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指的是哪两年?如何迈过?
《水浒传》是我国官方认可的“四大名著”之一。
之所以它能够从一众明清小说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富有不同寻常的文字魅力,在文字的背后,更是蕴藏着一股特殊的精神。
《水浒传》的人物群像塑造得十分生动,虽然其主要的英雄好汉就多达108人,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作者,把那么多角色丰富化。
水浒传的人数也颇有说道,108人对应着天上的108个星宿。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打酱油的充数角色,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故事。
而这108人汇聚在一起之后,虽然生活中时常有小冲突出现。
但是依旧会因为兄弟的情义共同拼搏,这份精神也是整部《水浒传》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在上梁山之前,经历过社会的压迫和坎坷,才会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在一起。
像麻绳一样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对抗这世间的不公。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是108好汉的一人,但是却与整个梁山格格不入。
他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结伴的团体。
以至于最后病死都无人前去悼念,那么他究竟是谁?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01疏离的存在
这个疏离的存在,就是有着“青面兽”之称呼的杨志。
杨志虽然在《水浒传》中名气不小,也多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整本书中都无人提及他的好友。
最后在梁山好汉被招安后,死的死、散的散,杨志也迎来了病逝的结局。
杨志的早年经历,和柴进、林冲有些类似。
杨志是武侯勋贵的后人,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
但是伴随着杨志长大的,还有他的自卑与敏感,杨志从出生开始,脸部就有一块黑中泛着青的大胎记,看起来很吓人。
这块胎记在以后或许让杨志看起来更加威武,可是在他尚且年幼时,就让他遭遇了许多嘲讽和歧视。
或许也有这份因素存在,杨志从小就对出人头地,有着近乎执拗的心理。
为此他刻苦好学、勤奋练武,希望能够像祖上杨令公那样立下军功。
成年后的杨志,果真如自己期望的那样,一举考中了功名。
这对杨志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仿佛最终的胜利就在眼前,只要自己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能够达成所愿。
然而就在之后,老天爷仿佛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仿佛瓢泼大雨一般浇灭了杨志的雄心烈火,也让一代勋贵子弟从此开始了落草为寇的生涯。
杨志生活在宋徽宗一朝,宋徽宗这个人在艺术造诣上是公认的风雅,可惜他一个做文人墨客的苗子,却最终当了皇帝。
如果只是把艺术作为消遣副业,或许宋徽宗本人确实能博得美名。
然而坏就坏在,宋徽宗把它当成了主业。
徽宗对艺术的品味,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上,对那些蜿蜒诡谲、造型奇特的石头,也十分感兴趣。
这位艺术家天子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天下官员和百姓为它搜集奇石。
以至于诞生了“花石纲”,这个专门用来运送石头的运输系统。
杨志作为前途无量的新人,直接成为了押送花石纲的负责人。
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肥差,花石纲一旦成功运达,那么杨志一行人少不了皇帝的赏赐,可坏就坏在他把石头弄丢了。
杨志接到这个任务自然是不敢耽误,一路上几乎与石头同吃同睡。
但是躲得了人祸躲不得天灾,运送石头的船只在穿越黄河时不幸翻船。
杨志本人差点儿命丧于黄河,更别提那和船一同入水的石头了。
你以为杨志这就开始要落草为寇了么?不,实际上杨志仍然对朝廷心存希望,因此只是在民间流亡了一阵子。
就在流亡途中,杨志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于是又被重新启用。
本来杨志以为,流亡不过是老天爷对他的磨砺,自己还会在梁中书的提携下东山再起,可是很快杨志就会迎来改变他命运的时刻。
这次杨志负责运送为宰相蔡京准备的贺礼,如果说前一次的花石纲是“天灾”,那么生辰纲就是妥妥的“人祸”。
吴用和晁盖也盯上了这些贺礼,于是在下药迷晕了杨志之后,窃取了生辰纲。
等到杨志醒来之后,面对丢失的贺礼,想也没想就继续开始了第二次流亡生涯。
或许杨志这次是沮丧与绝望到了极点,在一次偶然中结识了鲁智深,于是才一同上了梁山。
杨志此举,很明显就是“破罐子破摔”心理。
他在面对老天爷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为了安身立命才选择落草为寇。
02落草为寇
杨志在来到水泊后,很快才能就被大家发掘,并一跃成为了排行第五的梁山人物。
可以说杨志的地位,不仅在梁山十分受人敬重,而且一度可以接触到梁山的中心。
但是得到了这样地位的杨志,却没有太多的感动之情,因为在他的心里还是向着朝廷的,成为草寇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打心眼里杨志就不愿意和朝廷撕破脸皮,因此每次和朝廷对战时,杨志总是会手下留情。
杨志放水的举动十分明显,作为读者的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更何况同杨志一起生活的其他梁山兄弟们,因此最后杨志逐渐被其他梁山英雄排斥在外。
同时,当初生辰纲丢失,是由于吴用和晁盖两个梁山高级管理人员所造成的。
在杨志心里,梁山的一些人是毁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的凶手,因此杨志同吴用等人一见面就势如水火,也融不进去其他英雄堆里。
03手下留情的原因
其实杨志的出身同柴进有些相似,柴进是柴皇后人。
出身显赫,也饱读诗书,那么为什么柴进就能和其他人打得火热,而杨志却恰恰相反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柴进是遭到了朝廷的不公与破坏,看清了朝廷的真面目,才能舍弃掉从前的一切,来到梁山成为草寇。
而杨志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朝廷迫害过,虽然因为弄丢的花石纲和生辰纲而遭到通缉。
但是这毕竟是杨志自己看管不利在先,也算情有可原。
再加上杨志本人本来性格就有些孤僻,所以逐渐他就成为了格格不入的存在。
最后杨志因为疾病,死在了征讨方腊的途中,获得了“忠武郎”的称号,也算是圆了他立下军功的梦想。
不过整本书都没有提到杨志被兄弟祭拜的环节,或许这也是作者想要突显杨志性格的原因吧。
04结语
其实《水浒传》不单单生动地描绘了英雄群像,同时也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事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他的能力和才华,同时也和他的性格息息相关。
有的时候在上司的眼里,“情商”甚至比“智商”的地位还要重要,这也是如今每一个步入社会的人需要学习与进步的地方。
如果都像杨志一样自持清高,那么最后只会成为格格不入的那个存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