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推荐 | 好“戏”邀约!来剧场与经典重逢,与未来对话

  与经典重逢,与未来对话,4月6日至5月21日,五台精彩戏剧即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钟鼓楼》《樱桃园》再现四合院与樱桃园的生活景象;《西望长安》《我这半辈子》致敬文学大师老舍;《春天花会开》用戏剧探索生命本质。

   

  戏剧盛宴已备好,等你来看~

   

  PART 01

   

  话剧《钟鼓楼》

   

  犹如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景,揭示了在人生舞台上的不同人生。

   

  作为刘心武第一部被搬上话剧舞台的文学作品,话剧《钟鼓楼》在保留原著人物的血肉和灵魂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的独特解读——以当下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视野还原上世纪80年代北京城的模样,勾勒出四合院内四个家庭一幅充满烟火味道的“老北京清明上河图”。

   

  

   

  

   

  4月13日至16日,让我们一起凌驾于时间洪流之上,俯视钟鼓楼下的80年代京味市民交响曲。

   

  演出时间:2023.4.13-16

   

  演出剧场:戏剧场

   

  PART 02

   

  北京当代话剧团

   

  王媛媛导演肢体剧场《樱桃园》

   

  “生命就要完结了,可我好像还没有生活过。”

   

  ——剧中台词

   

  “砍掉这座樱桃园,这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当生活不得不发生变化时,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樱桃园》里,人们决定砍掉整个园子里的树。

   

  樱桃园的主人柳苞芙举家回乡面对樱桃园被拍卖的命运,可是面临破产的她却依然沉醉在自己的虚构之中。当商人罗巴辛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之际,樱桃树一棵棵倒下,柳苞芙只能挥泪与樱桃园告别,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旧生活告别。

   

  

   

  

   

  肢体剧场新作《樱桃园》,改编自契诃夫的同名戏剧作品。作为一部世界经典话剧,一百多年来,《樱桃园》不断被国内外大师级别的导演搬上舞台。舞蹈家出身的导演王媛媛,对肢体有着超凡的掌控力与独特的理解力,她创新性地融合了“肢体”与“戏剧”两大元素,既保留了原著的文学性,又用肢体的律动与美感赋予了新的艺术价值,使两种艺术形式,在《樱桃园》中淋漓尽致地碰撞,迸发出别样质感的火焰。

   

  演出时间:2023.4.19-22

   

  演出剧场:戏剧场

   

  PART 03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

   

  《西望长安》

   

  我没有别的企图,只是为往上爬。爬的越高,享受越好!

   

  ——剧中台词

   

  《西望长安》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一部五幕剧,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个荒诞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剧中主人公栗晚成用并不高明的骗术伪造履历、骗取官职,周围的人们麻痹轻信,成为他获取功名利禄的道具,有的甚至还帮他娶妻成家。后来,个别警惕性较高的人察觉了他欺骗行径的蛛丝马迹,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最终真相大白。

   

  

   

  剧中,老舍先生以地点为线索,介绍了栗晚成辗转多地的欺骗行径,同时也塑造了十余位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群像。如外表持重、内心狡诈、谎话连篇、套路深厚的骗子栗晚成;爱慕虚荣、自吞苦果,从“傻白甜”变成“腹黑女”的栗晚成妻子达玉琴;做事严谨、思路缜密,最终请君入瓮的公安处长唐石青,以及拒绝趋炎附势、识破栗晚成骗局的进步青年荆友忠等。

   

  

   

  4月26日至5月3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西望长安》将再度上演,众多国家大剧院演员加盟,精彩演绎。届时,“戏精”栗晚成和围绕在他周围的一众鲜活人物将再度与观众见面,精彩呈现这部具有讽刺意义和时代意义的五幕喜剧。

   

  演出时间:2023.4.26-5.3

   

  演出剧场:小剧场

   

  点击购票

   

  PART 04

   

  老舍先生一系列文学作品改编

   

  黄盈工作室话剧《我这半辈子》

   

  “前半辈子那么苦,说不定熬过去了,就有希望了。”

   

  ——剧中台词

   

  常顺出生于小年夜,出身寒微、经济拮据,一家人日子过得坎坷。经历了社会动荡、亲人离世、生死危机,终于领悟到该如何面对艰难多变的生活。经历了漂泊无定、迷茫彷徨、内心挣扎,终于找到了自我。

   

  

   

  《我这半辈子》的主人公常顺,和老舍一样生于小年夜。这雪是北平冬天的雪,也是伦敦寒冬的雪。老舍年轻时,曾经从北平旅居到伦敦,在这期间开始他重要的写作生涯;而立之年,他又回到故乡,进入波澜起伏的后半生。在《我这半辈子》的舞台上,北平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作为背景交替出现,拼出了年轻的常顺在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地图,也让人们对老舍的印象,不只停留于那个埋头写作、妙笔生花、睿智幽默的大作家,而是看到了一个在苦难中长大的穷孩子,一个也有迷茫、困惑、烦恼、痛苦的小青年。

   

  

   

  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先生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这不仅是擅长“京味戏剧”的黄盈对老舍先生和北京人艺表达敬意;更是一位不断追求成长的创作者,带领当代观众一起通过体察老舍成为文豪之前的人生经历,共同探寻和思考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演出时间:2023.5.17-21

   

  演出剧场:小剧场

   

  点击购票

   

  PART 05

   

  话剧《春天花会开》

   

  不管冬天有多寒冷,春天一定会来到,要积聚力量,向下扎根,春天来了,花一定会开。

   

  ——剧中台词

   

  这是艳阳里弄堂的一次“话剧排练”,更是一次心灵之旅。当你的生活出现困境的时候,是被动接受生活的安排,还是是勇敢的面对波折?生活本身的就是一次人生的演出,理想和现实不是对立,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本质。

   

  

   

  八个普通人在机缘巧合下在上海弄堂“艳阳里”集体上演一出非职业戏剧,台上情感与台下现实相融合,在理想与现实的不断碰撞中八个人逐步在现实中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艳阳里”弄堂为剧作发生点,将目光聚焦于发生在弄堂里、各自怀揣着梦想且面对不同困境的八个典型人物,群像式展现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航向的人物目标和特色,呈现了当代年轻人在梦想与现实、他者和自我之间的情感纠葛,呼唤人们突破自我,大胆追求爱与梦想。

   

  

   

  荒诞、搞笑、戏中戏……人生的这场大戏中,谁才是真的导演?谁又是真演员?4月6日至9日,一起来小剧场看《春天花会开》,体验疗愈喜剧的欢乐。

    

  演出时间:2023.4.6-9

   

  演出剧场: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