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号在1977年携神秘金盘进入宇宙,刘慈欣:毁灭人类的愚行

  1977年航海者一号带着神秘的金盘进入宇宙,刘慈欣:毁灭人类的愚蠢行为众生对人的存在哲学的理性思考不禁产生。成功登上地球食物链顶端后,人类将这种生存哲学的思考投向死寂的宇宙,试图寻找与人类媲美的高级外星智慧生物。

  在这样的好奇心下,人们纷纷在各种科幻作品中想象和描述外星人:有像章鱼一样的外星人高智商,也有长着人类的外星人人形的外星人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些半人半兽的人形“怪兽”外星人,甚至还有“变形金刚”机械外星人。

  

  怀着人们对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好奇,1977年,美国向宇宙发射了航海者一号探测器。人类寻求有关外星智慧生命的答案。因此,进入宇宙的航海者一号也携带着一块神秘的金盘,试图通过主动接触寻找外星生命。然而,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的刘慈欣在《三体》中告诫我们:主动接触外星人是毁灭人类的愚蠢。

  那么,这个金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为什么与外星人接触是“愚蠢的行为”?

  

  航海者一号和美妙的金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航海者一号和它携带的美妙的金盘。

  航海者一号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无人太空探测器。它的目标雄心勃勃,它试图飞出太阳系。它有两个主要任务:第一,它是最重要的探测太阳系天体,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行星。

  

  一号探测器最初的探测目标主要是太阳系中的木星和土星

  

  ,后来又拜访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完成了对太阳风的探测。目前,航海者一号和它的“姊妹”航海者二号是所有人造宇宙飞船中飞行距离地球最远的。

  航海者号探测器作为星际旅行的先行者,为我们开启了星际探索时代的一扇窗,让我们人类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真面目。同时,让我们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在太阳系中是多么的渺小。

  

  航海者一号的另一个使命是通过一张名为“地球之声”的黄金唱片,为我们寻找和接触外星文明。这张金唱片为十二寸铜盘唱片,采用镀金工艺,使其音质历久弥新。新;此外,人们还选用强度极高的金刚石作为制作唱片唱针的原料,以维持唱片的正常使用寿命。

  在这张由钻石和黄金制成的坚不可摧的金色唱片上,包含了用五十五种人类语言记录的问候语;这五十五种语言包括美索比亚达米安语和其他非常小而遥远的语言,其中,仅在汉语中,除普通话外,还有三种方言,可见所包含语言谱的广度和细节。

  

  此外,还有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特别问候:这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小世界的礼物。它记录了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图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受。我们正努力活出我们的时代,融入你们的时代。

  对了,除了语言,这本相册的光盘里收录了115张图片,包括太阳系行星的图片,地球的形状,人体结构和解说。它全面地介绍了人类这一物种及其生活习性和环境。

  同时,还录制了充满人类艺术情感的音乐。除了人类的问候,长达90分钟的世界名声合辑,以及大地和自然的各种声音。

  

  在介绍了人类自身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后,贴心地将一块高纯铀238放在了发现它的外星人的唱片封面上据它的衰变周期,探测器的发射日期是推断。值得注意的是,这块金盘上记载的内容,并没有任何关于人类战争、贫困、疾病的信息。

  后来,NASA陆续将航海者一号发射上太空。同时,这艘航海者还配备了一块金色的信息板设计精良的,在这块信息板上标记了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距离,并介绍了详细使用记录和安装信息。

  

  当然,美国宇航局利用金盘向宇宙传播地球和人类的信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是接触外星文明的好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太冒险了,为什么呢?

  刘慈欣和《三体》

  其实,关于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碰撞的故事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被想象和呈现过。其中,就有这样一部风靡全球的科幻小说《三体》,它给我们讲述了人类主动响应外星信号,导致地球毁灭的故事。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心生恐惧:如果航海者号探测器的金盘被外星文明夺取,是否也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而刘慈欣也通过《三体》告诉我们:主动联系外星人是毁灭地球的愚蠢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慈欣和他那著名的《三体》。

  刘慈欣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其作品《》等作品多次获得科幻创作大奖。其中,《三体》一举成名,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是亚洲第一部获此殊荣的作品,开创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看似美丽的风景背后,刘慈欣经历了一段孤独寂寞的创作之路。出生在煤矿工人家庭,刘慈欣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沟里的发电厂里度过了他最宝贵的三十年青春岁月,他全身心地写着。由于常年在电厂工作生活,刘慈欣被书迷们昵称为“刘殿工”。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刘殿工”却创作出了《三体》《流浪地球》《乡村医生》等多部令人惊叹的科幻巨作。

  诚然,刘慈欣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科幻巨作,与他对科幻的热爱和兴趣是分不开的。成名后的刘慈欣依然专心写作,很少出门,甚至没有选择去更繁华的大城市发展。

  

  依然留在小山谷。因为

  

  他觉得这里的安静更适合创作,同时也希望和媒体读者保持距离。

  

  他说:希望媒体关注我的小说。作家用作品说话,不必理会作家。那些读完小说的读者,偶尔能看看头顶的星空,我写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很多读者看完《三体》,抬头仰望星空,突然想到飘向无处可去的航海者号探测器,以及上面记录着人类地球所有信息的金色记录,可以'不禁陷入忧虑。

  《三体》:主动接触外星人是人类的愚蠢和灭亡,危及人类的命运。

  

  在这一系列作品宏大的世界观中,刘慈欣构建了一个自身道德为零的宇宙,就像《三体:黑暗从林》所描述的黑暗丛林法则:无尽的宇宙就像一块在漆黑的丛林中,所有星球都躲在黑暗中,彼此看不见,但只要有一颗星球主动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它就会成为活生生的目标。在“黑暗”的情况下,会引来躲在黑暗中的星球的杀戮。

  这是因为宇宙中的资源是有限的。所有外星文明都在寻找自己的迁徙和生存的星球;就像中世纪的殖民行为一样,在残酷的宇宙中,“人性”并不是每一种生命所共有的。因此,当有道德的人类与不道德的宇宙碰撞时,地球毁灭与末日的场景,不仅让人审视人性与道德,更与科学思维碰撞。

  

  《三体》所体现的宇宙社会学无疑告诫我们人类,必须正确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更加慎重对待宇宙中未知而神秘的。在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人类也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恋,投身于科技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星际文明中潜在的“降维打击”。

  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看完《三体》和研究了航海者号探测器上的金色圆盘,我们不禁会想: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吗?这是耸人听闻还是人们的想象?如果世界上有外星人,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出现呢?

  

  其实,人类对外星生命的研究一直在秘密进行。美国甚至成立了一个关于地球上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目击事件的研究机构,称为“解密计划”。外星人的存在,但近年来随着UFO目击事件越来越多以及“美军打外星人”视频的广为流传,似乎有很多“纸包火”的倾向。

  

  其实宇宙中存在地外文明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目前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局限性:宇宙太大太庞大了我们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范围有限狭窄,概率大发现外星生命是非常渺小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外星生命同样难找到我们,因为他们的科技智能水平可能比我们的高很多。因此,地球上UFO和外星人的目击事件,远大于人们在太空中发现外星文明的概率。

  

  总结

  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也告诫人类不要贸然接触外星生命,因为高智慧生命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难以想象的;人类多次出现在地球上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将来占领地球,踩在原地。因此,人类要时刻警惕外星生命和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