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我是女性主义者,但厌女 | 性箱来信

  

  这里是莓辣性箱,我们欢迎读者来信,讲述自己关于性和性别的故事,如果你也想写信投稿,可以在后台发送【投稿】获取信息。

  今天的来信与厌女有关,来信人认为自己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很难面对自己的厌女情绪。那她真的是厌女吗?女性主义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呢?

  

  亲爱的莓辣:

  展信佳!

  我是一名高中生。身为女性,我有时觉得自己和那些带着男凝和偏见去审视女性的人差不多,但我又坚定地认为我是一位女性主义者。

  在父权制度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厌女气息。我深知这一点。

  从小,我的家长就告诉我“重男轻女是错误的”;上了学,老师告诉我“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接触了社交网络,一些博主和文章告诉我“要努力摆脱男凝,尽量克服厌女”.......

  

  图为 关爱女孩标语

  我也一直在努力摆脱厌女对我,以及对我判断周遭事物造成的影响。

  可我有时,会无限放大自己内心深处对某些女性的厌恶。

  就拿谷爱凌来说。她很优秀,是位运动学习社交时尚一样不落的全才。冬奥会的时候,我还是对她有好感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中国的营销越来越火爆,热搜越来越多,我对她的敬仰少了七分,反而多了十分厌恶。

  我真的看不惯她了。

  一个资产阶级出身、家庭条件优渥、西方精英教育的成功品,摆在我们这一群工农阶级的孩子面前,至少对我而言起不到任何的榜样激励作用。我越来越嫉妒她家庭实力的丰厚,越来越反感那些在网络上夸赞她的粉丝......

  我这是在厌女吗?

  

  图为 谷爱凌

  或者谈一谈我的身边人。

  我现在就读于一所国内知名中学的普通高中,我的初中同学就读于国内知名高中的国际部。所以我们二人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安稳踏实地完成学业,睁眼闭眼都是选科和考试;她是注重广泛兴趣培养,睁眼闭眼都是offer和申请。

  我其实和她是发小,从小玩到大。她也有比我更亲密的朋友,但我们之间的氛围总是松弛的。说实话,初中的成绩,我是压她一头的——中考成绩也是。

  直到她在今年参加了一个我梦寐以求的科研项目,我的嫉妒心彻底被挑了起来,悬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之上,痛苦不堪地灼烧着。

  我至今都觉得,能参加这个项目,是国际部学生身份带给她的便利。

  于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的朋友圈从那以后,几乎都是关于那个科研项目的朋友圈。

  看着她日常烫染的新头发,画得美美的妆容,成熟热辣的穿搭;看着她在实验室里的器械与文献,我总是觉得她越发华而不实,好像在像我们夸耀,在炫耀她的资本。

  我时常想,如果谷爱凌和我的朋友都是男生,我对他们的态度会不会变化。

  如果谷爱凌是男生,我可能不会改变我的态度,毕竟我对她的厌恶是来自于高高在上的阶层人设和不知好歹的过度营销。

  但如果我的朋友是位男生,情况会不会不一样?

  细想,我也在实验班,我的学习也是中等偏上水平,前途明明是一片光明。也许是她的国际部学生身份,也许是她一改往日的形象画上了彩妆,也许是她的朋友圈里那些关于科研项目的内容太让我羡慕......

  我一次次地陷在厌女文化的泥沼之中,一次次地拼尽全力摆脱污秽。

  可如果这么看来,我和那群网络上对女性评头论足的人并无差异。

  我该怎么办?

  明月长存

  2023.1.17

  

  亲爱的明月长存:

  你好,感谢来信。

  你的描述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生活,和你的情况相似,当时我的班级里也有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女神。

  当时的我处于一种夹杂着羡慕、自卑与争强好胜的复杂心态:你长得比我好,我就成绩比你好;你喜欢看经典电影,那我就听古典音乐......

  虽然你可能在某些瞬间里对身边或者互联网上的女性有过厌恶或者嫉妒的情绪,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相比一味嫉妒,能从性别的角度反思,其实已经证明你具备了女性主义者的视角。

  但对谷爱凌的厌恶和对发小的厌恶都是厌女吗?我想从你的表达中也可以看出,两者稍有不同。

  厌女、女性主义等等话题在最近被大家广泛讨论,我们不妨回到上野千鹤子老师的《厌女》一书中,看看她的思想是否对你的问题有所启发。

  A.慕强与恐弱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表述中,不论是对谷爱凌优渥条件的厌恶,还是对朋友参加科研项目、画着美美妆容的嫉妒,实际上隐含着你对自己的不接纳:

  作为一个工农阶层、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相比她们那样在各个领域都优秀,你虽然拥有较好的成绩,但并不满足于此。

  同时,因为缺乏家庭背景支持等等原因,即使你已经很努力,但跟她们的差距也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弥补。

  所以好像只有嫉妒这一种方式才能去表达这种自我厌恶:

  “我嫉妒她们拥有我不能拥有的一切,所以现在的我才如此普通”。

  

  图为 爱与厌恶

  但问题是,只有成绩好、长相好、条件优渥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优秀吗?

  为什么我们无法接受一个普普通通,没有诸多“光环”的自己呢?

  这或许与我们身处的优绩社会和女性身份都有关。

  在优绩社会中,大部分人信奉的原则是“越努力,越成功”,并且将成功视为个人成长的终极目标。

  在这种语境下,个体的价值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高度绑定的,应试、内卷等等带来的焦虑源于“我不愿成为那个失败者”。

  但正如你所观察到的一样,除了个人努力,还有家庭、教育资源等等因素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或许走出嫉妒情绪的第一步不是摆脱厌女,而是接纳自己。

  接受自己可能暂时没办法像国际高中的朋友一样探索兴趣爱好;

  接受自己普通的、跟谷爱凌相差甚远的家庭背景;

  接受自己努力了却没有获得心仪的科研项目;

  接受自己即使普普通通,但依旧是一个有闪光点的人。

  这个闪光点可以是你发现自己在平时可以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或者是今天勇敢地跟一个陌生人打招呼,可以是你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好书并把它推荐给别人。

  

  表情包 给自己送花

  我明白,在当前仍然在高中读书,需要参加高考的你来说,把高考分数当成至高无上的目标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但尝试在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里鼓励自己,是一种自我力量的积蓄。

  等你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或许你就可以尝试走出目前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打破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茧房,去看到更丰富、更广阔的世界。

  或许那时的你,会以更坦然的心态看待当前折磨你的这一切:

  你不再为一次考试的得失而纠结,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事,可以画着美美的妆容和朋友一起出门庆祝......

  

  表情包 数不尽的快乐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给当前这个在主流标准评价下没那么好的自己,多一点自由成长的时间。

  同时你也不必太过自责,认为自己是厌女的帮凶,可能你只是太渴望变得像谷爱凌一样优秀,也太渴望获得一种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了。

  对那个在知名高中国际部的朋友,可以看出你的感受更为复杂。这种情绪是厌女吗?或许我们需要再细细讨论。

  B.女生的友谊--雌竞?Girls help girls?

  前面提到,除了优绩社会带来的单向度的生活,女性身份也是产生嫉妒、厌恶的来源之一。

  在来信里看到“美美的妆容”、“华而不实”、“炫耀她的资本”,不过并没有更具体地提到这种嫉妒的原因。

  下面这些情况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猜测,或许有说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希望你可以耐心读读。

  第一种比较简单,可能你只是想像她一样变得漂亮,但因为学业繁忙,或者是周边的氛围并不赞同等等原因,暂时不能像她一样穿上成熟热辣的衣服。

  第二种可能是我过度猜测,不知道你是不是将“漂亮”也算作是一种特殊的资本?

  一方面,漂亮可以收获更多关注,每个人都想拥有姣好的外表。但另一方面,又漂亮又有能力就是华而不实。

  可能是因为家境好,可能是因为“找了个有钱有势的男朋友”,反正她获得的机会与自身能力的关系不大。

  如果你的想法跟这类似,那或许你已经陷入了某种厌女的陷阱。

  

  图为 因长相被质疑牛津博士毕业的女生朱朱

  图源 微博@katekate朱朱

  在《厌女》的第十四章“女人的厌女症”里,上野千鹤子老师直接指出,女人的厌女症有可能是自我厌恶,也有可能是将自己与其他女性割席,把这种厌女的情绪转移出去。

  转移的策略有两种:

  一是成为特权精英女人,成为女强人,被当成是“名誉男人”对待。

  另一种则是自动退出“女人”的范畴,自视为例外。

  这里提到的女人已经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性别,而是一种被观念塑造的身份。

  在“女校文化与厌女症”一章中,女人的价值既有自己挣来的,也有被他人(主要是男人)赋予的。

  在女校中,衡量女性有三重标准:一个是学业分数,第二个是女性分数(漂亮、受男人欢迎),第三个是“被女人接受的分数”。

  后两者往往很难调和,但现实中却只有在这三者都得高分的情况下,女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

  

  图为 凝视

  或许你对这个朋友的复杂情绪是因为,发现自己离“可以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参加科研项目”的女强人太远,但又不甘心退出“漂亮、受人欢迎”的女人的范畴。

  不知道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心情复杂,因为这种厌女情绪一方面让你被负面情绪折磨,或许已经影响到你和发小之前的友谊。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在无形中伤害你的那位朋友:

  可能她为这个项目也默默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那些美美的打扮也是在各种攻略和尝试中逐渐练习的结果。

  相信你对厌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那么怎么摆脱这种心态呢?

  答案其实还是,学会接纳一个作为女性主义者的,不完美的自己。

  C.允许自己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女性主义者

  在已经正视并尝试理解厌女情绪之后,一定不要因为厌女而苛责自己,认为自己有了厌女情绪,就不配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

  而这种完美心态实际上又会让“女性主义者”的身份给自己带上新的枷锁。

  在上野千鹤子老师的“厌女症能够超越”一章中,她提到,女性主义者也有厌女症,因为我们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厌女症根植太深的世界里。

  

  图为 厌女的世界

  事实上,来信开头提到的“重男轻女是错误的”、“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努力摆脱男凝,尽量克服厌女”这些话都只是在表达一种态度,很难解决厌女的问题。

  厌女到底有哪些表现?男女平等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女性主义是一种自我解放的思想。

  我们可以失败,可以普通,可以不漂亮,拥有选择的自由。

  在我们面临偏见、困惑、伤害时,不论性别、不论性向,我们都可以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去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图为 挣脱枷锁,自由去爱

  在我们面对种种隐形的规训与枷锁,因为女性主义,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自由生长,自由去爱。

  这或许才是女性主义存在的意义。

  希望你早日跳出这些束缚,自在丰盈地生活。

  西洲

  2023.3.21

  西洲的手写回信?

  

  转发/在看/点赞

  做自由的女性主义者!

  *本文经读者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和化用

  *本文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均有化名和模糊处理

  *如果想互动但不想留言被放出,可以写上【请勿精选】哦

  

  来信:莓辣读者明月长存

  编辑:叶子鲜亮,味道极佳,就是好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