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校长“神秘背景”曝光!真相彻底瞒不住了:确实还有人!不要折腾老师!为教
让全网揪心大半年的胡鑫宇失踪案,已经落幕一月有余。
从离奇的校内失踪到各种流言猜测轮番“轰炸”,再到最终反转的真相大白,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这一百来天里,大家无不在关注着案件的进展,胡妈妈更是在以泪洗面中期盼奇迹的发生。
虽然最后证实,没有什么阴谋论,有的只是一个绝望的少年,走上了自杀之路。
但与网友急切寻求真相的态度截然相反,作为胡鑫宇离奇消失地的致远中学的校长——刘谷来,依然保持着沉默。
胡鑫宇失踪,刘校长绝对是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但刘校长至今保持着神秘,让人看不清楚他的真实面目和底细。
刘谷来校长的父亲和兄弟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是否如人们所想,在这件举国关注的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掩盖作用?
我们又找到了一些真相...
致远中学,铅山少年“胡鑫宇失踪”事件中的核心场所。
如果没有这件事,这座私立中学不会被人们广泛关注,更不会卷入舆论漩涡。
从胡鑫宇离奇失踪被曝光开始,人们因善念、好奇而聚集网络。
于是,猜测和怀疑就纷至沓来。
有人指责事件中的致远中学草菅人命;
有人猜测致远中学创始人刘谷来校长手眼通天,企图利用影响力欲盖弥彰;
也有人谎称致远中学负责人刘谷来校长家族商业版图涉及医院和殡葬行业,以此来博人眼球……
最终,造谣者都被绳之以法,谎言不攻自破。
但由于事件影响过大,加之群众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被造谣者误导。
对事件被不断添油加醋,慢慢形成一种扭曲畸形的信息源渠道。
关于刘校长的父亲传闻,坊间传的是一位名叫刘宏业的人。
传闻中,这位叫刘宏业的名下有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商业版图遍及全国,在铅山少年事件中有着掩盖事实的先决条件。
不过在经过一番查证后,这一传言被推翻了。
实际情况是,刘校长的父亲刘若德也是一名教师,现在已经96岁高龄。
而且根据资料显示,刘谷来校长一家祖籍并不在铅山县,而是江西东乡县。
1949年9月,刘校长父亲从国立英士大学毕业后,在东乡县投身革命,立志通过教育报国。
最早任职于东乡中学,两年后调任铅山县,1953年提拔为教导主任。
1957年整风运动中因主观主义,刘老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好在自身一直致力于教学,深受学生爱戴,这才幸免于难。
不料后来十年浩劫降临,刘老先生再次受到冲击。
1966年至1970年被下放至珠湖农场,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返讲台。
虽然饱受迫害,但重新回到教学一线后,刘老先生并未丧失教学理想,一如既往投身教育以报国。
八十年代再次受到重用,先后提升至副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岗位任职,同时主管铅山一中全盘教学工作。
此后一直扎根铅山一中教育教学工作。
1987年,本该退休的刘若德老先生,受派担任铅山县教育工会筹建的离退休教师高考文化补习学校校长。
在没拨款、没教育基金支持的艰苦条件下,他毅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刘老先生为狮江补习学校累积招收落榜青年两千余人。
为当地招工招干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向更高一级的院校输送了807名优秀青年新生。
刘老先生为铅山县当地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还被收录进了1998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人物志图书《东方之子》第二卷中。
也正因父亲的影响,刘若德老先生的两个儿子也投身了教育事业。
1999年,刘谷来创办了致远中学。
创办学校时条件艰苦,刘老先生时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坚持下去,最终成就了这所在上饶当地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
而在刘校长创业那年,他的哥哥已经在同一领域小有建树。
上饶市广丰区殡仪馆的负责人,叫刘升华。
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情况下,“刘姓”和企业主的身份,便成了原罪。
因此网上一度误认为,刘升华是刘校长的弟弟。
实际两者之间并无关系。
还有一点,刘校长的同胞兄弟不是弟弟,而是哥哥。
而他的哥哥也不像人们传闻的那样经商,而是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松来教授。
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他,已先后发表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数十篇。
同时出版图书二十余册,其中包括《清文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诗经三百首详注》等研究读本。
此外刘教授鲜少办讲座,除受邀之外,从未办过收费讲座。
甚至连社交媒体都不用,一心扑在古典文学研究和纠偏工作上。
从“胡鑫宇失踪”事件发生以来,刘松来教授从未站出来为弟弟刘谷来说过话。
他内心相信弟弟的为人,唯有沉默才是对谣言最高的轻蔑。
事实也是如此,刘谷来校长即便默不作声、忍受屈辱,他的学生中,还是有十几位站出来为他发声。
兴许是从小的家庭环境熏陶,让他们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但可惜的是,时间向来残忍,人们吐完口水转身就会遗忘,只是那些干枯的沉淀物难免有些令人作呕。
谈及刘校长的家庭背景,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便是他的妻子单怡静。
据刘校长校友透露,二人从高中就相识相知,参加工作后不久便结为伉俪。
目前,刘谷来和妻子单怡静都是上海钧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刘谷来是监事,单怡静是法人。
而之前网传单怡静名下有9家公司,胡鑫宇事件发生后其迅速注销了多家公司。
实际查询发现,与单怡静关联的其实只有4家,申请注销的年份分别是2022年9月8日、2022年8月11日、2017年11月20日。
由此可见,网传单怡静在胡鑫宇事件发生后连夜注销公司的说法并不属实。
能查到的关于刘谷来夫妻俩的信息不多,关于两人的孩子的信息,更少。
但是经过多方印证,最终能确认的是,刘枢均为刘校长孩子,与铅山县司法系统同名人士并无关联。
并且刘枢均因个人能力突出,同时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显著贡献,被吸纳进教育界和出版界的组织民主促进会。
另外上饶方面曾经鼓吹致远中学获得5000万资金投入的新闻,也仅是比较普遍的商业吹捧行为而已。
这样做,无非是希望借此来获得更多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商业抱负。
此外,网友质疑一位十五岁的少年,究竟是如何翻越四米多高的围墙逃出校园的。
这个问题相信许多有过逃学经历的朋友都能轻易做到,只要有相应借力即可。
2005年11月上映的记录片《高三》就详细拍摄了几名学生翻墙逃学的影像。
而这些校园管理的漏洞,在全国所有校园都是公开的秘密,老师们根本无暇顾及管理。
尤其是像致远中学这样因口碑极佳,学生争相入读的学校。
管理漏洞的“隐身”,也很平常,多靠学生自觉。
这时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落后的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几乎完全靠学校。
这时,一部分经受不住诱惑的少年人,在青春期阶段很容易误入歧途。
尽管有种种不得已,但眼界和见识让他们在面对悲剧发生时,只有以学校过失为借口,才能宣泄痛苦。
这才有了常听见的那句:
“我没读过多少书,只能靠你们了。”
这些理由和借口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创口,亦是时代的悲哀。
而少年胡鑫宇的心理问题,其实从一开始,他的舅舅就已经说得很明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只是被不断涌现出来的误导信息所掩盖。
详细的采访凤凰网有全程视频,但这些却被刻意忽略。
不得不说教育依旧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历史性问题。
只有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才能让人们更加清醒,社会才会进步。
这些都需要无数真正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付出心血。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去理解和支持他们,仅此而已。
教师非教学任务重的现象,近年来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再次呼吁为教师减负。
其实,为教师减负已经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但是由于教师减负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有老师反映教师负担重的现象仍然存在。
减负,究竟要减掉哪些“负担”?如何让老师们轻装上课堂、安心教学呢?我们一起来关注。
1
老师的负担
很多时候不被看见
有人说:“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休息时间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减负?”
其实,老师的很多辛苦没有被看见。
“要应付各种检查、完成各种填表,现在又成了‘数字劳工’,每天在各种微信群里忙于打卡、转发,老师的工作内容真是五花八门。”一位老师在朋友圈里写道。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网上发文,称经常有相关部门来检查卫生,搞评比,学校要停课扫地;老师填写各种表格、资料,经常要占用备课时间。
你看,老师们除了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很可能还有大量繁杂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在等着他们,这部分工作很多时候不被人们看见。
这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2
代表委员呼吁为教师减负
老师们的减负呼声,代表委员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调研中发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的问题仍有存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人不够用以及年轻教师任务多、压力大等问题。
究其原因,刘林认为,一是因为基础教育领域工作任务、管理责任不断增加,同时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期待、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工作任务、责任更多更重了,多数中小学在本来人手已经不够用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把任务分解给一线教师。
另外,刘林认为,非教学事务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突击性紧急任务让老师应接不暇。
针对这些问题,刘林委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布置新任务要站在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
据媒体报道,民进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提案认为,教师减负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往往要负责假期巡河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还要完成各种不同的点赞、打卡、转发工作,建议有关部门清查。
3
为教师减负
关键在落实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到2021年年初,全国各省份基本上都出台了教师的减负清单。
这些政策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但也有一些地方此类问题依然存在。
教师负担难减,主要表现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方面为教师减负,需要继续把政策落实落细,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
另一方面要防止内部考核管理形式化的问题,不能随意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察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切实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4
不折腾老师
最终受益的是孩子
“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这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家长的心声。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他们的时间应该尽可能用在教书、备课、批改作业和管理学生上,忙于应付各种摊派的点赞、转发,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
当老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生,孩子们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教育最怕折腾和打扰。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