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速行驶才让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最终导致这艘“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沉没
原标题:高速行驶才让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最终导致这艘“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沉没
1912年4月,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美国的处女航第五天,就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酿成“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的泰坦尼克号海难。灾难发生后,不少人认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作为泰坦尼克号的最高长官——史密斯船长难辞其咎。
史密斯船长
昨天我们说到,史密斯船长并没有听从伊斯梅的建议而加快船速,全速前进。可即便如此,又有人对史密斯船长保持船速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1912年4月14号,泰坦尼克号已经驶入了大西洋的浮冰区,而这样来自其他船上的关于冰山警告的电报,史密斯船长已经接到了5封,尽管冰山临近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泰坦尼克号却没有降低航行速度。
按照我们现在的常识和一般逻辑来说,船在进入浮冰区后,应该减速以保证能及时发现和避让冰山。可史密斯船长为什么没有下达减速的命令呢?要知道,他可是一个有着30多年航行经验的老船长,是白星公司为了“泰坦尼克”号的首航特意请来的,而这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作为船长出海。
泰坦尼克号
正是因为有30多年的航海经验,才让史密斯船长没有做出降速的决定。在当时的航海界,公认的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遇到浮冰区的时要尽快驶出。
当然这条经验日后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证明它是错误的,正是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史密斯船长在通过大西洋的浮冰区时,没有听从他人的建议、让船减速慢行。那么,是不是因为高速行驶才让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最终导致这艘“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沉没的呢?
其实在当时,虽然史密斯船长下达减速的命令,但是在收到预警电报后,他就命令瞭望员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报告冰情。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
历史只给了泰坦尼克号37秒的反应时间,此时史密斯船长已经休息了,留守在舰桥上的大副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船头向左边转向。可一切都来不及了,巨大的泰坦尼克号滑行了450米后,它的右舷不可避免地撞上了冰山。
当值的瞭望员发现冰山的时间太迟了,如果能再早一点儿,哪怕只有十秒钟,结局可能都不会如此惨烈。因此,有人猜测,是不是因为瞭望员没有尽忠职守才导致了这样一出惨剧。
就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都设计了瞭望员的目光被杰克和露丝所吸引的情节。那么,瞭望员真的存在过失吗?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莱托勒:“天气真好。”史密斯船长:“是的。”莱托勒:“我想我从未见过如此平静的海面。”史密斯:“像个池塘一样,波澜不惊。”莱托勒:“没有波涛汹涌,反而更难发现冰山。”
海难发生当晚是新月,夜空中仅有的点点星光根本不足以照亮海面,而海面太过平静则意味着很难看到海浪拍打在冰山上的浪花。
如果不是在冰山区,这样的天气的确是很适合晚间航行。可对于航行在冰山区的泰坦尼克号却是要了命的,更要命的是瞭望用的双筒望远镜找不到了。
据后来调查,望远镜是被临时调任离船的二副锁在了柜子里,可他没来得及告诉任何人到底是哪个柜子,也就是说在漆黑的海面上,泰坦尼克上的两位瞭望员只能凭借肉眼来观察。
有一位名叫布莱恩.沛诺亚的美国中校,在做泰坦尼克号相关的调查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开了一艘救生艇在温度气候与泰坦尼克号失事当晚的大西洋十分相似的乞沙比克湖上,模拟当时泰坦尼克号瞭望员的处境。救生艇以21.5节的速度前进,温度是摄氏零下7度,当然中校的全身除了眼睛外,都被裹得紧紧地。
很显然在比这条件更恶劣的北大西洋上,仅靠肉眼是很难辨别出黑色天空下的蓝色冰山。
泰坦尼克号失事后,其中一位瞭望员弗德里克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在接受事故调查时,曾被调查员问道:“弗德里克先生,当时的冰山看起来有多大?”弗德里克指着桌子回答说:“大约您面前的两个桌子这么大,先生。”
两张桌子的大小?即使当时只距离冰山450米,这也太小了。难道是弗德里克为了推卸责任撒了谎吗?
疑似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
在泰坦尼克号失事的几天后,米尼亚号在附近洋面上拍摄了一张照片。经过对洋流速度与方向大的测算,以及与幸存人员描述的对照,照片中的这座冰山极有可能就是与泰坦尼克号相撞的那座。不可思议的是,这张照片上的冰山看起来一点也不大。就算是经过了几天的消融,这座冰山也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小太多了。难道真是它撞沉了“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吗?
经过调查,当晚这座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大约有18米高。可按常规经验来说,冰山大约有八分之七都在水平面以下。这也就是说看起来只有18米的冰山事实上有大约150米高。经过换算这座冰山的重量大约是27万吨,是泰坦尼克号的6倍。
在冰冷漆黑的平静海面上,仅仅凭借肉眼去瞭望书桌大小的冰山,谁也不能指责两位瞭望员没有忠于职守。
明天请继续关注:救生艇不足,求援电报被错过,面对死亡,他们这样坚守爱与尊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