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清理!

  “当时觉得很有意思,

  就随手拍下来,

  没想到火了”。

  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

  社会热点事件的真伪

  屡屡被短视频新闻触动内心

  或同情或愤怒的公共情绪

  像坐过山车般迎来反转

  摆拍新闻找准流量密码

  狠狠拿捏了网上冲浪的平凡大众

  3月28日上午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再次提出了关于

  部分短视频的

  捏造事实、主观臆断、

  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问题

  1

  编造故事实为博眼球赚流量

  这些短视频涉及

  民生、教育、性别、

  就业、婚恋等社会热点话题,

  机位恰到好处,

  对话特别清晰,

  情节特别完整,

  运用街拍、访谈、情景再现、

  监控视角等纪实新闻拍摄手法

  刻意营造真实感,

  总能以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将网民集体破防。

  追本溯源,

  摆拍新闻始终为了吸粉引流,

  寻求网红出位后接广告带货,

  流量变现。

  下面几个新鲜案例

  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眼见未必为实”。

  “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视频

  

  视频截图

  2月23日晚间,安徽阜阳一女子被前夫“家暴”的视频引发关注。

  监控视频中,男子一边叫骂一边对女子拳打脚踢。然而……25日,警方发布的完整版监控视频显示,两人多次预演,拍完还有说有笑一起看电视。@阜阳发布通报,“家暴”视频系抖音号“阜阳敏姐”与其前夫合作摆拍,并在直播时谎称报警,目前,该账号已被封禁,女子谭某被行政拘留十日。

  资助老人3000元,摆拍后收回2800的伪慈善

  

  2月21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 大方“资助”一名老人,自称发了3000元给老人,然而反转出人意料。经视频中的老人确认,视频拍完后,对方收回了2800元。事发后,凉山州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云南波波”童某因涉嫌寻衅滋事,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15日,涉事短视频账号已被封禁。

  分享你刚编的故事:“1888万天价彩礼”事件

  

  1月11日,知乎上一则对“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回答震惊全网。一匿名用户自称在美国留学时与一江西萍乡女子相恋,回国后因女方家提出离谱要求而分手。1月12日晚,萍乡市官方回应事件初步判断系杜撰。之后,匿名用户将原回答修改为致歉声明,承认杜撰。最后,知乎对该账号永久封禁。

  “史上最凶班主任”竟是cosplay

  

  2022年11月初,一则“史上最凶班主任”的短视频走红。一男子以“高一年级班主任”身份在讲台上训话,目光凶狠,表情狰狞,着装社会。湖南省永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男子是网红,冒充教师拍视频,已报警。抖音号“豹子头”回应,自己虽不是老师,但是拍摄短视频是为了反对校园霸凌,宣传正能量,已经删除了相关视频。

  2

  短视频新闻也得打假

  目前,

  国内短视频网络平台

  以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主流,

  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产出高、

  内容个性化的特点明显,

  短视频生产者抓取眼球

  才能从信息之海中脱颖而出。

  在“以流量论英雄”的竞争氛围下,

  部分短视频创作者

  迎合受众“吃瓜围观”的看客心理需求,

  制造“新闻”博关注,

  平台设置热搜榜单利用算法收割流量,

  信息失真的本质是平台内容管理失责。

  对这样恶意造谣的行为,

  如果不管一管,

  如此“低成本大收益”的“好生意”,

  必然会让人趋之若鹜。

  对当事人涉嫌违法的行为,

  有关部门真不能让博主跑了。

  要依法依规处理,

  找到当事人,澄清事件真相。

  网友对这样的内容,

  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特别是如果有人借此,

  收取捐款或带货之类,

  一定要存有戒心,

  以免善心被利用。

  3

  不能妄想

  打着正能量的幌子“挣流量”

  没有新闻就制造新闻,

  甚至打着正能量的幌子摆拍造假,

  不仅伤害网民感情、透支社会信任,

  更糟糕的是污染网络生态、

  撕裂社会共识、

  危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

  “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着力维护网上信息内容传播良好秩序

  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牛一兵表示,在去年相关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以内容治理和制度建设为发力点,用实招、出重拳,从严整治内容导向不良的短视频,着力解决平台审核松、推荐算法不科学、流量分配机制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短视频良性竞争机制,让符合内容导向要求、符合公序良俗原则、符合网民兴趣爱好的优质短视频更容易获得流量的支持,更容易获得呈现的机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分享生活、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等需求。

  牛一兵介绍称,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

  二、全面打击传播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等挑战人民群众认知底线,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短视频。

  三、全面整治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有错误内容、负面内容的短视频。

  再次提醒: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谁也不能妄想

  打着正能量的幌子“挣流量”

  捏造事实,颠倒黑白者

  必将受到严惩!

  

  来源:央视网、黄河新闻网、澎湃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翟晓晨

  审核: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