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情侣”惹争议:虚假的浪漫,带不来真实的幸福

  「爱应该是生命原野上永恒的微风,吹拂着自由生长的枝桠。」

  >>>

  " 不要觉得谈恋爱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只要跟你喜欢的人沟通好,你会发现谈恋爱不仅不花钱,还省钱。"

  最近,一对大学生情侣引起网友热议。这对情侣在抖音发布的一系列视频分享了两人的恋爱日常,其中两人恋爱花销细节却让众多网友 " 感到不适 "。

  (" 黑马 " 对两人开销的展示)

  根据男方 " 黑马 " 视频,他们两人共用生活费,其中女生的生活费为每月 2000 元,男生生活费为每月 500 元。而两人每月总开销为 1500 元,省钱的方式主要是两人共吃一份饭、缩减护肤、衣物、娱乐开支等。

  从抖音到微博、小红书,不同平台网友们对这对情侣的相处方式展开了激烈讨论," 省钱版 " 恋爱何以引起网友不适?

  校园恋爱变柴米油盐:

  变质的纯爱故事

  人们对于校园情侣的想象通常是青春洋溢的纯爱故事,带着粉红色的滤镜。而这对情侣从一开始就 " 不走寻常路 ",而是像 " 被生活磋磨了很久的打工人 "。

  (抖音网友评论)

  两人午饭和晚饭都合吃一碗饭、不买衣服、逛一次超市花 10 元、一个月吃水果不到 100 元、出去玩一趟不到 50 元、送礼物都在精品店解决 ...... 可谓是把 " 勤俭节约 " 贯彻到了极点。

  网友们对这种节俭到 " 拮据 " 的生活表示质疑,调侃道 "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只要肯吃苦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苦。" 或许,网友们的质疑不在于节俭的消费观念本身,而在于这种节俭到 " 受苦 " 的生活方式真的必要吗?

  实际上,根据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将生活费合理规划进行最大化利用是恰当的。网传 " 黑马 " 每月生活费 500 元," 晚樱 "2000 元,尽管两人生活费加在一起共同使用,也不能算得上是充裕,省钱是他们自主做出的选择,无可指摘。

  然而在极度省钱的情况下,男孩依旧用共同的钱买了新手机、面膜、运动手表等等,男孩借助这段恋爱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在经济捆绑下,女孩的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生活资金的不平衡的分配让不少网友感到不适。

  而节俭与吃苦也不能等同,网友质疑在学校提供特价菜、两人不断有各种兼职收入情况下,他们至少可以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而不是像视频中展现出的女孩饿的 " 面黄肌瘦 "" 连吃肉都要向男生申请 "。

  (" 黑马 " 视频截图)

  随着事情的发酵,网络上关于两人生活费的构成口径不一,从男生 500 元女生 2000 元到男生 1500 元女生 1000 元,真真假假之中网友的讨论逐渐升温。

  (知乎网友讨论)

  或许网友们在意的不是究竟谁在恋爱关系中承担了更多的经济成本,贫穷或富裕从来不是衡量爱情关系的标尺,节俭从来不是遭受非议的理由,网友不适的地方在于非必要的过度 " 节俭 " 以及不平衡的消费分配。

  在 " 黑马 " 的视频中,校园纯爱变成了 " 同甘共苦 " 的苦难叙事,然而细细想来,这种 " 共苦 " 存在人为制造苦难的嫌疑,而在两人的相处中似乎也未能实现 " 同甘 "。

  生活与经济的捆绑,让这段恋爱关系逐渐 " 变味儿 "。既没有校园纯爱的朝气蓬勃,也没有 " 举案齐眉 " 的相互呵护," 黑马 " 情侣的故事似乎少了几分纯粹,多了几分算计。

  诚然,校园恋爱不应只有一种固定模式,但不管是 " 风花雪月 " 的激情还是 " 柴米油盐 " 的平淡,纯粹或许才是爱情的保鲜剂。

  失衡的权力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矮化

  随着网友们对于男孩 " 软饭硬吃 " 的声讨,女孩发布视频主动澄清,在社交平台维护男友形象。女孩表示男孩并非抠门,他也会 " 带自己去打一针一千三的九价 "、" 我要烫头就立马给我转钱 "。然而这一系列澄清不仅没能挽回男孩形象,反而再次点燃网友的讨论。

  或许,网友们热议的焦点并不是 " 两人生活费究竟有多少 " 或是 " 到底该有怎样的消费观 ",而是这段恋爱中呈现出的失衡的权力关系。

  在两人的相关视频中,男孩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晰的追求:为了练跑步买下 700 元的手表、提升自我花钱报 5000 元的课,而女孩则极少表露自己的欲望与追求,不断重复着自己不喜欢购物,没有那么多欲求。

  男孩不仅取得共同生活费的支配权,在两人的相处模式中,男生也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女孩则更像是居于附属地位。在这段关系中女孩满足于男孩的 " 宠爱 ",并主动将自主权进行让渡。

  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中提出,理想的浪漫之爱长期以来更多地是对妇女而非男人的愿望产生影响。浪漫爱的规训不断提醒着:女性征服世界的方式是征服男性。

  女性在追求浪漫爱的梦想时,征服的结果实质上是女性将自我价值投射于男性的关怀与照料,顺从于不平衡的权力关系,在自我矮化中放弃了个体性。

  " 北大女生对谈上野千鹤子 " 事件中,B 站 UP 主、北大毕业生 " 全嘻嘻 " 被网友嘲讽为 " 北大娇妻 ",她与丈夫的相处方式也引起过网友热议。

  婚前约定好丁克,但婚后丈夫反悔," 全嘻嘻 " 为挽回可能出轨的丈夫,选择生孩子。婚后丈夫提到想 " 购买性服务 ",她便努力满足丈夫的性需求。尽管她在学历、经济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她依旧主动放低姿态来维护这段感情。

  (@全嘻嘻视频截图)

  无论是 " 全嘻嘻 " 还是 " 晚樱 ",她们在亲密关系中都没有实质性的话语权。在失衡的权力关系下,女性眼中的浪漫爱更像是一种 " 自我感动 ",男性的愿望与追求被包装成两个人的共同追求,女孩的个体性与独立性被浪漫爱的叙事遮蔽了。

  舒婷写道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或许网友们对于 " 黑马 " 情侣的讨论,表达着对于浪漫爱规训的反抗以及对于亲密关系中平等权力关系的期望。

  " 剧本 " 变现争议:

  消解的社会信任难以修复

  在当事人 " 晚樱 " 的抖音评论区,不少网友对女孩进行劝导,希望女孩能够 " 不要委屈自己 "。但随着 " 黑马 " 情侣不断发布新视频,他们前后矛盾、难以自洽的言辞也使得网友质疑其视频的真实性。

  (微博网友讨论)

  无论是真实事件还是剧本,网友们对女孩选择的不解,或许是出于对 " 士之耽兮 , 犹可说也 ; 女之耽兮 , 不可说也 " 的同情,透露出网友们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的愤慨,也体现着借助互联网更好传递善意的希冀。

  但同时这种善意也包含着对于 " 改变他人选择 " 的控制欲,网友的善意与控制欲之间的冲突也常常成为 " 营销号 " 谋利的流量密码。

  有网友发现 " 黑马 " 情侣疑似参与了抖音 " 中视频计划 ",按照现有播放量,他们预计可变现十几万现金。网友们的注意力似乎成为了炒作者变现的砝码。

  (抖音网友对其变现收益推测)

  随着越来越多的质疑,网友们的态度也逐渐变成了 " 尊重祝福 "" 劝不动就祝福锁死 "。网友们似乎疲于对 " 恋爱脑 " 的女孩进行 " 网络支教 ",用 " 拒绝给予更多关注 " 表达对于营销与操纵的反抗。

  (B 站网友评论)

  " 灰太狼的羊 "" 为爱冲锋的勇士 " 等事件也曾因不断反转被网友质疑。在各种小作文与反转的屡见不鲜的时代,网友们似乎不得不在吃瓜的同时保持观望,以免成为流量的 " 帮凶 "。

  从 " 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 到 " 坐等反转 ""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 ",这种转变体现了公众情绪的无奈,也彰显着 " 虚假剧本 " 对于网络生态的破坏。

  网友们固然可以从不断反转的故事中抽离,消解的社会信任却不易修复。在对立和撕裂中,人们的善意像潮湿的火柴,或许会越来越难于点亮共识与理解的光芒。面对 " 黑马 " 情侣前后不一、真假难辨的视频,不少网友选择以举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用辜负公众情感博取流量的人,最终也将被流量反噬。

  (网友举报成功截图)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黑马情侣 " 的故事逐渐告一段落,究竟 " 黑马 " 情侣是否幸福,作为旁观者的网友无法评判,但关于两性关系的讨论仍在延续。随着社会变迁,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爱情似乎也在各种小作文中变得愈加飘渺。

  正如王尔德所说 "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万种爱的表现形式中,我们无法定义什么才是爱应有的模样。但真正的爱不应以虚假的叙事绑架人,爱应该是生命原野上永恒的微风,吹拂着自由生长的枝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