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端的快时尚,依然没有新故事
读懂财经 · 消费组原创 / 出品
作者 | 董武英
编辑 | 夏益军
2022 年,全球服装行业的日子谈不上好过。最大的细分赛道上,运动品牌巨头如 Nike、阿迪达斯、安踏等均面临着营收增速下滑、利润大幅降低的难题,而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快时尚巨头身上。快时尚行业巨头如 H&M、GAP 等均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GAP 甚至实现了一定亏损。
与运动品牌巨头们一样,快时尚品牌的业绩下滑有着行业共性的影响,如全球政治突发事件、疫情影响下全球范围内金融和财政政策宽松带来的通货膨胀,以及疫情对供应链扰动带来的库存压力。但是,快时尚品牌的困境不止于此。
实际上,从 2018 年开始,快时尚品牌们就进入了发展停滞期,而疫情等因素则将这一停滞加速到下滑阶段。不过,在一众快时尚品牌中,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却在 2022 年实现了业绩的全面增长,这无疑值得思考:ZARA 选择的方向,是快时尚品牌们的破局之道吗?
本文对快时尚品牌们有以下几个观点:
1,前几年,快时尚巨头们还能保持基本同步的发展步伐,但是在 2022 年,快时尚巨头们出现了明显的业绩分化。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增长,且增速较高。但是 H&M 集团以及美国快时尚们却都出现了营收增速下滑、利润下滑的局面。
2,ZARA 之所以能够在不佳的大环境中实现业绩增长,核心原因在于其高端化转型。2021 年起,ZARA 高端化步伐加速,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打造新款产品,强化品牌时尚形象,吸引消费者,通过大幅涨价跑赢通胀,实现业绩增长。
3,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ZARA 的高端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快时尚行业的发展方向。受 SHEIN、Temu 等更高效率更低价的新型快时尚品牌的冲击,快时尚品牌必须提高定位,以更时尚、更高端的定位找准自己新的位置。不过,这也意味着快时尚行业或许将迎来新的一轮洗牌。
/ 01 /
快时尚巨头们进入分化阶段
对于快时尚巨头们来说,刚刚过去的 2022 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面对行业剧变,巨头们不同的战略选择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分化。
具体来看,快时尚品牌 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在截止 2023 年 1 月 31 日的 12 个月内,集团销售额同比大涨 17.5% 至 325.69 亿欧元,与疫情前的 2019 年相比增长了 15%。在 2022 年,Inditex 集团毛利率为 57%,较 2021 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净利润则大涨 27% 至 41.47 亿欧元。
按品牌来看,Inditex 核心品牌 Zara 和 Zara Home 去年销售额大涨 21% 至 237.61 亿美元,Pull&Bear、Bershka 和 Stradivarius 三大品牌销售额均超过 20 亿欧元量级,同比增速均不低于 10%,Massimo Dutti 和 Oysho 两大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速为 4%。
另一个全球快时尚巨头 H&M 的境况则并不算好。在截止 2022 年 11 月 30 日的财务年度中,H&M 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 12% 至 2235.53 亿瑞典克朗,但是毛利率水平由 2021 年的 52.8% 下降至 50.7%,经营利润率由 2021 年的 7.7% 下降至 3.2%。2022 年,H&M 集团净利润为 35.66 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了 6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2 财年第四季度,H&M 集团甚至出现了 8.64 亿瑞典克朗的亏损。而在 2021 年同期,H&M 实现盈利 46.21 亿瑞典克朗。
同为快时尚行业巨头的 GAP,业绩表现更为惨淡。在 2022 财年,GAP 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6% 至 156 亿美元,毛利率则由 2021 年的 39.8% 下降至 2022 年的 34.3%,降低了 5.5 个百分点。净亏损为 2.02 亿美元,而 2021 年同期净利润为 2.56 亿美元。
可以看到,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快时尚巨头们业绩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其中,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增长,而 H&M 集团销售额虽然保持增长,但利润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至于 GAP,则面临着业绩全面下滑的窘境。
同为快时尚,处于基本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巨头们业绩表现差异巨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02 /
ZARA 为什么能一枝独秀?
对比三家快时尚巨头们的业绩,不难发现,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的业绩表现显著超出同行,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更激进的转型。
2022 年的全球服装企业整体来说并不算太好。宏观上,俄乌冲突导致服装巨头们纷纷剥离俄罗斯业务,如 H&M 集团退出俄罗斯市场的一次性支出约 21 亿瑞典克朗,是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美国通货膨胀 " 高烧不退 ",推高市场成本,需求出现一定下滑。
可以说,在这种环境下,快时尚巨头们业绩出现下滑并不足为奇。而 ZARA 的突出业绩表现,则来自于其高端化转型。
众所周知,快时尚的一大标签即是平价。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快时尚模式在 2018 年达到巅峰,近年来基本原地踏步。这种情况下,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则选择了高端化转型这一方向。
早在 2018 年,ZARA 就推出了限量版高端系列 SRPLS。在 2022 年 5 月,ZARA 与奢侈品牌 Bally 新创意总监 Rhuigi Villase or 达成合作推出新品牌 Redesigning Human Uniform;9 月,ZARA 又联合美国设计师 Narciso Rodriguez 推出胶囊系列,系列产品已在 Zara 全球门店和官网上架发售,价格在 69 欧元至 299 欧元之间。
在产品构成上,2021 年 ZARA 高端系列 ZARA Origins 在产品中占比从 4.1% 增加至 4.8%。羊绒和皮革等高端面料在 ZARA 的使用率也有所提高,其中羊绒使用率增长 44%,皮革增长了 16%。2022 年 Inditex 集团旗下 Massimo Dutti 品牌的一款大衣售价高达 2000 美元,价格直逼奢侈品牌。
产品结构的变化直接带动价格上涨。根据瑞银的一份报告,ZARA 的产品平均售价在 2021 年第四季度上涨了 23%。而从 2022 年开始,ZARA 产品每月的初始价格都较一年前上涨 10% 或更多,4 月初始价格涨幅达 18.5%。对比来看,同期 H&M、Zalando 等在内的快时尚品牌零售价格涨幅只在 4.2% 左右,ZARA 的涨幅也高于市场通胀水平。这也意味着,ZARA 能把通胀压力转向消费者的同时,实现利润的增长。
可以看到,ZARA 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以更高端的面料打造更时尚的产品,吸引追求时尚的消费者群体,产品量价齐升带动业绩增长。
而放眼整个快时尚行业,高端化似乎成为了行业唯一的出路。
/ 03 /
高端化,快时尚巨头们的破局之道?
纵览快时尚品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ZARA 走的高端化路线或许正是快时尚品牌的破局之道。
欧洲快时尚品牌基本诞生于上世纪 5、60 年代,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纺织业工业化进程。在当时,快时尚品牌的定位介于高端品牌和大众品牌之间,一方面迅速追随高端品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另一方面借助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全球供应链实现低廉的价格,以此形成了快时尚品牌 " 时尚、更新换代快、平价 " 的特点,并风靡全球。
但是,随着社会进步,消费群体的时尚阈值越来越高,普通快时尚产品的吸引力是持续下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快时尚品牌由 2018 年巅峰的跌落。这种变化可以引致两个方向,一是更时尚的潮牌化转型,另一则是完全抛弃时尚的优衣库,但后一个方向并不适合快时尚巨头。
与此同时,快时尚品牌赖以崛起的供应链优势和设计资源优势并不排他,新品牌同样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效率生产 " 普通时尚 " 的产品,SHEIN 和拼多多 Temu 在欧美市场的崛起即是验证。
在服装行业体系中,SHEIN 和 Temu 这样的 " 新型快时尚品牌 " 抢占了 ZARA 们原来的生态位,这种情况下 ZARA 们必须向上发展,才能找到新的定位,这也就是高端化发展。
在这个新体系下,ZARA 们的定位重新回到了介于奢侈品品牌和 SHEIN 们之间。在这个定位上,ZARA 们必须增强自身的时尚特质以支撑新的定位,因此与知名设计师合作、联名等方式就成为了首选,同时凭借更高的定位来拉高价格,重新实现增长。
这种变化是符合市场趋势的,ZARA 在 2022 财年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快时尚品牌的转型方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快时尚品牌们转向高端化,必然面临着市场空间和品牌经营模式的变化,这也意味着快时尚品牌们或许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牌。
目前来看,在一众快时尚品牌中,ZARA 已经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快时尚巨头们能否走出困境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委实值得市场期待。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