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厕待了三天三夜,没看懂门口挂的“是男是女”

  夜間瀨玻璃丨文

  「马桶」是人思维的宝库。

  在马桶上,你会拥有一个绝对私密且安全的空间。在这里,你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思考在刚刚冲进厕所之前……

  那「公厕门口」挂着的性别标识,到底哪边是男,哪边是女?

  说真的,如今的「公测标识」真的是越来越难认了。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位网就曾因为分辨不清「公厕标识」而在推特求助。

  他发推向世界提问,只为弄清公共厕所门上的「标识」到底哪边是男,哪边是女。

  很显然,这位日本友人在公厕门口,被自己的膀胱折磨得不轻。他在推特上怒吼:" 人有三急,但求你别再问这么难的问题了,好吗?"

  这条推文带着三分戾气,三分虔诚,还有三分 " 毁灭吧,世界 "。看他心诚,热情的网友们很快就回应了他。

  有人说他走错了,左边这个明显是给「宝可梦」使用的公厕。因为只有「代欧奇希斯」才会和左边那个标识长得一模一样。

  还有人直接告诉他走右边。

  至于为什么?因为右边看起来是「无限大」,无限大可以包容所有性别。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个公厕标识做解。

  将下摆延展一下,一个平滑的 " 倒 U " 就成为了一条裙子;

  至于另一侧的 " 正 U " 就顺利成章,变成了男人西服里的垫肩。

  日语中是有「男」「女」两个汉字的,直接给它们添上几笔,也许会变得更加直观。

  但不管怎样 " 添油加醋 " 为其出谋划策,正常人都很难从上面这两个标识中分出 " 男、女 "。

  从某一刻开始,「厕所标识」已经不再是内急人士的引路明灯,它变得愈发简略、含蓄、抽象。

  就像我不说,你永远不会相信下面这块看似海拉鲁石碑的东西,其实也是某个公厕的性别标识。

  到这一步,「公厕标识」早已不再是提醒你 " 男女有别 " 的指示牌,而更像是同时考验你你的学识、见识、远识的 " 摩斯密码 "。

  「公厕标识」早年没有这么难认。

  曾几何时,它们在国际标准中过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时候,男厕用的是蓝色,女厕用的是红色,大家常常会给女厕的火柴人上套上裙子,来做出肉眼可见的区分。

  很直观,但可能并没有多少新意。

  在这小小的标识之上,复杂的元素显然有点太多,而设计又是一门追求精简的学问,所以," 西服,裙子 " 都是可以被简化的对象。

  之后,标识上的火柴人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四肢。它被简化成了一个球,和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同颜色、组合来表示男女。

  但这种被修改过的国标,与不断精简之后的火柴人形象并不靠谱。

  总有些创作者会别出心裁,来一手日月颠倒,让无数路人在公测门口,在男男女女中徘徊不定,抱着膀胱神魂颠倒。

  而这种「简化」一旦开始,就没完没了。

  当大家都习惯性地把倒三角看作 " 男人的西服 ",把正三角看作 " 女人的裙摆 " 的时候,厕所标识的颜色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它成为了一种累赘。

  所以你会发现,有的厕所标识没有颜色。它们就是想成为你迫在眉睫时的最后一把良心锁,让你垫着脚尖挪动到厕所门口的时候,还要眯着眼睛,看清楚到底哪个短边在上,哪个短边在下。

  但这还是好的,因为形状是他们最后的固执。如果有一天,它们连形状都全部舍弃,那你就无法再通过世俗的认知来参透公共厕所。

  它们已经大道飞升,脱离了肉体凡胎,成为了纯粹的「线稿标识」,哪边是男?哪边是女?又何必搞得这么清楚?

  领会不到「简化」法则的人,没有办法用大道至简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公厕标识」。

  所以行外人看到这些标识,只能说上一句 " 简约而又高端,纯粹而又大气 " 来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丝不屑:

  " 你自己猜得透这是男厕女厕吗?"

  更之后,当 " 简化 " 终于登峰造极,公共厕所所禁锢的灵魂从线条中解放出来的时候,那已经不成人形的「公厕标识」便有了新的模样。

  此刻,它们或是圆,或是方,只要你能在其中看出个大概,那你就是成功的。

  通过线条,那些每一个灵魂都会得到释放自我的机会,他们或站或蹲,宣泄着生命的不羁,只留我一人,在厕所门口黯然神伤。

  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值得。

  在大道至简被外人所熟知之后,「公厕标识」的意义就已经不在 " 标识 " 二字之上,它成为了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公厕你能发现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

  有陈旧的艺术会套用 " 借代 ",把「鹿」代为「人」。

  用「麋鹿」那一眼可见的明显区别,去含蓄地区分一下男女,再用英文字母简单强调一下。

  但是这也只能局限于「鹿」,其他的动物雌性与雄性不会有如此鲜明,一眼可以察觉到的差别。

  所以为了贯彻这一思路,艺术家结合了一点英语语境下的黄笑话。

  外行人理解不了其中深层次的内涵,毕竟这只是公共厕所,他们只能在这里打上几分钟的哑谜。

  「公鸡 - 男 猫 - 女」

  但是也有例外,不同物种也可以相互联系。

  比如当标识上的都是西方神话中的幻想种,看着 " 半人马 " 在左," 小美人鱼 " 在右的时候,你就会知道那些顶着 " 猫图 " 招摇撞骗的 " 渣男 " 有多可恶。

  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多,因地制宜又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变数。

  有时候你会对他们的象征一目了然;但还有时候你真的不明白,他们给安卓小人穿上裙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公厕标识」难以辨认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水土不服。

  很多设计「公厕标识」的人会尝试将公厕中的 " 男、女 " 形象与他们当地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所以在日本,你也许看不到男女,而会看到 " 奥特之父 " 与 " 奥特之母 "。

  也有更传统一点的,在香取神宫,你会看到他们用武士、华服等艺术形象来作为公厕标识。

  而到了伊朗,如果你见到火柴人的另一边,有一个不穿裙子,而身套黑袍的角色,那也不要奇怪。这只是被「公厕标识」所折射出来的当地文化之一。

  这一类文化则需要相当的理解才能保证不出偏差。就像有的二次元会和你搞文艺,将「公厕标识」的两端一边弄出怪盗装扮,一边扮成美少女战士。

  知道的人熟门熟路,不了解的人指不定照着男孩的终极目标是 " 美少女战士 " 而大踏步向前,让自己一步又一步踏向深渊。

  当然也有和一些俗语相结合的内容。

  比如下面说的这句 " 男士在左,因为女士常常向右(是对的)",这句话有趣,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理解门槛,远没有标识那般清楚。

  德国那边不少小餐厅也不会用标识,他们会将代表 " 男士 " 的「HERREN」,和代表女士的「DAMEN」写在男女厕所的抬头。

  这种语言的隔阂,也会天然地导致一定程度的误读。

  扯得有点远,让我们重新看回最开始," 日本网友吐槽 " 的那间公厕。

  在成功解决完人生大事之后,他向店员咨询了一下公厕标识的问题,并在推特单独开了一个投票,主题就是" 厕所左边的小人代表的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 "。

  有 60 万人参与这次投票,其中有超过 30% 的人认为左边的小人代表 " 男性 "。

  实际上,这仍然是一次大多数人的胜利。根据店员的说法,左边代表的是 " 女性专用 ",而右边两个小人则代表了 " 男女都可以使用 "。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有 30% 的人会误入另外一边!

  要我说,这种模棱两可的「公厕标识」应该早点灭绝。试想我 20 多年光明磊落的人生,如果无端输在「公厕标识」上,我就恨不得立刻重拳出击。

  忍不了,一拳把这些 " 男女标识分不清 " 的厕所打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