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声音也能杀人?
科学,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让更多读者朋友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魅力,我们开设了“科学课堂”栏目,有专业的老师为各位大小朋友准备了简单好学的家庭科学实验,让我们一起动手学科学吧!
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令人费解的惨案:1890年,有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帆船在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年后,人们竟然意外地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让人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完好如初,那些死去多年的船员,也都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这个惨案让科学家们感到很蹊跷:船员们是怎么死的?
是遭遇海盗吗?不!遇难者遗骸上没有看到打斗的痕迹。是死于饥饿干渴吗?不是!船上储存着足够的食物与水。是死于心脑疾病突然发作吗?也不是!不可能所有船员都得同样的病且同时发作。
所有遇难者身上没有中毒迹象,也排除了自杀可能性。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调查与长期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造成上述惨案的“凶手”,是当时人们不很了解、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次声波。
我们普通说话的声波频率在200Hz~800Hz之间,女高音可达6500Hz,乐器可发出27.5Hz至16000Hz的声音。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就叫次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低频声波。既然都是声波,为何次声波会致人死亡呢?这是由于人体器官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般在0.01Hz~20Hz)和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相近甚至相同,让人体器官产生强烈共振,造成破裂。
次声波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但不必过度担心,很多国家明确将其列为公害,规定了最大允许的标准,且从声源、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实施有可行的防治措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做实验吧!
◎作者:黄才发
# 设计教师:黄才发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物理教师,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
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委员。
-点击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