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事关厦门全体中小学生!

  事关厦门中小学生!

  接连传来两个重要消息!

  厦门广大家长速速关注!

  重大变化来了!时隔7年调整!

  这项检测将列入

  中小学生常规检查!

  这两天

  一则消息引发热议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于近日发布

  这份全新指南

  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

  特别是明确: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

  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时隔7年调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是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

  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血脂检查列入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项目

  与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比如首次提出了“超高危”这个概念,进一步凸显血脂异常的高健康风险,利于“超高危”人群强化相关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等。

  

  这当中

  更让人关注的是新版《指南》明确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

  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根据新版《指南》

  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

  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

  ■?父母TC≥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很多人都会觉得血脂异常

  属于“成人病”“老年病”

  与学生的关系不大

  孩子真有必要检查血脂吗?

  一开始以为是皮肤病

  真相令人咋舌

  在家长的陪同下

  4岁的安安(化名)来看“皮肤病”

  安安出生时皮肤就出现黄色的斑块

  且逐渐增多增大

  家人一直认为孩子得的是皮肤病

  因为不影响孩子生活

  也一直没有做进一步检查

  血生化的化验单结果显示,安安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远高于正常值。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专家诊断,孩子并非是皮肤病,而是“黄色素瘤”,这是一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皮肤表现。

  血脂高会导致冠心病,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仅会伤心(冠心病)、伤脑(神经)、伤肝(脂肪肝),还会影响肌腱、眼睛,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诊断找到了病因,安安才得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样的高血脂情况

  也出现在了

  5岁小朋友阳阳(化名)身上

  ↓↓↓

  阳阳妈妈带孩子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诊疗部进行体检,根据孩子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孩子营养评估为肥胖。医生建议进一步行血脂、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阳阳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值。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同时指出需持续监测体重及体质指数,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测量一次。

  学生血脂检测不仅必要

  而且尤为紧迫

  统计显示

  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

  超重肥胖率近20%

  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肥胖与血脂异常互为因果、如影随形

  学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肥胖率相当

  甚至更高

  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20.3%

  ,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

  5.0%

  ,

  3.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

  已增加近3倍

  。

  2021年,天津市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这些惊人的数据都在提醒我们

  儿童血脂异常

  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新版《指南》指出

  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

  以及不良生活方式

  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

  呈上升趋势

  检出率高达20.3%~28.5%

  ↓↓↓

  从近几年门诊接诊情况来看,血脂异常的儿童显著增多,大多数是因为肥胖导致的。血脂高可能造成脂肪肝,肝功能障碍,还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上海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

  还有些儿童明明不胖,甚至偏瘦,血脂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可能同时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据统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为1/100-1/500?,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为1/200-1/500,这么高的发病率在儿童人群中急需引起家长的关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姜丽红

  一图读懂新变化——

  

  再来关注

  另一则消息!

  和厦门小学生健康息息相关!

  重要通知!

  厦门六区陆续开展!

  被抽到的家庭注意!

  据厦门疾控发布最新消息——

  最近几天

  同安区有些小学学生家长

  可能会感到疑惑

  自己的孩子要进行“体检”

  而且还要把家里炒菜用的盐交给老师

  其实

  这些幸运的小朋友

  是被抽到参与

  厦门今年的碘缺乏病监测工作!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身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可以参与身体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叫做碘缺乏病。碘缺乏会导致大脖子病、孕妇流产、孩子智力落后、体格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厦门为何开展碘缺乏病监测?

  厦门曾是碘缺乏病中度流行地区,1995年厦门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通过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人群碘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2000年以市为单位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至2020年各项指标均持续巩固在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内。但是,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所造成的机体碘营养不良,而厦门外环境的碘缺乏状况长期存在,因此必须持续开展病情监测。

  监测什么?

  厦门6个区的重点人群:小学8-10岁学生和孕妇。

  监测内容包括:测量学生身高体重、甲状腺大小,对学生和孕妇家中盐样、尿样进行盐碘、尿碘含量检测。

  

  通过监测,可以科学地评估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查明外环境碘含量变化趋势,为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学生甲状腺B超检查

  

  测量学生身高体重

  

  现场讲解如何采集尿样

  

  收集尿样及编号

  据悉,目前同安区

  已完成学生监测工作

  全市其他区也将逐渐开展

  现场学生、孕妇的监测工作

  希望被抽到的小朋友

  及孕妈们能积极配合

  新闻多一点:

  厦门最新健康预报发布!

  家有小孩的当心!

  进入春季,传染病多发

  昨日,厦门疾控最新发布了

  2023年4月健康预报

  根据厦门传染病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

  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

  经专家会商评估

  预计4月份厦门——

  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较急,一感染会出现发热、畏寒、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而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流感预防有妙招:

  经常洗手不能忘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注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开窗通风不能少

  每天至少坚持早晚两次开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流感病源不接触

  在流感流行季,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口罩。患者应注意居家隔离,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注意戴口罩,减少与老人、儿童的接触。有流感症状的市民就诊时,应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规律生活保健康

  平常注重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平衡,睡眠充足,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如果没有接种禁忌,应尽快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筑牢自己的免疫力“屏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6月龄-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儿童更为常见。每年4-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出现暴发,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注意防范。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生活接触发生传播。感染本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但少数患儿,可能发生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高发期

  广大家长注意: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换洗、勤晾晒”。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外出游玩,饭前便后勤洗手,不用脏手摸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行为卫生习惯。

  注意食品安全卫生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水果最好削皮后再吃,少吃生冷食物,不给孩子吃生的蔬菜和未煮熟的肉食。

  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托幼机构,居家生活中,注意做好玩具、餐具、水杯、毛巾、便器及厕所的定期清洗消毒。定期对教室、活动室、休息室、寝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和户外活动器械等公共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及时发现尽快隔离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学。

  学校和托幼机构每日落实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应立即送诊、居家隔离休息;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场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出现聚集性/暴发疫情时,及时报告,配合卫生部门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综合?首都教育、中国营养学会、健康时报、 新京报、人民日报、厦门招考、厦门疾控

  编辑 陈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