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系列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时,感念大爱寄深情。为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表达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3月份,甘肃省红十字会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生命遇见 · 点缀生命的色彩”为主题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传递人间大爱,展示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行为。遗体捐献是推动医学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高尚行为,是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无私奉献的象征。截至2023年2月底,甘肃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达10.4万人;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78例,捐献大器官219个;累计实现遗体捐献140例;累计实现角膜捐献84例。近年来,全社会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参与支持捐献工作的社会新风尚逐渐形成,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无偿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向好发展。

  生命色彩

  3月3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发布“生命遇见 · 点缀生命的色彩——2023年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活动邀请函”,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城市快闪的方式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志”涂色,同步启动本年度甘肃省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各地共有千余人次参与。

  生命教育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蕴含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故事。甘肃省红十字会联合省卫健委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高校、广场等场所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宣讲活动。3月7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在庆阳市人民医院、陇东学院举行专题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志愿者讲述对生命的感悟,普及生命知识教育,1100余名医护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参加了宣讲活动,许多爱心人士现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生命传承

  3月21日,“为生命礼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故事分享会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举行。活动现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器官移植受者、志愿登记者及医学生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感悟。医学生和老师们以点亮蜡烛、传递生命、医学宣誓等方式,表达自愿奉献医学事业传承捐献者大爱精神的坚定心愿,向“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致敬,感谢他们留下珍贵的生命礼物。

  生命礼赞

  3月24日,“生命遇见 · 点缀生命的色彩”2023年甘肃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主场活动在兰州举行。甘肃省红十字会、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文明办、共青团甘肃省委领导及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捐献者家属代表、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20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虽然您不曾知,生命之旅何时结束,但当那一刻来临时,您却留下了鲜花一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诵读《生命的礼物》,凝视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大家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纪念园内鲜花簇拥、翠柏含肃,纪念碑上镌刻了232位捐献者的姓名,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

  生命永续

  甘肃省红十字会在全省以市县联动的方式开展缅怀纪念活动。庆阳、张掖、白银、武威、定西等市州红十字会组织工作人员、捐献者家属、捐献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在缅怀纪念场所开展缅怀活动,通过默哀致敬、敬献鲜花等方式,向捐献者表达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岷县红十字会将知识宣讲与清明节缅怀纪念活动融合,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开展为人体器官捐献标志涂色活动,普及捐献知识和理念。张掖市红十字会在河西学院医学院遗体接收站组织医学生开展敬献鲜花、静默祈福、点亮蜡烛等活动,表达对捐献者的哀思敬意。

  生命常青

  清明缅怀活动还为不能现场缅怀捐献者的家属提供代祭服务。工作人员把家属对捐献者的寄语誊抄在祈福卡上,将祈福卡系于“生命 · 常青”树端,丝带寄哀思,新风念故人,表达对捐献者的深切缅怀。纪念园工作人员现场刻描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的名字,红十字志愿者、工作人员代表向捐献者默哀并敬献鲜花。

  愿生命绵延,愿精神绚烂,愿大爱永生!

  阳春三月,草木含泪,细雨绵绵,哀思悠悠。

  责任编辑 | 张珊珊 特约编辑 | 吴玥

  编辑 | 孟君、刘鹤芝

  资料来源 | 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文化影视频道

  原标题:《甘肃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系列活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