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女孩被霸凌事件神反转!“互殴”真相终被揭开,央媒太给力
“他们在路边、厕所、水沟旁都打过我”。再次回忆起被霸凌经过,13岁的小朱紧紧的抓着病床上的被角,依然心有余悸。

原本一件很简单的霸凌事件,很明显的一边倒趋势,受害者小朱被一群年纪大小差不多的女生群殴并发视频到网上,引起网友高度关注并为其鸣不平。
近期发生在海南的朱同学被多人霸凌事件引发强烈舆论,大家都受害者小朱表示深深同情,同时对施暴者的行为深恶痛绝。事后,还有热心网友去医院看望小朱。

本以为结局是施暴者被教育、对受害者小朱道歉并赔偿各种经济损失而结束。谁想,事情发生了反转,当地官方通报的内容里,“霸凌”变成“互殴”,“非法拘禁五天”为不实消息!
联合调查组这份通报对朱同学及其身有残疾的父母造成了第二次伤害,他们期望的公平正义没有来到,却让伤痕累累的朱同学背上了互殴的名声。
网友们本还没平息的情绪再次引爆,大家对这样的结局很不满,甚至是气愤。为什么当地调查组对央媒的采访推三阻四?事情的准确详情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人觉得受害者和其残疾父母是弱势群体而敷衍塞责呢?
不知道当地调查组为什么要把小女孩被霸凌定性为互殴,是想大事化小、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好解决,还是施暴者家属有背景,而小女孩父母都只是残疾人?

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如果还能如此黑白颠倒,让老百姓如何相信这世上还有正义?
此时,央媒在这场沸沸扬扬的事件中站了出来,直接前往海南医院以及临高县的多个乡镇深入调查真相。
然而,随着央广网的深入调查,事件似乎又陷入了迷雾中。最新的调查表明: 小朱只认识殴打她的宋某和刘某,宋某还是她的同班同学,他们经常以各种理由打她,向她索要钱财、买烟、买早餐等。
事发当天,她再次被宋某叫了出去,没想到被先后带到临高县美台乡、多文镇、加来镇等地,遭到多次凌辱和殴打。

据小朱说,中间曾有位叔叔试图解救她,让她坐用电动车离开。但害怕逃跑之后承受更严重的殴打和报复,最终她被宋某等人叫了回去。
最后,可能是他们打够了,就把小朱丢在加来镇车站。最后她在车站找到一位热心阿姨,用她的手机与父亲取得了联系,而父亲见到她已经是几天后了。
小朱的说法得到了记者的证实,记者分别联系上了中途施救的男子小符和在加来镇车站做生意的王女士的证实,基本与小朱描述相符。那么为何在官方调查之后,出具了“琐事口角、双方互殴”的认定通告呢?

谈及此事,小朱的父亲和家属更加愤怒。自己报警后,警察只来了两次了解情况就再没有消息,至于伤情鉴定,更是一张纸片都没见到。
随后,记者亲眼看见被霸凌的小朱还躺在医院里打着点滴,精神状态不好,也见到了小朱的各项医院检查。其小姨说她半夜做噩梦,需要人陪着才能入睡,见到陌生人就紧张发抖,精神已经出现了问题,还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

小朱表姐告诉记者,所谓的“互殴”不过是事后她为表妹小朱出气,小朱表姐这次叫人打施暴者宋某,不仅仅是因为表妹多次被宋某叫人霸凌,更是因为这次小朱被扒衣服、轮番殴打致其左耳鼓膜穿孔、眼睛受到不可逆转损伤,可能致残。表姐心疼这个父母残疾家境贫寒的表妹,才为她出口气。
事后,小朱表姐并以同样的方式拍视频上传网上,连“以牙还牙”都算不上,警方就将其定性是“互殴”,而非“霸凌”。
整个过程微妙且离谱,当地调查组的“反转”已经被央媒彻底打脸,还能确定受害者小朱的境况更加糟糕。对于小朱一家来说,目前他们仍然处于没有真相、没有道歉、没有赔偿的被拖延局面。

如果这些说法是真的,我们就需要重新定义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而目击者、商贩及女孩的父亲等人的证言,让该事件充满了疑点和迷雾。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结果对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女孩明显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而且双方打架仍然不能抹去她遭受欺凌的事实。
此案在网上发酵后不久,施暴者家长就出面说自己的孩子“太调皮”,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原以为是“深明大义”,大义灭亲,没有想到这其中可能有猫腻,原来他们其实早已成竹在胸,就是仗着未成年人不会被法律怎么样才会这么说,而且还拿捏了小朱表姐出气打人的”猛料“。

施暴者家长这种说法让人感到其对霸凌的认知非常肤浅,因此我们才更加强烈地呼吁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警惕和教育,使更多的师生意识到在校园内保护他人的重要性。
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时代没有可以隐瞒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解决校园霸凌,要让施暴者承担足够的代价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和稀泥式的轻拿轻放只会助长不良之风,甚至让事情恶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