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被老师家属投诉,原因很现实,一线老师:说了我们不敢说的话

  一位山东网友发文,称学校又接到了一起投诉,不过这次不是家长投诉的,而是一位老师的家属投诉的。

  原来这位网友所在的学校有在放学后开例会的习惯,而放学后开例会势必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但还是被一位老师的家属投诉了。这位家属投诉到了当地的政务热线,称学校经常放学后开会,但从未发过加班工资。

  

  接到投诉后,这位老师与分管领导请示了学校领导,但学校领导的意见很坚决,会肯定要开,如果有事可以请假不参加会议,但是第二天要补上。在明白学校领导的意见后,分管领导电话回访了投诉人,但是不论分管领导怎么解释,投诉人的态度也很坚决,称课后服务结束已经很晚了,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况且没有哪条规定要求老师下班后必须开会,并声称“开一次投诉一次”,然后不等分管领导的回复就挂了电话。

  

  这位家属的投诉很现实,也说出了众多一线老师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现在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放学后开各种会。当然,学校的选择也自有道理,因为其他时间有学生在校,那么就必须有老师看着,否则出了安全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会议就只能安排在放学后,那样才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参加。

  

  不过,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放学后开会真的让人很是无语。现在有了课后服务,放学时间本来就晚,如果再开个会,那么老师回家就更晚了,住得近的老师还好,住得远的老师回到家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另外,有的老师上有老下有小,回家后还需要为一家老小做饭,所以放学后开会对老师的影响真的挺大。

  

  说实话,学校真的有那么多的会需要开吗?当然不是。

  开会的目的无非是传达上级的决定、解决现有的问题等,以前我的一位领导说过,如果开会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开会的时间拿来研究一下怎么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开会就是一个形式,就是为了开会而开会,根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现在很多会议就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做给某些人看的而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都是形式主义,有的会议的召开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会议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线上线下结合,而不是所有的会议都要到会议室才能召开。比如就是一个简单的通知,那么显然是没有一定要召开线下会议的必要,直接在工作群通知一下让大家回复一下就可以了。还有就是线下会议的时间可以进行优化,尽量不选在放学后召开。比如有不少学校就将会议安排在大课间或者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而不占用老师放学后的时间。

  

  学校很少会被老师家属投诉,但是这位家属也说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希望学校领导在管理中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一线老师着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