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再惹争议,他真的江郎才尽了吗?65岁的他重启导演新征程

文字 / 有范知识
编辑 / 有范知识
![]()
冯小刚这个名字,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仅仅在十年前,“冯小刚”三个字是多么响当当的存在,因为他曾经代表着近代中国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
有着“中国第一部贺岁片”名号的《甲方乙方》,在1997年,凭借区区400万的投资,创下了3600万的票房奇迹。
![]()
【上面这个是动图】
除了票房大爆,凭借此片,冯小刚带领演员团队接连斩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
一时之间,冯小刚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
随后,冯小刚一鼓作气,1998年又凭借《不见不散》收获4300万票房,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
然而,似乎从2015年的《老炮儿》之后,就越来越少在票房榜上看到冯小刚的作品了,这一年,《老炮儿》的票房仅有90116万。
![]()
【上面这个是动图】
头一次,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下出现了“无聊”的影评:
![]()
而同一时期,由后辈许成毅导演的《捉妖记》则创下了24.38亿元的新纪录。
![]()
两厢对比之下,不少忠实粉丝开始产生了深深的困惑——终究是岁月不饶人,冯小刚要从顶流编剧的神坛跌下来了吗?
![]()
-【中国近代电影史上的高光存在】-
提起冯小刚,许多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经典的角色和台词:
比如,《甲方乙方》中,面对佃户请求宽限些时日,作为地主的葛优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地说着:那不成啊!得按合同办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
一个精明市侩、贪婪自私的地主形象就在荧幕上变得鲜活立体起来。
这个经典的角色刻画,哪怕放在现在也是无法超越的存在,令《甲方乙方》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部贺岁片。
![]()
![]()
![]()
在对《甲方乙方》潮水一般的赞美之中,也有网友认为,冯小刚的作品之中,《不见不散》才更显示出其深厚的编剧功底。
![]()
1998年的《不见不散》获得了第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奖,凭借票房榜榜首的成绩,从此奠定了冯小刚商业片导演的地位。
![]()
2003年,第一次以冷眼旁观式的调侃讽刺当时混乱的男女关系、脆弱的婚姻基础的冯小刚,奉上了创下历史新高水准的新作——《手机》。
![]()
其中对人性的洞察和现实意义的启发,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犀利得令人振聋发聩。
![]()
![]()
2010年的《让子弹飞》更是凭借清奇的视角、辛辣的台词、北京爷们儿式的满不在乎,
![]()
【上面这个是动图】
对当下的一些社会乱象进行了一波酣畅淋漓的讽刺,让观众们直呼过瘾,更是在向来以打分严格著名的豆瓣影评圈拿下了9.0的高分。
![]()
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导演之路,冯小刚走的并不轻松。
一片鲜花和赞誉之下,冯小刚清楚地知道,自己骨子里其实还是当年的那个艮啾啾的北京“小钢炮”。
-【美工出身,变身编剧,进军导演】-
电影圈都知道,冯小刚最早只是个“跑腿”的。
1958年出生的冯小刚,瘦小、长相平平甚至有点丑。
![]()
他没有过硬的背景,只有一对离婚的父母和一个姐姐,勉强算的上是厂矿子弟。
小时候,许多人对离婚抱有偏见。
间接地,孩子们会受到大人的影响,看不起冯小刚,在闹矛盾的时候戳着他的痛处骂他“没爹的孩子”。
![]()
遇到这种情况,冯小刚总是梗着脖子和对方硬碰硬,直到别人摇头叹气“惹不起躲得起”,冯小刚才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一丝清静和平和。
可他心里其实是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大院子弟的。
![]()
这种寂寞无从排解,冯小刚就把多余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爱的艺术。
可惜机关电影院的票价是那个年纪的冯小刚所负担不起的,他退而求其次,开始大量地画画。
![]()
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冯小刚将大量的热情投入到了绘画,这也为他以后走上导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
1978年,冯小刚在继续读书和入伍之间,选择了更能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的入伍。
![]()
部队的六年,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冯小刚的人生,这从冯小刚之后许多作品中的“匪气”和肝胆相照的义气也能体现出来。
六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哪怕有再多的不舍,冯小刚也不得不面临告别部队。
转业后的他来到北京城建当文体干事,发挥他的特长,给电影画画报。
![]()
但是微薄的工资,让冯小刚益发体会到,自己需要往上爬!
也许命运终于可怜了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一把,这一年冯小刚遇到了改变下半生命运的贵人——郑晓龙。
![]()
在郑晓龙的介绍下,冯小刚成功调动到艺术中心当美工,开始了在片场跑腿的日子。
终于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热爱的电影,冯小刚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别人在休息,他就去向大拿们讨教,别人在闲聊,他就跑到导演旁边悄悄观察导演的拍摄过程。
![]()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有这样一号小跑腿的存在,也都乐于给冯小刚介绍一些机会和人脉。
于是冯小刚碰到了第二个贵人——王朔。
![]()
王朔的锋芒毕露的写作风格深的冯小刚的敬仰和喜爱,迅速称为了王朔的铁杆粉丝。
王朔的风格对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让子弹飞》和《手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坚持和努力,很快给冯小刚带来了第一次蜕变的机会。
北京电视台想要趁着《渴望》的余热,再接再厉出一部喜剧。
郑晓龙将几人聚在一起商量,冯小刚主动请缨,和王朔联手接下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工作,正是这部剧,打开了冯小刚进入演艺圈的大门。
![]()
《编辑部的故事》爆红,给冯小刚带来了流量和名气,找上门请他当编剧的邀约也越来越多。
![]()
冯小刚不再满足于在幕后,他还想要更多。
他大胆决定,自己当导演!
冯小刚用处女作《永失我爱》,开启了自己生涯的第二次蜕变,彻底走上了导演之路,并且一路高歌向前。
-【一代顶流导演跌落神坛?】-
人生并不总是一路顺畅,在交上了几部大卖的电影之后,冯小刚的导演生涯似乎进入了寒冬。
![]()
公众对于他的最后印象,大概都还停留在2015年的《老炮儿》,就连在《老炮儿》之后,2019年上映的《只有芸知道》,也并没有收获多少知名度。
![]()
还是艮啾啾的冯小刚,并没有轻易向命运低头,沉寂的这些年里他仍然在不断尝试,试图找到新的出路,尽管并不成功。
2020-2021年,冯小刚开始尝试导演电视剧,《南辕北辙》的影评并不好,市场反应也十分冷淡,豆瓣评分仅有可怜的4.9分。
![]()
2023年,冯小刚不死心地继续在电视剧的道路上尝试,又拍摄了《回响》,却再度遇冷。
![]()
不少网友犀利点评:没意思,果断弃剧。
![]()
![]()
甚至引发影迷们的深深担忧:冯小刚真的是廉颇老矣、江郎才尽了吗?
![]()
![]()
![]()
![]()
![]()
![]()
-【导演之路深度剖析】-
从电影作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冯小刚的导演之路,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学习沉淀,观察模仿
这个阶段,冯小刚以模仿和观察为主,此时仍未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此时的冯小刚,羽翼未丰,仍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
![]()
认清现实,能屈能伸。
冯小刚很清楚,即使自己已经踏入了文艺界,仍然“没有资格只拍自己想拍的”,所以他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接下了一系列至今仍被圈内根正苗红的导演们“看不上”的商业片,默默地进行原始资本和人脉的积累。
![]()
(电影《非诚勿扰》海报)
有底气进行选择。
直到多次拿下票房榜榜首,拥有了挑选剧本的底气后,步入不惑之年的冯小刚终于可以“拍自己想拍的”,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家国情怀的剧本,试图向观众输出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
比如讲述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九四二》。
![]()
再比如有着强烈革命情怀的《长津湖》。
![]()
4. 第三次转型尝试。
由于个人观点太强烈、棱角过于锋利,导致了冯小刚上个时期的作品评价常常出现两极分化。
有的观众认为:拍的太一般。
![]()
![]()
![]()
![]()
![]()
而有的观众则认为:值得反复品味。
![]()
![]()
在网络剧兴起的时代浪潮下,冯小刚开始反思自己与时代的差距,进行第三次转型尝试:抓住年轻人的口味,拍摄电影《忠犬八公》。
![]()
已经65岁的冯小刚仍然在试图追上时代的脚步,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对于电影的热爱。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老导演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是随着时间和生命厚度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
![]()
![]()
希望冯导的导演新征程,能够再一次焕发光彩,给观众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