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狂飙时代,《他是谁》有个最大败笔,不是张译,那么“它”是谁

  《狂飙》已去,《他是谁》也即将完结,到了这个时候“好看党”与“难看党”依然打的难解难分,今天咱就来说道说道这两部戏。

  

  开始之前,先提一个问题,《狂飙》好看吗?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会说,好看。当然也肯定有不少人说大体及格,到不了好看一档。我本人呢,是很热衷于警匪片,悬疑片,诸如此类。所以早在《狂飙》飚起来之前,我就已经开始一集不落的追剧。这部剧确实将底层人物的一些无奈、挣扎表现的很好,也将黑恶势力的无法无天渲染的恰到好处。但是,这部剧也难逃经典的“改词过审”。这页暂且不提,仅仅说大体故事框架与人物演技,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疏漏和缺乏。即便是很多人追着喷的李一桐,也更多是因为角色赋予的问题罢了。很多人对高启强共情颇深,也导致很多人觉得这片子大有一种反派情结的意味,但也是因为这点,我本人觉得有一点点问题。我倒是觉得狂飙里对“恶”的展现太直白,对底层真正受欺负的“大众”的表现还不太够。所以我始终觉得,这类剧集,如果在表现受害者的内心世界与周遭环境不够到位,也终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毕竟,你要知道,真正受到欺辱的人,他们受到的伤害永远比电视剧要来的更为凌厉与痛苦。

  

  《狂飙》与《他是谁》最大的想通点并不是同属犯罪题材,最大的想通点在于一个人,没错了,主角饰演者张译。张译本身的演技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让部分观众如此抵触的,其实主要是因为安欣与卫国平这两个角色相通点太多。执拗,不变通,除却案件之外永远不开窍,对感情永远是原地,却从不向前一步。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审美疲劳。你张译两部剧接连上映,却仿佛一个角色换身皮,那观众多少的就有点想吐槽了,换言之,假如《他是谁》换成了《追凶者也》里张译饰演的五星杀手,你还说张译演技不行,永远一个表情,说话嘴部永远一个动作吗?那必然不能够。书归正传,《他是谁》他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我说好看,但差了那么点意思。首先这部剧他只有二十四集,而在这二十来集中,在88年割喉案的大主线下,又衔接了现在的几个案子。感觉上应该剧集排布应该是毫无尿点,每集都是精彩瞬间。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为了表现警方在那个刑侦科技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下破案的难度,拉长了案子的篇幅进度。还在整个剧集里塞入了聂小雨和卫国平,王德发和卫晓霞的感情,甚至还有宋哲卫国平与顾开岩的“非典型”三角恋。本来想着锦上添花,却有种画蛇添足之感。何解?电视剧中,受整体的框架影响,这种多人物,非主角一条线的内容,感情线都会犯一个致命错误,就是感情来的莫名其妙。不信你再仔细看看他们的感情来自于何时,又升温于何时,毕竟你总不能是月老,两根绳一绑,这俩人直接就如胶似漆了对吧。

  

  那《他是谁》他算不算是个优秀的刑侦剧呢,当然算!剧里改编的真实案件《刁爱青案》,《白银案》,《雨夜屠夫》案让观众能更有观影的代入感,只是一点,希望知会过受害者家属,需要人家能够接受。而这样的改编,也从一定程度上给观影者警觉,独自在外亦或是特定环境下要学会保护自己。剧情走向很合理,基本符合当时年代的情况。《他是谁》唯一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便是那几段稍显“赶”的感情戏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