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真的有“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吗?

  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的的形象深入人心。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普通凡人,只要触犯大宋律例,都难脱罪责。手下有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等能人义士相辅佐,并手握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甚至敢于违抗圣旨。人们一提起开封府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包拯除了拥有,还有三件大器,即为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用于犯法的普通黎明百姓,它最为锋利,使用起来最利索。则用于犯法的朝廷大臣,它没有狗头铡来的锋利。最后的就是,朝廷的皇亲国戚犯了死罪,就使用龙头铡,它最不锋利,没有那么干脆利索,同时也让人最痛苦。死在包拯铡刀下的不仅有市井小民,更有当朝驸马、国舅爷、甚至自己的亲侄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真的有这三口吗?

  我们先说说历史上的包拯吧。包拯二十九岁中进士后踏上仕途,他敢于上奏谏言,为人清廉、不惧权贵又为民伸冤,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包拯在任开封府尹期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把开封府治理得仅仅有条。我们通过影视剧,看到的包拯基本上都是在断案,不过真实的包拯主要的工作是弹劾别人和进言纳谏,要说破案和断案,那基本是虚构的。包拯并没有长得那么黑,额头也没有小月亮,至于三口大铡刀,那是不存在的。因为包拯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而且在大堂上使用铡刀,也并不真实。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包拯深得民心,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捐资打造了三口铡刀,摆放在开封府门口不远处,以示他的秉公执法。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史料可考。事实上三口铡刀的故事源自后世的小说杜撰和民间传说,历史上应该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