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巧幕末维新志士漫画《壬生义士传》:70年代的时代剧小说改编、幕府将军临阵脱逃

  

  漫画《壬生义士传》中的日本闰土

  “闰土”是鲁迅1921年创作的小说《故乡》中的一个角色,少年时的闰土聪明机智、勇敢博识,但长大后的成年闰土却麻木卑微,活成了“自己小时候最看不起的那种大人”。

  永安巧漫画《壬生义士传》中有一位名叫“嘉一郎”的少年,出身低级武士,起初和两位高级武士结交、大有桃园三结义的豪气,但没过多久就受到了现实的鞭打,不得不成为一个卑躬屈膝的“谄媚”人,简直就是一个“日本闰土”。

  

  除了这个“闰土”嘉一郎之外,漫画《壬生义士传》以德川幕府末期新选组的兴盛与没落为背景,讲述了160年前“维新志士”的真实情况,催人泪下、回味无穷。

  漫画《壬生义士传》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到底讲述了一些什么故事呢?

  且听娓娓道来。

  永安巧《壬生义士传》与小说家浅田次郎

  

  永安巧创作的幕末维新志士题材时代剧漫画《壬生义士传》,于2010年在讲谈社的漫画杂志《少年magazine》上开始连载。

  这一年,漫画家永安巧61岁,《义士传》的原作者(漫画剧本)浅田次郎59岁。

  《壬生义士传》由漫画家与原作者(编剧)合作完成,漫画剧本改编自浅田次郎的同名时代剧小说。

  漫画家永安巧于1969年出道,擅长将电影(动画)作品改编成漫画,比如《野良犬之死》(1969)、《流沙罗》(大友克洋导演、1990)、《铁道员》(1999、高仓健主演)等。

  

  永安巧与浅田次郎的初次合作是1998年一起创作的短篇漫画《情书》,这是一部有争议且值得讨论的漫画,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非法偷渡到日本打黑工的年轻姑娘,为了打工还债得了急病去世,去世前她给黑中介帮她弄身份假结婚的对象写了一封信。

  也就是漫画名字的“情书”,在情书中,身在异乡、忍受着违法工作的姑娘,将假结婚的“丈夫”想象成世界上唯一牵挂自己的人,在生命即将灯尽油枯之际对其倾诉自己临终前的心事。

  

  两人首次见面是在停尸间,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姑娘,看完“情书”后前来认人的“丈夫”也禁不住嚎啕大哭。

  浅田次郎的小说具有很深刻的文化底蕴,经常打破大家对某一时代的旧有印象,重新构筑一个全新的人物,有血有肉、充实饱满,仿佛就是生活在你身边的邻居、父兄、同学,有时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壬生义士传》虽然连载于1998年的《文艺春秋》,但其实1979年就基本创作完成,一直处于被雪藏的状态,当时这部稿子的名字叫《去年的雪》。

  

  浅田次郎还创作过一部叫《苍穹之昴》的清末宫廷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于2010年在中日两地同期上映,日本人写的清末宫廷剧到底怎么样?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去看一下。

  脱藩武士吉村贯一郎

  1868年1月3日爆发了鸟羽伏见之战,尊皇派大胜幕府军,此战中由各地流浪武士组成的“新选组”作为幕府军一方参战,大败后的1月7日,一名受重伤的新选组组员吉村贯一郎逃到了南部藩位于大阪的据点寻求同乡的帮助。

  吉村贯一郎出身于南部藩,在战败后九死一生,希望通过同乡回到南部藩,去见见家人妻子和孩子嘉一郎最后一面。

  据点的首领叫大野次郎,和吉村贯一郎是童年玩伴,但大野次郎却将吉村大骂一顿,并且逼迫他切腹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吉村贯一郎在进入新选组之前,是南部藩的武士,虽然是武士,但却是被称为“御徒士”的下级武士,“御徒士”就是不能骑马的足轻(步兵)。

  虽然出身低微,但贯一郎深信文武两全就可以立命,足轻武士的孩子不能进入学堂,他就端坐在学堂外面旁听,27岁被保送学习北辰一刀流,毕业后成为剑术老师。

  虽然能力优秀,但仍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这时的低级武士们年俸少得可怜,养活妻儿越来越困难。

  

  吉村贯一郎不得己选择离开家乡自谋生路,但这对于南部藩来说,就是脱藩者,是背叛。

  吉村贯一郎真的是为了外出谋生,养活妻儿才背负“脱藩者”得骂名,作为武士的耻辱而离家出走的吗?并不是。

  要想脱藩出走,必须经过南部藩的关卡,而吉村贯一郎在通过管卡时出具了一封介绍信,免去了巡逻武士的怀疑,出具这封信的就是前面逼迫贯一郎自杀的童年玩伴大野次郎。

  在离开家乡时,吉村找到大野次郎,说出了自己出走的真正原因。

  

  身为剑术老师的吉村,总是教导学生“为义而死才是男子汉”,嘴上说着一个又一个大道理、早已厌倦的他,却过得浑浑噩噩、说一套做一套。

  当时,各地尊皇派在京都集会,准备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为了维护京都的治安,召集武士组建“新选组”,吉川抱着自己的理想和大义,作为脱藩者离开家乡加入了“新选组”。

  抱着这样的大义来到新选组的吉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但他们拥有的相同点并不是“大义”,而是出身低微的武士难以改变的瓶颈。

  比如新选组局长近藤勇,本来是有机会成为剑术老师,但就因为其农民之子的身份而被劝退。

  

  浪人竹中正助与“埋尸者”酒井兵库

  竹中正助是吉村在新选组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正助和吉村的境遇相同,都是下级武士出身,在家乡活不下去,但正助没有妻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竹中欣赏吉村的剑术和为人,但不理解他为何对钱非常执着,是一个守财奴,竹中并不知道,吉村将赚取的所有钱都寄给了家乡的妻儿,想着他们穿的暖吃得饱的样子,自己再苦也无所谓,所以尽量多赚钱。

  “新选组”之所以闻名,并不全是因为他们对京都“尊皇派”的突袭,和无数次的斩杀行动,还因为他们的纪律严格。

  

  因为吵架、偷窃等一些小事就会让组员自杀谢罪,为此,组中有一名专门负责处理善后事务的清道夫酒井兵库。

  酒井却知道,被勒令自杀的人,很多都只是“杀鸡儆猴”给新选组的其他人看而已,越来越无法忍受的酒井最后选择了逃亡。

  竹中正助、冲田总司、吉村贯一郎、斋藤一作为追捕小队,最终抓获了酒井兵库,要将其正法。酒井诉说自己有家小、苦苦哀求之下,4人都有心放他一条生路。

  

  但大家都担心有人不肯放走酒井,而演了一出戏,起初是三番队队长斋藤一,剑术高超的他却左一刀右一刀砍伤酒井,用意当然是让他逃走,没想到酒井已经吓得腿软。

  接着吉村将酒井拖入附近长满野草的荒地,假装挥了几剑后佯装已经处决了对方了事,负责确认的竹中正助也是心照不宣。

  没想到,大家这么费心放走的酒井兵库几天后还是死了,死因是惊慌过度、郁郁而终。

  吉村贯一郎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救一个人远比杀死一个人难得多!”

  

  经历了伏见鸟羽大战之后,吉村终于参透所谓的“大义”、决定不再卖命,但却遭到儿时玩伴大野次郎勒令切腹。

  大野次郎其实和吉村有着一样的境遇,也是出身贫贱,母亲是大野家的女佣,只是因为大野家的长男去世,他才侥幸继承家业。

  让吉村自杀是不是大野次郎的真实想法呢?

  吉村手持宝刀准备自裁的当晚万籁俱静,原来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雪。(浅田次郎原稿《去年之雪》的由来)

  

  漫画《壬生义士传》诞生的幕后故事

  2008年,两位老人在日本岩手县和青森县旅行,这里是德川幕府时代盛冈藩的旧址,藩主姓南部,俗称南部藩,两位老人分别是永安巧与浅田次郎,当时都是60岁左右。

  很多人都认为,根据小说改编的漫画其实很轻松,起码故事都是现成的,只是画上画,配上字,仅此而已,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永安巧在进行漫画改编正式动笔前,准备了2年,前往小说中涉及到的各地采风,拍摄了3500张照片,研究了当时衣食住行的各种资料。

  

  (上图为漫画家永安巧与小说家浅田次郎)

  因为时隔多年,想要还原当时的场景已经完全不可能,但从当地的地貌特征以及资料文献中还是能一窥究竟。

  所以在漫画开始绘制之前,永安巧进行了漫画设定的制作,比如吉村生活的低阶武士村落的房屋是什么样的,路边的排水渠是什么样的。

  

  近距离观看房屋时,房屋的大小比例如何,房屋前面的水井、附近种植的花草树木,以及家中的厕所,讲这些一一还原并非是一件容易事。

  

  虽然说已经有小说的故事作为基础,但是小说中的文字并不能直接使用,在创作漫画时,要重新梳理漫画中的文字,将不合适的文字替换。

  或者删减、或者增加、或者寻找合适的词句进行替换,制作成适合漫画的文字也是一件大工程。

  

  《壬生义士传》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正值日本时代剧(古装剧)高产的时候,时过境迁,人们对时代剧的审美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创作这漫画的过程中,作者也借由吉村贯一郎之口说出了很多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想整天浑浑噩噩,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嘴里尽是一些大道理。”

  《壬生义士传》虽然是一部漫画,却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别放弃看漫画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