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天睡6个小时,不到30岁一身病的我们,还能撑到退休吗?

  

  “每两天睡6小时,其他时间工作”,昨日小聚,一个律师朋友讲了他的作息时间,直到现在我还觉得不可思议:第一天不睡觉靠咖啡硬撑,第二天睡6个小时,如此循环,没有休闲,没有娱乐,这可真是比996还要疯狂得多啊。

  他马上30岁了,是一个律所合伙人,带着一个小团队。为什么这么拼?无非是家底不够厚的他,想在北京给未来的老婆孩子买一套好房子。可现在的他体检指标多处报警,体重大幅超标,静息心率超过100,血压高压超140,低压超95,肾脏囊肿等一身的毛病数不胜数。甚至为了应对猝死,上衣口袋里都随时放着速效救心丸。这样的拼命工作,虽然给他带来了六七十万的年收入,而且随着年龄声望的增长,收入还会水涨船高。但我们担心的是,他还能撑多久呢?

  

  这样的人在北京并不是少数,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健康睡眠调查白皮书》,一线城市的人入睡时间最晚,平均入睡时间为23点34分,平均睡眠时长6.94个小时。令人吃惊的是,未成年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仅为7.65/7.48/6.5小时。距离教育部2021年3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睡眠时间10/9/8小时相距甚远。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提前退休。但现在我很疑惑,体检报告一堆加号的我们,还能撑到退休那天吗?或者即使可以退休,会不会也是前脚离开公司,后脚躺进医院呢?因为现在还有几个因素也在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生活方式变化

  曾经时光很慢,我们还有一头茂密的头发,下了班泡一壶粗茶,在昏黄的灯光下围圈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聊着天南海北的天,小孩子也没有什么补习班,在一旁玩儿着溜溜弹和洋片。没有手机的焦躁铃声,没有微信@要回的“收到”,没有第二天排满的工作,简单而美好。

  饮食习惯改变

  曾经吃的并不算好,但基本契合了现在健康饮食的观念,少油少盐,粗细搭配,蔬菜多多,小贩们走街串巷吆喝着酱油醋,那是现在超市里再也没有吃过的味道。科技与狠活儿包围下的我们,体内是否已成为一个化学大染缸呢。

  生活成本提高

  曾经都还在分房,有熟络的邻居和街坊,去深圳下海的老表,偶尔传回那边的火热与希望。一晃30年,仿佛梦一场,学习、工作、房价、婚恋都令人心伤,我们都开始承受时代对身体心理的不良影响。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对工人们动情说到:“我们要每天工作八小时,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了。我们要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只让我们工作八小时!”。即使在当今这个充满着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命健康的追求,更不能任由这个问题在我们身上继续恶化下去。不再因过度工作牺牲健康和家庭,也不再过度负债牺牲储蓄和未来,量力而行过好我们自己的小日子,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