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300年前的一本画册,画中“人鱼”让人捧腹,乾隆皇帝却爱不释手
原标题:300年前的一本画册,画中“人鱼”让人捧腹,乾隆皇帝却爱不释手
作为史上寿命最长、作诗最多的皇帝——清乾隆帝,有着帝王的才能和英明,却有着不同于康熙帝雍正帝的审美。我们从历史书和纪实影视剧中便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同历代皇帝相比,他好大喜功,喜欢听场面话。
乾隆帝曾经六下江南,可谓是将父亲雍正皇帝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败的消耗殆尽。因为爱慕虚荣,所以纵容以和珅为首的宦官们贪污,只是因为这群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能给予他想要的满足感和虚荣感。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却有着不同于他父亲的宽容和大度,就连对欺君之罪都一笑而过,甚至对这件“欺君之事”爱不释手、捧腹大笑。至于这件“欺君之事”,就要从300年前乾隆时期说起,一个画师和他的画册的故事。
聂璜,《海错图》的绘者。他出生在明末的杭州,他的主业是一名画家,副业是生物爱好者。终其一生他都沉迷在海洋生物的研究中,若是放在当代,也是一名妥妥的海洋生物研究员。至于《海错图》中的“错”,也不是真的错了的意思,而是数量多而杂的含义。
聂璜最开始想绘制画册的想法很简单,因为自始至终,都没有关于海洋生物的图谱集。康熙年间,他游历天下,考察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他只研究海洋生物。每当找到新的海洋生物,他便用画笔记录下来,并且会查询古籍,还会向周围渔民请教真假性。
经过几十年积累,1698年,《海错图》才断断续续、完完全全地被写完。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此书是如何进入紫禁城的呢?整本书中没有专门针对皇帝的语言,可见聂璜并不想把这本书上贡给皇上。
之后,聂璜从人间蒸发了,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他的记录,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这部书才莫名其妙的突然重现江湖,据史书记载,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乾隆帝见到《海错图》后是爱不释手,对把这本画册带进宫的太监苏培盛大肆赞扬一番,还赏赐了许多宝贝。乾隆帝天生便喜欢这些稀罕物,也对画中的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据史书记载,乾隆连睡觉前都要再翻一翻海错图才肯入睡。至于这本书中的海洋生物,乾隆帝最喜欢也是最好奇的就是“人鱼”了。
人鱼在上古时期被称为“鲛人”,几千年来后人都在不断追寻其踪迹。传说中的人鱼及其美丽,拥有倾国倾城的妖艳,而聂璜笔下的“人鱼”则像被恶搞了一番。所谓的人鱼,就仅仅是背上长了鳍,多了一条尾巴的老人,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还是一个秃顶的老头,一个秃顶的人鱼老头。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人鱼美好的想象,这个人鱼成功逗笑了乾隆。
但是这跟欺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海错图》记载了371种海洋生物,分别记载其具体形态。是聂璜在福建、广东等地亲身记载的。聂璜还在在画册中写道:自己都亲眼见过这所有的生物。
可是如今看来,这实在不像是真的,是一个“欺君之罪”的谎言。但是这本书在清朝流传广泛,甚至由清宫副总管太监苏培盛送到了乾隆皇帝的身边,乾隆也是对其是爱不释手,甚至连睡觉都不肯放下。
语言华丽细腻,内容丰富饱满,处处流露着真情实感。在手册中的海洋生物中,不仅有高达雄伟而真实的海洋生物,还有广为人知的奇异、神秘的生物:凶猛的食人海蜘蛛、长着两只角的潜水牛和长着人头龟身子的海僧······
这些生物不是存活于海洋中,就是存活于想象里。聂璜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无疑使非常快乐的,海错图中不仅仅有绘画,文字也是占了一多半。聂璜竭尽全力用尽毕生所学,将自己对于生物的考证与描述记录下来,供世人解读学习。他不仅记录其起源、习性和外貌特征,甚至还记录了如何食用和烹饪方法,可谓是不走寻常路。
每一篇文章的长度不一样,但是丰富而饱满。有的篇幅增长至数页,有个仅仅是一张图配上两三行的文字。但是总有这个生物的优点和对于它的赞美。读着读着顿时感受到有一种来自于深海的感动。
画册上残存的古意,仿佛记载着那个时代的丰富多彩,让人浮想联翩。也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未来,对于好奇事物的追求永不停息,这好像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世界。我们感叹于大千世界的美妙,敬畏于海洋生活的多彩,追求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聂煌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看到和听到的各种生物。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描写虽然夸张,但充满了乐趣,深受清代皇帝的喜爱。现在存放在北京紫禁城和台北紫禁城。
聂璜笔下的海洋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人非常相似,又带有一点恶搞趣味。然而,在古代,这一系列系统的海洋生物学研究是非常罕见的。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播中,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海洋生物科普读物,尽管《海错图》常常被怀疑是“欺君”,但它仍然是乾隆皇帝喜爱的画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了《海错图》第四册,而第四册重点记载了海洋甲壳类动物和十足目动物。希望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可以多加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一睹《海错图》的芳颜,让海内外中国人分享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并能在此基础上,好好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