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波穿越时空 永不消逝 英雄精神感人至深 永远传颂

  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当年上海地下情报员的真实事迹,进行集中编写,主要以李白烈士为原型,王苹任导演,拍摄了一部谍战片,于1958年上映。

  电影的开头没有片名,演员表中李侠由孙道临扮演,何兰芬由袁霞扮演,王心刚扮演姚苇,陆丽珠扮演柳尼娜。

  李侠接受调动命令。

  故事发生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以后。

  1938年,为了对敌斗争的需要,上级领导派遣久经考验的八路军电台专家李侠,肩负起加强上海谍报工作的重任。

  李侠接到命令,离开了延安的战友们,奔赴到达了新的工作环境,他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在上海滩。

  为了保护李侠的安全,也为了他进行长期的潜伏工作,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了一位纺织女工,名叫何兰芬,让她与李侠假扮夫妻,来掩饰真实身份,要求何兰芬配合李侠的工作,当好他的助手。

  李侠脸庞清秀,身穿长袍,戴着眼镜,气质温文尔雅。

  何兰芬换上了时髦的旗袍,变成了书画商的太太。

  何兰芬

  这对假夫妻,在鱼龙混杂的上海十里洋场租了房子,住了下来,李侠是个文质儒雅的谦谦君子,他坚持让何兰芬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板上。

  李侠为了将何兰芬培养成为合格的助手,就开始对她进行无线电侦讯技术的培训,教授她收发电报的专业技能。

  何兰芬看到李侠对待工作,表现得非常认真和谨慎,没有半点懈怠之意,她渐渐地认识了自己的“丈夫”,自己也努力地扮演起了“妻子”的角色。静谧、温和的生活细节里,纯粹、细腻的生活方式中,他们有了一种温馨的家庭感。

  李侠与何兰芬

  在开展保密性极高的地下电台工作和共同生活过程中,久而久之,李侠与何兰芬各自在心底里,互相萌生了好感和情谊。

  后来,经过党组织批准,李侠与何兰芬正式结为夫妻,两人从假夫妻变成了真夫妻,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他们婚后仍然潜伏在上海,从事无线电的收发工作,用无线电波把上海和延安之间联系起来,保持着紧密的通讯联络,及时提供传递着特工们获取的最新情报。

  李侠与何兰芬

  日本入侵上海之后,与汪伪政府及重庆各方暗流涌动。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期,日本人不再顾忌英美等国,公然占领了上海的租界区,日军开始加紧了对租界内的电台进行侦稽活动,国民党、共产党以至于苏联和美国的情报部门,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李侠与何兰芬的处境更加艰险了,工作更加艰苦、艰难。

  李侠

  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夫妻两人像往常一样,李侠在阁楼上收发电报,何兰芬在窗口放哨,她紧盯着楼下的街道,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突然,一队日本宪兵出现,这是日军反情报机关,在进行拉网式搜索秘密电台的行动,他们开始挨家挨户的巡查。

  何兰芬发现了紧急情况,她立即按照约定,向李侠发出警示暗号,他迅速将发报机拆散,并且分别隐藏在地板下面,然后从阁楼回到卧室。

  日本宪兵闯进来,李侠若无其事地接受他们的搜查。

  发报机的零部件还是被日军发现了,李侠夫妇被捕,同时被抓进来的,还有军统情报系统派驻上海的特务姚苇。

  李侠被捕后,遭到宪兵头目盘问

  李侠受到了日本宪兵的严刑拷打,在电刑、皮鞭、老虎凳的折磨下,李侠数次昏厥。

  对日寇的刑讯逼供,李侠一直坚称:“我是一个中国人。”

  日军反情报机关头目为了震慑姚苇,便让他旁观宪兵对李侠残酷的动刑,姚苇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他胆怯地捂着自己的双眼,不敢看眼前的场面,吓得全招供了,他随即变节,投靠了日本人。

  李侠在狱中受到一轮又一轮的酷刑,他坚韧不屈,没有承认自己是抗日分子,没有暴露自己是地下党的身份,始终没有招供。

  日军将何兰芬暂时释放,把李侠继续关押在日本宪兵司令部的牢房里。

  李侠在狱中受刑

  1943年,李侠在地下党组织的协助下,摆脱了日军的怀疑,被认定为“重庆分子”,身陷牢狱半年多时间的李侠被释放了,他重新获得了自由。

  李侠出狱后,他的职业从书画先生,转到电器的店主,再到糖果店的老板,夫妻两人也有了一个儿子。

  汉奸女特务柳尼娜是姚苇的上司,他们已经充当了日本特务,误认为李侠是重庆某个大人物的商业电台人员,就想把李侠拖下水,让他给一位在上海和日本谈判投降条件的国民党“重要人物”搞电台事务。

  李侠与姚苇

  李侠受到姚苇邀请来赴宴,他一身正气与对方进行周旋,姚苇开始用金钱收买的方式拉拢李侠,遭到了拒绝。

  在言语之间,姚苇只得向李侠摊牌,力邀他参与传递密谈投降日本的情报,并告诉他,这项工作既是为日本人,也是为重庆方面。

  这时,李侠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原来姚苇打算以后给李侠情报,发往重庆,然后把重庆来电收到后,由他再交到日本间谍手上,让国民党和日本之间暗送秋波。

  李侠把了解的情况向组织汇报后,决定将计就计,深入虎穴,利用这个机会,巧取敌人的头等重要情报。

  李侠与姚苇

  于是,李侠与姚苇开始了“合作”。

  姚苇对李侠的高超业务技术水平,深为赞叹,夸他的发报风格是:“点划清楚,间隔分明,好像一汪清水。”

  就这样,李侠将重庆方面与日本谈判的内幕消息,借机转发给了延安,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投降”的伎俩。

  他在每一个深夜里发送的情报,传递出的信息,如同跳动的脉搏,存在于人体之中的重要性,及时揭露和制止了蒋介石政府的阴谋活动,直接影响到战争局面和政治风云。

  李侠与姚苇“合作”

  直到姚苇得知上当后,便在深夜带领特务去抓捕李侠。

  李侠携带妻儿,已经举家搬迁,隐蔽起来了。

  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战胜利后,面对蒋介石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行径,李侠夫妇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敌人,从日军变成了国民党。

  柳尼娜和姚苇两人从日伪特务,又一起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特务。

  柳尼娜与姚苇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进行,前线局势越来越明朗化,但国统区的情报工作越来越艰难,上海作为白色统治的核心区域,更是最危险、最重要的情报战场,国共两党为此争夺激烈。

  在上海地下党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李侠将越来越多的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发往了中共中央,极大地保证了指挥军事作战和进行政治攻势。

  三大战役相继胜利了,长江以北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解放。

  到了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地下党组织得到两份重要情报,一份是敌军的江防部署计划,另一份是国民党的一个炮兵部队起义的时间和信号,必须在24小时之内发出。

  李侠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主动要求执行这项重要任务。

  正当他准备发出这两份电报的时候,遇到了分区停电,他知道国民党一直在搜查共产党的地下电台,估计敌人可能要来了,于是安排妻子带上儿子赶快转移。

  李侠将发送完结的情报吞下

  李侠预料到了危险来临,他本来有机会逃脱,但是这次任务很特殊,事关渡江战役、解放江南的大局,必须争分夺秒地把情报发出去,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来,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把电台工作任务看得重于生命。

  电波的嘀嘀声,迅速变得急促起来,因为时间不多了,敌人可能随时到来,面对无法逃脱追捕的现状,李侠表现得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军统由于引进了美国的最新侦讯技术,国民党特务人员大致确定了李侠这部秘密电台的位置,顺着电台的讯号,发现并找到他的住所,很快过来了。

  李侠被敌特逮捕

  当姚苇气急败坏地猛然拉开了房门,李侠已经完成了全部发报任务,特务们进到房间包围了他。

  李侠临危不惧的表情,证明他已经做好了视死如归的打算。

  他剑眉星目,朗朗如玉,眼里闪烁着动人心魄的光辉。

  他向上级按出了诀别的最后一组电码信号:“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这句旁白出来后,音乐骤然响起,在配乐声中,,接收到李侠电文的报务员缓缓地摘下耳机,他的眼中包含着隽永的深情,这是对战友的不舍和留恋的心绪。

  李侠

  画面定格在蓝天白云中,叠印出李侠发报的身影,电台里传出嘀嘀嗒嗒发报的声音,仿佛李侠注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解放了南京、解放了上海,解放了全中国。

  最后,电影的片名打在了银幕上:永不消逝的电波。

  七个字,字字千钧,直达心灵。

  这段故事穿越了时空,用电影镜头拍摄的质朴画面,描摹出那个时代最坚定的信仰和最深沉的挚爱。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英雄精神永远传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