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的英家与马英九有什么关系?

  

  马英九以回乡祭祖的名义与3月27日至4月7日到大陆,这几天自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英达曾是国内室内电视剧的创始人,拍出了《我爱我家》等经典作品,这部电视剧从演职人员到剧情,都与北京满族有不解之缘。去年《我爱我家》主要演员关凌阳了,我们满族文化网曾发文章《

  关凌阳了,她演的《我爱我家》是一部真实反映北京旗人生活的电视剧

  》,就专门结束了英达导演的这部电视剧。

  英达是满族著名导演,文艺界的满族名人非常多,有兴趣的可以看满族文化网的文章《

  文艺界里的满族名人(完整版)

  》,但真正热心满族民族文化工作的人却不多,英达就少有的几位关注满族文化工作的名人之一。

  想到年,满族的几位老人如溥杰、老舍夫人胡絜青、侯宝林等被称三老,溥杰先生唯一健在的女儿在日本生活,具体可以看满族文化网的文章《

  溥杰的次女、爱新觉罗家和嵯峨家的嫮生

  》,自然无法参加北京的满族活动。老舍的长子舒乙在世的时候,还是积极参加北京满族活动,而且还一度是北京满族活动名义组织者之一。舒乙先生去世的时候,满族文化网曾发文章《

  老舍之子舒乙不幸去世

  》。但侯宝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后代却几乎从没有参加过北京的满族活动。

  英达为何能积极参加满族活动呢?2012年我们满族文化网举办颁金节,当时事前并未跟英达先生联系,我们请的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先生。关老师跟英达电话说起颁金节的事情,英达主动表示参加我们举办的颁金节。

  在2012年颁金节上,英达先生就讲,他父亲英若城在世的时候,就跟子女说,要记住自己的满族身份,为民族文化事业多做贡献。

  自2012年以后,英达先生几乎每年都参加北京满族颁金节活动。那次他讲,他父亲英若诚生前就跟他说,只要有时间,就要尽量参加满族活动。他还表示要学满语,计划拍一部反映满族文化的影片。

  我在上世纪参加最初的北京满族活动就见过英若诚先生,加上近几年,英达先生一直积极参加北京的颁金节活动,我可以感觉他们浓浓的民族感情。

  

  (英千里在台湾过60大寿的合影)

  回头说英达的英家与马英九有何关系?当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前,网罗各界人才和知名人士,搞了一个“大陆人才抢救计划”,英达的爷爷英千里和胡适等人都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蒋介石把这些人才都运动台湾。但因为事情紧急,英千里的子女都留在大陆。

  英千里的英文非常好,《围城》的作者钱钟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英千里到了台湾后,先是主持台湾大学外文系,之后又全力投入到辅仁大学的复校上。1962年,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英千里出任副校长。台湾辅仁大学至今仍被视为台湾最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

  他在台湾教育界声名显赫,台湾诗人余光中以及国民党的主要人物马英九都是英千里教美英文学课的弟子,马英九也就以英千里的弟子自居。

  

  图为英千里与在台湾收养了义女韩拱辰

  英千里走后,他的夫人蔡葆真和7个孩子留在大陆。英千里和大陆妻儿分别之后再也没见过面。1969年英千里在台湾去世,当时蒋介石为他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教绩孔张”4个大字。

  

  (蒋经国全程参与英千里的告别弥撒)

  蒋经国亲自主持了英千里的追思会。出殡那天,为他抬棺的全是高官。

  

  (在台湾的英千里墓)

  1993年,在马英九的帮助下,英千里之子、当时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城到台湾为父亲英千里扫墓。

  英达的英家是满洲赫舍里氏。

  赫舍里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也就是说在满族人里算个大姓。

  这个姓氏历史悠久,辽金时期,这个姓氏汉字翻译成纥石烈。在大金的时候,这个姓氏就很著名了,出了很多历史名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皇后钦宪皇后就是纥石烈氏。

  满族自古就是尚武的民族,所以武将很多。但赫舍里这个家族却以出文臣而闻名于世。在大金的时候,就出有被称为“重农贤相”的纥石烈良弼。

  到了大清,参加最初创造满文的额尔德尼,其后裔在太宗的时候归入赫舍里氏。

  这个姓氏出的历史名人硕色、希福、索尼等都是精通满、汉、蒙文的博学之士,被皇帝赐与巴克什的称号(相当汉语里的博士)。

  其中的索尼,历史上最为显赫,被顺治任命辅佐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康熙的原配发妻孝诚仁皇后就是索尼的孙女。具体可以看满族文化网的文章《

  康熙皇帝与赫舍里皇后演绎出凄美的爱情故事,赫舍里氏生下太子后就去世了

  》。康熙娶索尼的孙女为皇后,就是为加大赫舍里家族势力,以对抗当时的权臣鳌拜。康熙与赫舍里皇后的感情非常深,但不幸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去世。康熙非常伤心,后立胤礽为太子。

  但因争夺皇位的斗争激烈,最终胤礽的太子地位被废。自此,赫舍里家族盛极而衰。索尼之子、赫舍里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因支持太子,最终获罪。

  这个家族在清中后期,还出过赛冲阿、英桂等名臣。

  小编插一句,满族里出过鳌拜、索额图、和珅等权臣,皇室里也有权利极大的摄政王多尔衮,但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无谋反之心,只不过是权臣与皇权发生冲突,最后获罪。

  这说明满洲人有一大特性就是忠诚,历史上没有反贼。

  关于英达的家族,这有一张凤凰网设计的英氏家谱,非常清楚展现英氏家族的关系。

  

  表里的英达曾祖母淑仲是爱新觉罗氏,雍正皇帝的十四弟允祯后裔,也是当时继承皇位的竞争者的后代。下边是英氏四代合成照

  

  英家四代名人:从左至右为英敛之(教育家)、英千里(教育家),后排为英若诚(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达(导演、演员)

  英达,满族赫舍里氏,满洲正红旗人,跟老舍先生是一个旗。关于老舍先生的满族家世,满族文化网发过一些系列文章,具体可以看《

  《茶馆》中扮演的常四爷的郑榕去世,老舍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

  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他一生办了三件大事,创办《大公报》,创办辅仁大学,创办香山孤儿院。他的外曾祖父蔡儒楷是北洋大学的创始人。

  英敛之一直呼吁清室实行宪政民主,早年参加戊戌变法,一九○二年太后回銮,慈禧下诏赦免戊戌变法人士,其中就包括他。赦免令的写的名字英华。后他以汉姓英开始活动,他的办的报纸,总批评政府,要求进行宪政改革。

  清帝逊位,建立民国后,他因不满袁世凯的小人作风,开始淡出人们视野,但还是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英敛之刻于香山顶峰:水流云在

  【注:“水流云在”四个大字端正大方,气势磅礴,字高约1.6米。此处也为第七批划定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

  英敛之书法落款日期即不用民国年号,也不像清朝遗老使用宣统年号,而是写宣统退位之次年,说明他具有独特的思想见解。

  第二代,英敛之的儿子英千里,名骥良。他精通英、法、西班牙、拉丁四种文字,尤其是英语,被当时公认为外国人心目中英语最好的中国人。

  满族文化网上边说了,蒋介石请两位翻译官,一位是钱钟书,另一位就是北京辅仁大学秘书长兼西语系教授英千里。

  

  英敛之和淑仲夫妻及儿子英千里的合影

  在日本占领时期,他因宣传抗日思想,被日伪特务机构抓捕,宁死不屈。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把他作为抗日英雄嘉奖。

  

  抗日胜利后,英千里历任北京教育局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国民党举办第一次国大选举,当时的恭亲王家族的溥儒溥心畬和英千里都成为国大代表。关于溥心畲,满族文化网发过文章《

  溥心畬年轻时曾要刺杀冯玉祥,后创建满族协会,上书蒋介石要求给满族平等待遇

  》。

  著名的辅仁大学就是英家支持下建立的,晚清时候,英敛之就曾和好友马相伯一起上书教廷,请求创办一所天主教大学。1923年,教宗庇护十一世捐助了里拉10万元。英千里回国后,正好开始协助父亲英敛之筹办大学。

  

  (英千里(第二排右3)与辅仁大学教师合影)

  1925年,北京公教大学正式建校,学生共2班23人,均为教会子弟。1926年1月10日,英敛之病逝。英千里继承父志,1927年学校获北洋政府批准试办,1929年正式批准,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从1927年起,英千里担任辅仁大学西洋语文学系教授兼任秘书长超过二十年。辅仁大学颁发中国第一位女性原子物理硕士学位,毕业生名叫王光美。三年后,她嫁给了领导人刘。

  1949年到台湾后,也是英千里主要负责辅仁大学复校工作,复校后担任副校长。

  英千里辞世后,蒋介石为他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额,上书“教绩孔张”4个大字,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亲自主持了他的追思会。出殡那天,为他抬棺的全是立法委员。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就是英达的父亲英若诚

  

  他因为外文好,曾为北京市长彭真负责收集外文资料,文革受迫害入狱三年。

  他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话剧导演、翻译家,曾参加多种著名话剧演出,还参加电影末代皇帝的演出。他翻译很多外国名著,还把老舍作品翻译成英文。他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三年。

  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门,英若诚的姥爷蔡儒楷曾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北洋大学校长,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山东巡按使等职。

  英若诚母亲蔡葆真在新中国前曾任北京第一所女子中学静宜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

  英若诚先生对满族事业非常关心,他几乎每年都参加北京举办的满族迎新年联欢会(后改名为颁金节活动)。当时参加的老人还有溥杰、老舍夫人胡絜青、侯宝林等,这些老一代去世后,老舍之子舒乙、英若诚之子英达都还继续参加满族活动。只很奇怪,侯宝林先生的后代几乎就没再参加满族活动。

  英达,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及密苏里大学戏剧表演系,既是演员也是导游,主要是导演室内剧,主要有:我爱我家、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等。

  我在上世纪参加最初的北京满族活动就见过英若诚先生,加上近几年,英达先生一直积极参加北京的颁金节活动,我可以感觉他们浓浓的民族感情,对英家也有了一些了解。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