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女生考研211,一问高考名次傻眼了,不明就里的亲戚让人失望
很多父母都说,上了大学,孩子就不像以前那么爱跟亲人说话了,特别是在其他城市上学的孩子,更是对亲人的关怀无动于衷。
原因就在于,在大学里,总会有一、两个实在看不下去的亲人,他们会以“关心你的学业”为名,来打听你的分数,打听你的毕业情况。其实是在问出了问题之后,不问是非,就会首先对你进行诋毁,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于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
安徽一名高三女生放假回到家中,竟碰上一个“不懂装懂”的亲戚,对着她大讲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番探讨,结果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如此狼狈!
劝说一位高三学生去读211,结果被问及高考成绩时目瞪口呆,亲人不懂装懂真是可耻
可以说,一个普通的学生,在家里的身份上,比一个普通的学生,都要高出一大截,谁不是被父母逼迫着去考老师的?
所以,这张证书又被称为“父母幸福”,很多父母都认为,作为一位老师,是一种荣耀,你可以不要教资,但必须要有。
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则是最有资格当老师的一群人。要是有高三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说自己要考上一所高中,父母一定会很高兴。
一名来自安徽的女生,特别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所以她选择了上海华东师大。
这是一所能够在一所综合性大学中,跻身于985名校行列的高等学府,这所高等学府的底蕴可见一斑,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都是985名校中唯一一所。
当她考入华东师范学院的时候,也就是她的老师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未来的老师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可谁知道,这一次她休假回来,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丢人的事情。一名罕见的亲属来探望她,想知道她在什么学校念书。
女孩一本正经地说道:“上海,华东师大。”
亲属:哦,师大,那你是不是从学校出来的教师?你是大学生吗?
女生没办法,就算自己考上了高等学院,也不代表自己一毕业就能成为一名教师。“不”还未说完,那位亲属已经像是得到了天大的恩惠,立刻喜笑颜开:
就算不是大学,那也无所谓,女生还能读专科呢,而且还能给自己找个好工作,我儿子两年前就读了大学,说很容易。
借着关心自己的学业来刷自己的存在感,也就说得通了,为什么00后的学生都讨厌自己的亲人呢?
女生没好气地插嘴:虽然不能说她是教授,但她是本科生。
家属:多少?
女孩:一个。
“没听过,应该不是很有名,但也无所谓,你可以去找一所更好的大学,比如安徽大学,我一个朋友的闺女,考上了安徽大学,在省内排名三千多,她肯定比你厉害。你说,你一个小姑娘,为什么要去上海?
这个亲属口若悬河地给女生们介绍着安徽大学,不知情的人还真当她是受了什么贿赂,如此热心地帮她推销。
女生听不下去了,婉言谢绝后就溜掉了。后来,他从父母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那个亲戚看着女孩离开,还不死心,就去找女孩的母亲,想要给女孩的母亲一个建议,让她的孩子考上安徽大学。
他安慰女孩的母亲,说她的女儿没有考好不要紧,她还是有希望通过考试的,不用担心。
女生母亲:高考400多名也不错了,我们对她的期望不是很大,不希望她在学业上有什么负担。
亲属:四百多名?几个人?
女生的母亲一脸的郁闷,整个学校只有300多个人,她怎么可能超过400个?肯定是省里。
结束语:
表面上是关心,实际上却是为了羞辱你,这样的人,吃醋了,也很容易被人注意到。就像是那个女生的亲人一样。
在安徽,他只听说过安徽大学,却没听说过一所顶尖的高等学府,怎么可能让他去读211?开什么玩笑。
想想也是,如今的00后,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跟亲人们接触,毕竟亲人们的关怀都是虚伪的,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所以还是不要理会的好。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亲人,过年的时候,也就能多看一眼,如果父母能通情达理,体谅和尊重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的未来,就不用担心没有依靠了。高师毕业生
今天的话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