂阿里工作过,也在世界级的大公司微软工作,各个公司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
独立开发应用与在大公司里很不一样的一个点是,对于个人来说,需要担任更多的角色,除了开发之外,还要去做运营、设计和客服工作,而且需要付出更大的责任心,因为产品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具体开发者的名声。

国内的应用商店碎片化很严重,用户无法拥有一个系统级的账号和统一付费途径;对于独立开发者,华为应用商店甚至不允许拥有付费内容的应用上架。
诸如此类,其实独立开发者在国内还是很艰难的,但国内用户付费带来的整体收入是国外所有国家用户带来收入的两三倍,可以说,国内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我的编程技术完全是自学的,而且我并非计算机专业,但仍然通过社招进入了阿里和现在的公司微软,包括在做独立开发者的过程中,这一路都走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过去不的坎坷,或许这就是一种「正在做自己长处或拥有天赋的事情」的感觉吧。
不断地去尝试,才会知道事情会顺利起来。

高频且真切地使用自己的产品,去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痛点,再去思考改善和解决它们。此外,我们也要更多地投入到生活中,只有生活和工作平衡,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和想要写作或记录的动机,进而做得更好。


我喜欢看书写作,喜欢猫。
2014 年买的低配版 MacBook Pro,我在它上面完成了所有业余工作。特别喜欢三星 S8/S9 两代手机,S9 使用至今。
Chrome,蕴繁于简,专业强大,而且充满创新性。

往期回顾:
专访白描陶新乐:做高品质又便宜的扫描识别 App,背后是开发者的浪漫
专访 Baye:那个与「澳门赌场」抗争的男人
独家 | 专访 Coda CEO:离开微软和 Google 之后,他决定挑战 Office
首发 | 批量高效管理 Kindle、微信读书笔记,这款 App 你一定不能错过
专访 | 他环游中国、拍 10 万张照,终于做出这本 App Store 第一的旅游书
专访《简悦》:改善 318 类网站,只为做最好的「阅读模式」
专访《效率控》图拉鼎:一款 App 多用,不止「聚合」这么简单
专访《时间块》安妮:这个喜欢玩 Switch 的女生,要继续用 App 解决生活的「麻烦小事」
专访刘翌翊、陈希:两个上海人,两种「垃圾分类」的产品思路
专访 Saturday innovation:不到 10 人的独立团队,如何拉上芝麻街做教育?
专访泼辣修图主创:35 人的小团队,如何打造 2000 万人都在用的修图工具?
专访钟颖:小白也能用的自动化神器,背后有什么秘密?
专访 GoodNotes 主创:如何打造 iOS 上最好的手写笔记?
专访《马卡龙玩图》主创:三千万人都在用,他们如何打造最好玩的抠图 App?
专访 NOMO 开发者飞猪:刷爆朋友圈的相机 App ,从诞生起就是「意外」
专访 WWDC 奖学金获得者翁培钧:从全球作品中突围,他只用了十天
专访陈星汉:为什么要花七年,做一个免费游戏?
专访腾讯天美工作室:看不见也能玩的游戏,为什么能让玩家泪流满面?
专访周楷雯:如果我坚持 10 年,能做到多极致
专访徐五四:回顾十年开发经验,这位十项全能的独立开发者说了些什么?
专访承槐:传文件又快又好还免费,这为什么是一笔好生意?
专访王妙一:真诚做游戏,一个人也开心
专访 Sorted 主创:把一半时间放用户身上,做高效的时间管理工具
专访 MiniHour 开发者李世超:好的产品一定是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