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后只能瘫在床上熬日子?来看看七旬李老伯的康复故事!
78岁的李老伯,2019年08月16日因脑出血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入住某康复医院,2019年8月20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经专家会诊,李老伯因脑出血致右侧偏瘫(左大脑主动脉深穿支血栓形成引起)右侧肢体乏力,对运动及康复的配合度较差。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能力较差,情绪管理欠佳。
李老伯无法步行,右下肢不能迈步,需一人帮助才能进行转移。无辅助下不能完成床上移动。静态坐位平衡,不能站立,轻推就往后倒。需要家属提供50%的帮助进行站立,不可独站,只能站站立架,没有他人辅助不能站立,不能行走。

为了让李老伯更快地回归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李老伯的家人,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们的治疗康复师,希望通过我们的康复训练,来增强他的自主生活能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物理治疗提高肌力与平衡能力根据南伯的基本情况,康复师与南伯家属充分沟通之后,定下康复治疗计划:
1、针对步态及运动:热敷、站立架、双杠步行。
2、针对力量和平衡:电疗、站立架、助行器辅助站立,重心转移训练、迈步训练。
3、针对ADL/IDL:床上转移能力:床上翻身、坐起;床下移动能力:借助手臂站起,进行床椅转移。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后,李老伯树立了信心,能够比较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师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从坐稳到站立,再到现在的能走,步态矫健、平稳,康复的效果真的非常棒。

很多患者在脑卒中后心理震动较大,变得敏感而脆弱,对医生和家属过分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针灸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用的。其实对脑卒中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师在制定康复计划之前应当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带着强烈的康复愿望去进行主动训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关注老人的状态,及时调整治疗项目和方向很重要。而且,要做好训练项目的时长把控,注意循序渐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