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母爱:夸奖的背后,实则是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枷锁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句很扎心的话,来自于一位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孩子照顾得好了,从来没有人夸赞奖励我,甚至婆婆还把孩子的优秀归功于爸爸的基因,然而孩子一旦哪里不好了,所有人都在指责我连孩子都照顾不好,有什么用?”

  

  “无私”的母爱:夸奖的背后,我却看到了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枷锁

  都说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共同的努力,孩子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任务,然而很多父亲却把育儿这一任务当做“母亲”理所应当做的事。“为了孩子不得不去维系的家庭关系,成了众多妈妈的角色枷锁”。最后孩子过得不快乐,家庭关系也岌岌可危。

  养育幼年时期的孩子,作为母亲,毫无退路

  养育很小的孩子,作为男人,孩子的父亲,他们有着“专属”退路,即便孩子没带好,社会从来都不会批评。而作为一个女人,孩子的母亲,却毫无退路。

  “真是有娘生,没娘教的孩子!”

  “这孩子一看就是没有妈教的!”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你妈没教过你吗?”

  相信这样的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旁观者眼里,孩子不当的行为都是源自于“妈妈的过错”。一个女人再优秀,只要照顾孩子的责任没有尽到的话,全社会都会批评她。绝大多数家庭都在默认母亲在无私地为这个家庭奉献,而且这种奉献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的事。

  

  作为孩子的父亲,其实他知道你有多累,但就是“假装”看不见

  母亲难道就应该无私地奉献吗?其实大多数男人明白作为母亲有多累,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多。但是他们不愿意为了另一半去多做一些,因为他知道他要为自己这多余“心疼”承担一份责任,所以他知道但他不做。说到底,这就是人性的自私罢了。

  还有一种男性的自私是:我“真的”不知道作为母亲的你有多累

  曾有位宝妈这样吐槽过自己的离婚过程:怀孕是我,生孩子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长大的是我。作为孩子的父亲,他没经历过,哪能做到爱孩子?并不是每个父亲都有父爱的,办离婚那天,他连一毛钱生活费都不愿意给。

  有这样一种男人,他眼里的人妻/人母就该理所当然地承受这些:作为他的妻子,作为孩子的母亲,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把孩子公婆伺候得妥妥帖帖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情分”。

  你做得好了我觉得是应该的,你做得不好就是一种过错。如果你能挣钱那当然是锦上添花,但你因为挣钱忽略了家庭那你就罪大恶极。

  

  “父爱如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少不了父亲的参与

  曾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里,如果爸爸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孩子都会具备这五个优点:学习好、性格好、情商高、人际关系好、自控力更强。

  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更加地勇敢

  母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害怕孩子受伤、担忧孩子的成长。爸爸带大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则会更加勇敢地去挑战,这是因为爸爸会大胆地鼓励孩子。

  

  爸爸带大的孩子,自理能力会更强

  爸爸育儿,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自己学会怎么做。不到逼不得已的地步,爸爸是不会替孩子做的。正是由于爸爸这种“懒惰”,孩子会从自己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理能力。

  爸爸带大的孩子,更加地独立

  说到爸爸带孩子,真的是“能活着就好”。爸爸不会像妈妈一样,害怕孩子做得不好或是做得慢,所以给孩子任何事都做得面面俱到。爸爸育儿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也是很多妈妈惊讶于爸爸带娃为何会更轻松的原因。

  爸爸育儿,会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在家庭关系里,母亲的角色大多是情感抚慰,父亲这一角色则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孩子的健康成长少不了父亲这一角色的重度参与,而优质的参与会成为孩子自信和坚强的底气。

  

  父爱在家庭教育有着关键作用,做到这几点才是好爸爸的标准

  0~6岁是妈妈陪伴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安全感和情感建立;而在6岁之后,父亲的角色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步入社会,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作为孩子的父亲,给予孩子自信和底气会让孩子在社会中面对困难更加游刃有余。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如何给孩子诠释爱,就是在孩子的面前爸爸好好爱妈妈。一段幸福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提供爱的滋养,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家庭的温暖和爱,以及如何去温暖爱他人。这是培养孩子性格和情感的最佳方式。

  

  妈妈要给予爸爸机会

  爸爸不想育儿、不会育儿,这是因为妈妈不给机会或是要求太高。有心理研究表明:妈妈在场的时候,爸爸会对照顾孩子手足无措,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搞定,而孩子的妈妈才有能力搞定。这种依赖心理会让爸爸把这个责任理所应当地划分给妈妈。

  平时妈妈要多给爸爸一些照顾孩子,少抱怨爸爸,给爸爸多一点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爸爸只有在育儿过程中才能增加和孩子的感情,并且理解妈妈的辛苦。

  爸爸要多关爱妈妈

  很多爸爸觉得妈妈做家务带孩子是轻松的,但切身体会过的才能理解其中的劳累。大多数妈妈真正累的不是带娃做家务过程中的崩溃,而是劳累之后无人理解的心累。作为家庭里的爸爸,要对妈妈多一份理解。

  除此之外,爸爸妥当地处理家庭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全职照顾孩子家庭的妈妈,少不了受到某些婆媳关系的冲击,这个时候爸爸的调节和安慰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