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真正的意义是改变了抗战主动权!正视历史,方能致远!

  淞沪会战被称为抗战当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争,同时也被称为东方的凡尔登 。这场会战不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更是改变了整个抗日战争的主动权,意义重大。

  

  最早在1932年,也就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于是乎就开始图谋侵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并在1932年1月28号发动一二八事变,成功的在上海昆山一带驻军。到了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想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再搞出一个伪满洲国来,为了保护当时的民国首都南京,中国的军队就集中火力准备消灭驻扎在上海一带的日军,中国海军也是堵在了长江口,打算把海上的日军一起解决。

  

  刚开始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中国军队一度打到了日本驻上海司令部大楼,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的援军到了,日军先后在吴淞口、张家浜等地登陆,这场本来是以中国军队消灭驻上海一带日军的歼灭战,一下子就变成了中国军队的反对日本的登陆战。日本的援军带着四艘航母,70多般军舰全部开到了黄浦江和长江口,对着上海开始狂轰乱炸。一时之间上海街头乱作一团,我们看《情深深雨蒙蒙》的后半部分,这家子人到街上到处跑的情景就是当年战争的真实写照。

  

  8月23日日军正式在上海登陆,国军和日军就是这样陷入苦战之中。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在上海的日军已经达到了20万,而我们这边校长也下达了全国动员令,随后桂军湘军粤军川军,还有北方的西北军东北军,全都响应号召集结而来,这些军队在军阀混战期间尽管谁都瞧不起谁,但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都是放下以前的各种成见,一起奔向战场。

  

  虽然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军队从来都是团结一致,但不得不说,中日之间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就没有停止过,再加上甲午战争大清送来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快速发展。而此刻朝鲜半岛已经沦陷,对中国可以说是几乎完全包围。而中国我们这边虽然洋务运动起步也早,但全中国的建设速度并不快,且不说日军的军舰当时比中国强,仅中国这边当年的运兵路线 就非常的艰难,道路阻碍,桂军从七月份就从贵州开拔,直到九月份才到达战场。

  

  日军在集结20万军队之后,立刻发动进攻。中国这边在罗店以南和蕴藻浜南岸,进行阵地反击,就是在这条战线上国军伤亡巨大,于是就被称为东方的绞肉机。在日军军舰火炮和空军的双重打击下,国军几乎以师为单位集体阵亡。后来冯玉祥曾回忆说,很多师在不到三个小时内就阵亡了一半,有的是在五个小时以内就整编阵亡了。到了十月份日军在再次增兵,日军一下子达到了30万,十一月五日6万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并且是迅速向嘉定、吴江、昆山、太仓推进,并包围了国军,11月12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当中,中国军队的参战人数达到了75万,但伤亡人数就达到了33万。

  

  随着上海的沦陷,民国首都南京就彻底暴露,最终12月7日校长不得不下令离开南京。在我们的课本里面都说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实际上它不反粉碎了这个狂妄计划,他更是改变日军对中国的进攻方向。当时日本本来打算从北向南进攻中国,可是淞沪会战之后就不得不从东向西进攻。看我们古代的历史就会发现,从北往南打是很容易统一全国的,但是从东往西打那就不得不面对中国地理上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梯的重重大山的阻隔, 这就极大地延缓了日军的进攻,

  

  可对于当时没有能够离开南京的市民而言,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