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孙策太刚烈!

  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孙策太刚烈!

  

  曹操轻松击败刘备,夺了徐州,但是他的主要敌人之一还是袁绍。这个时候张绣已经再度投降,刘表也暂时安抚住了,曹操的主要敌人就成了袁绍,不想此时却发现异军突起,孙策竟然已经悄悄崛起了。而曹操听到孙策的情况后,一句感叹是:猘儿难与争锋也!

  

  但是孙策的性格跟他的父亲孙坚一样,刚猛异常,且性格暴躁急烈,却已经预示了他的寿命难长。

  

  许贡献计,孙策失策

  

  孙策得豫章也即今南昌后,献捷朝廷,要官大司马,曹操不许,引起孙策的忌恨,想要攻打许都。这个时候吴郡太守许贡献计曹操,想要软禁孙策。不想事败,被孙策绞杀,这是孙策处事不周之处,过于刚烈,失了圆润,就陷自己于铤而危之地了。

  

  所以许贡的三个家客,想要效仿豫让,结果刺杀孙策,让孙策受了重伤。这是表面文章,真实的问题在于孙策跟他的父亲孙坚一样,太冒失了。过于自信就是自负,这就是老子说的:万乘之尊而以身轻于天下。它的结果必然是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也就是孙策没有吸收乃父孙坚的教训,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结果是偶然中的必然,不可避免的。

  

  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秦可卿有句名言: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此话当然寓意极深,而对于孙策来说却十分吻合,几乎可以说是一语成谶。

  

  华佗的弟子说,孙策的箭伤有毒,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这本是医家的准确判断,但是对于孙策这个急性子来说则是夺命判官。因为孙策的性格是改不了的,而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这也就是孙策的命。

  

  郭嘉正是基于孙策的性格判断说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这个判断几乎是准确到神乎其神。

  

  因为中箭伤,性急暴躁,这都是孙策的性格,尽管众人一再地明说给他,但是依然改不了,这就是命。

  

  夺命于吉,雪上加霜而已

  

  至于孙策杀了道士于吉,看起来写得玄乎其玄,但是实际上却不过是雪上加霜的饵剂而已,真正夺命的还是孙策的个性,是孙策的性格,那才是他的命,是难以改变的东西。

  

  于吉一事只是一再地增益了孙策的暴躁个性,一再地激怒孙策,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箭伤而已。

  

  在这件事上,孙策一再的逆众人之意,坚持自己的主张,这里有正确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他做事不豁达通透,而是硬抗,是纯粹的逆势而为,而不是相反,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他躁则失君的命运的推进剂而已,不是根本原因。

  

  本文由睿达品经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