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刀为笔,用尽心血写下《南京大屠杀》,36岁时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1937年日本侵入南京,百姓流离失所,女性同胞性命与安全更是令人堪忧。一个德国商人成为中国的辛德勒,南京的民众称呼他为“南京的活菩萨”,他就是约翰拉贝。在日本士兵欺压女生时,他赤手空拳,仅仅用德军的字臂章将人拦下。日本人不敢朝着德国人开枪,哪怕有德国字臂章,他也经常被迫至于日本人的刀枪之下,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刀枪不长眼,就是这样的一个德国人成为了中国百姓的保护伞。一个在中国生活30多年的德国人,中国给予他幸福的生活和事业,他也用自己的力量在战火连绵的时代,保护中国女学生和妇女的性命。这些故事都被记录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里面。这里有救世主,也有刽子手,历史的真相在张纯如的笔下被掀开。

  1994年张纯如为了给新书找灵感,她参加一场美国的会议,讲述二战时日军的罪行。照片里的一幕幕,让她惊讶不已。作为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张纯如下定决心,要用笔记录下当年日本的罪行,他们侵略中国,实行烧杀抢掠三光政策,还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哪怕在现在,南京都是一座难掩悲伤的城市,因为过去不能忘记。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纯如每日每夜都是苦思冥想,把这件事情理清楚。1995年她来到南京,实地走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2年之后,在南京大屠杀的60周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完成并发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知道日本人犯下的罪行。这本书在美国销量超过100万册,可是善良的张纯如也为这本书付出了下半生。

  张纯如接触太多负面的照片和文字,每日接触日本人的暴行,她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抽搐、脱发等生理反应。不仅如此,她还被日本人跟踪,甚至死亡威胁,在众多压力之下,留下《南京大屠杀》,她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年仅36岁的她,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唯一欣慰的是,国内外的人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历史。

  张纯如虽然只活到36岁,但是,她却让西方民众看清了二战期间日寇的真面目,唤醒了当时西方民众的集体良知!

  

  南京的痛,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可磨灭的痛,牢记历史耻辱才不会重蹈覆辙,居安思危才能告别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辱的旧中国。那一代的先辈为中国崛起,受尽苦难。无数的青年才俊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南京那座屹立千年的古都,不该被忘记,那段历史更加不该被遗忘。

  读史可以明志,读《南京大屠杀》,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不忘根本、保护家园的强烈历史使命。

  张纯如以刀为笔,用尽心血,写下的《南京大屠杀》,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铭记。这本令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不愿意打开的书,这本不羁的灵魂用生命镌刻的书。伟大而勇敢的张纯如,击破了谎言,还原了真相。《南京大屠杀》值得大家好好地读一读,而张纯如值得人们用一生去铭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