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提升公信力十分关键!一个普通老百姓说出两千字心声

  如何提升公信力?本文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当下社会中的一些重要分歧与矛盾,并深入总结了不同的见解与答案。感谢您的点击阅读,如果文章某一个点对您有所触动,欢迎文末点赞留言!

  

  1.重视并解决三大群体问题,刻不容缓

  对于儿童身心发展问题,必须不断加强保护,针对拐卖儿童罪、校园霸凌事件、强奸猥亵未成年罪,应该适当降低年龄量刑标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一部分犯罪儿童心智早已扭曲般成熟,当教育与道德不能约束时,只能加大法律的威慑,提高校园安全感!

  

  关于成年人失业待业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统一做出社会调查,对于生活迫切的部分,发放失业补助金。同时集合社会就业资源,主动牵线搭桥,分配管理。另外可以在城市人流量集中区域开辟出特色通道,放开地摊经济,提倡低成本创业。

  

  对于老年人群体,由于现实中老年化的不断加剧,必须设立单独的老年人管理单位。很多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依然在城市建设中发光发热,一是对他们额外奖励,二是重点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缩短不同老年群体之间的退休医疗养老金差距。另外针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老年人强奸猥亵、倚老卖老事件,应该取消其年龄保障。

  

  2. 笔者发现,近年来,官员,医生,教师,专家,城管,网红,主流媒体,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在网络上引发舆论的狂潮,形成社会面的争辩,必须加大监督和整改力度。

  ①针对层出不穷的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加大对于考公队伍的思想觉悟考核,加强在职公职人员的风气建设、扩大完善权利透明化监督制度。同时对于已经监察出的腐败分子,坚决零容忍,降低死刑的量化标准。另外,对于一部分奉行“无过便是功”的不作为懒政投机者,应该重点警告或者直接剔除。

  

  ②老百姓“买药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需要追根溯源。对于医生“收红包看病”、“开药与绩效挂钩”行为,卫健委部门应该在整个行业树立典型、加强整顿、公开举报渠道,将这股歪风邪气彻底扼杀,还实惠于人民。同时医院可以实行医、药分离制度,即医院开单子,自己到药店买药,这样就把医院、医生和药厂利益勾结的链条打破,实实在在解决群众“不敢病、病不起”的尴尬局面。

  

  ③“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每一位家长对于学校和老师都给予了厚望。然而近些年来,不断曝光的部分教师敷衍教学、违反师德、区别对待学生、恶意体罚学生、甚至欺骗侵犯学生事件,深深玷污了教育系统的神圣,令人瞠目结舌又愤慨不已!建议师资队伍实行家长评分竞岗制,鼓励优秀教师,打击不良分子!

  

  ④曾何几时,普通百姓在遭遇自己未知的领域需要答案时,唯专家学者是从,那时候专家学者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与权威。然而近两年来,特别是在疫情放开前的误判,给予人民巨大的失望和身心伤害后,导致专家的公信力开始反转,而一些另类“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在重要民生问题上的不切实际的建议,更是将整个群体的信任度降到历史最低。实际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和认知的差别,我们很多方面依然需要专家的指点。但是必须加强对于伪劣专家的甄别,防止他们成为资本的代言人,对于其公共发言实施法律追责制度。

  

  ⑤虽然接二连三城管极端执法事件,引发人们对于整个群体的质疑与吐槽,甚至取消城管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关于城管问题,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城市管理中,确实存在一部分小商小贩霸占消防通道、十字路口等公共区域导致交通出行、环境安全等问题,需要城管的治理。但是,我认为这种传统的人力驱赶方式应该做出改变,城市可以公开违反特殊区域乱摆乱放的处罚,其它方面灵活处理,在特定时期内,将经济复苏置于城市形象之上,同时剔除城管群体中的极端分子。

  

  ⑥三年疫情的特殊背景,导致网络直播呈现野蛮式发展,无数人不是在直播就是在直播的路上。行业的井喷与从业者的涌入,导致整个群体鱼目混杂、参差不齐。

  有些网红PK主播为了收益出现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打擦边球等各种恶俗行为,更有电商带货主播售卖低质伪劣产品,不仅颠覆了人们三观,带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粉丝消费,更是严重影响了整个网络生态环境。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所有直播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入行门槛和标准,实行网民投诉监督淘汰制,还网络一片干净、晴朗的天空。

  

  ⑦关于主流媒体翻车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民不断觉醒的认知与传统说教式鸡汤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境外势力干预确实存在,但是主流媒体不能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是主因。打铁还需自身硬,有问题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主流媒体应该关心人民关心的事,说人民听得懂的话,空洞的说教往往苍白无力,适得其反。

  主流媒体是要为国家、为人民建言献策,就必须深入基层,聆听人民群众的诉求与呼声,不要做出肤浅的、脱离实际的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有道理的。主流媒体可以重点曝光解决几件民众长期关注的问题,树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将一些富有正义感、同理心、忧国忧民的记者、编辑推到前台,委以重任。

  

  

  公信力下降,还有一个重点原因就是:某些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天大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没了热度,很快会被下一波代替,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开头,却总是看不到想要的结局。譬如疫情期间的核酸检测乱象的处罚、毒教材事件的深挖与处理,依然让许多民众耿耿于怀。实际上,无论这些事件有些多么复杂的背景,都必须及时及刻以反腐般的决心做出回应!

  

  3. 直视当下,未来才可期!

  客观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家也是如此。内忧外患之际,十四亿人口的大家庭,难免众口难调、磕磕碰碰,很难尽善尽美的照顾到每一个群体,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然而,公信力的下降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必须通过自己的履行职责和公众对其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反映出来。只有公信力不断上升,人民充满自信和信任,国家才有力量和希望。

  人微言轻,位卑未敢忘忧国!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繁荣昌盛;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对此,您怎么看呢?

  感谢您阅读!欢迎您点赞留言,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