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窖保卫战 誓死坚守“红色据点”

  □庄春贤?陈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但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为了应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时,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留下200多名干部和武装人员,分散隐蔽在五岭地区,并由黄业、刘建华、陈仲夫等人组成中共五岭临时工委。7月9日,中共五岭临时工委从电台中先后收到新华社《解放区人民动员起来,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社论和东江纵队北撤安全到达山东的消息后,决定立即结束隐蔽生活,恢复武装斗争,开展反内战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1947年初,刘建华代表中共五岭临时工委赴香港参加中共广东区党委召开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决定正式成立中共五岭地委。3月下旬,中共五岭地委正式成立,张华任书记,黄业、刘建华任副书记。随后,中共五岭地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中共五岭地委领导下的游击队扩编为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总队下辖第一、三、五、六等4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大队。

  6月,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五支队组建全南大队,代号“河北队”,梁奋任队长兼政治委员,谭启民任教导员。“河北队”深入全南黄沙的上窖、上青山、下青山等村庄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三征”活动,沉重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对此,时任中共五岭地委副书记、后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刘建华后来回忆:“1947年夏大发展时期,组建了一支小部队,代号叫‘河北队’,只有20来人,十几支步枪,挺进到始兴、全南边境一带,建立了一些立脚点。”

  “河北队”进村后,心系群众,做了许多好事。他们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号召广大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上窖村群众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和游击队,先后有9名村民参加“河北队”。8月,“河北队”在上窖、青山、石下先后成立了民兵、农会等组织。上窖村有民兵30余人,土炮土枪20余支,单响步枪6支,并开展了土地改革试点,呈现出一派解放区的新气象。时任上窖村民兵中队副队长钟履辉后来回忆说,“河北队”进村后,请贫苦农民吃饭,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说明游击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的,要打倒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要分田分地给人民,还演戏宣传革命道理。那时,正是秋收季节,游击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接着又召开全村农民大会,成立民兵中队和农民协会。

  国民党地方当局视上窖村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派兵进攻上窖村,妄图拔掉这个“红色据点”。11月13日,国民党全南县保警队与驻龙源坝的省保警队及乡自卫队百余人,在上窖村反动保长、土豪的带领下,分两路攻打上窖村:一路由龙源坝进攻上窖村;另一路由沿石背包抄上窖村。面对来犯的敌人,“河北队”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仅用一天上午就打垮了敌人。

  为防止敌人偷袭,“河北队”动员全村300余人搬到永盛围居住。永盛围墙体坚固,四角有炮楼,有大小5条围门。为了防止敌人进攻,封掉4条围门,留下靠河边的一条围门方便大家出行。

  国民党全南县政府成立戡乱建国动员会,派兵加紧“清剿”全南游击区。为了打破敌人的“清剿”,“河北队”奉命调回广东始兴参加反扫荡斗争。国民党反动军队找不到“河北队”的主力,就把重心移到“河北队”的根据地上窖村。

  得到敌人准备进攻上窖村的消息后,“河北队”十分担心民兵和群众的安危。梁奋立即派通讯员通知村里的民兵中队,让他们组织群众撤离。但是,民兵中队长王瑞贤、农会会长罗文光等共同研究,决心坚决守住上窖村,誓与永盛围共存亡,并作了战斗部署: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守卫左、右炮角楼;东、南、西、北炮角楼各放一个班的兵力守卫。农会骨干、民兵骨干全部到战斗岗位。村里的老人、妇女、小孩负责捶锅斗片、犁头片、装土硝,运送武器弹药。

  1948年1月15日清晨,国民党粤赣湘边“剿共”总指挥叶肇调遣第九十九旅第二九五团400余人,包围了上窖村。随后,全南、广东始兴两县的保警队、自卫队和驻龙源坝乡省保警队数百人奉命到达上窖。近千敌人把上窖村围得像铁桶似的。敌人在机枪、迫击炮火力的掩护下,慢慢逼近永盛围,企图用火烧围屋大门。

  正当敌人靠近围屋时,在王瑞贤、罗文光等人的指挥下,民兵用土铳、鸟枪、土炮一齐向敌人开火。霎时,枪声、炮声、呐喊声响彻云霄,打得敌人抱头乱窜。村里的民兵和群众英勇顽强。年逾半百的钟日星头部被弹片划破,用布包扎好后又投入战斗;56岁的曾成友左手中弹,他不顾疼痛继续战斗;妇女何保腊、李水妹不顾衣服被炸破、身体受伤,依然不停地捶锅头片、运送弹药。

  当时,在广东始兴县澄江谭坑的“河北队”,1月15日晚获悉国民党军进攻上窖村的消息后,连夜赶往上窖村,隐蔽在村背后山上向敌人射击,一心想营救民兵和群众。梁奋后来回忆当战斗情景时说:“敌人蜂拥而至,占领了山头,把村子团团围住,用机枪、迫击炮猛攻,从下午打至午夜,我们的部队此时在下青山的山上听见密集的枪炮声,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于是派出一支队伍摸到附近山头,向敌人开火……或许能使他们趁机突出重围。”

  经过两天两夜的英勇激战,上窖村民兵、群众共打死打伤敌人二三十名。1月17日清晨,由于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敌人攻破围屋,大肆烧、杀、抢,捆绑了农会干部及民兵骨干共计37人押往广东南雄。民兵中队指导员王庆春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被敌人当场枪杀。民兵中队长王瑞贤、农会会长罗文光等先后壮烈牺牲。据资料记载,在上窖保卫战中,该村先后有11名民兵、农会骨干和革命群众英勇献身;被敌人烧毁房屋245间、土纸作坊13间、学校1所,抢走耕牛60多头,大小生猪76头。

  英雄的上窖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继续倾力支持党和游击队的活动。1949年8月20日,全南获得解放。1951年8月底至9月初,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中央分团第五分队到全南慰问,专程赴上窖村慰问,送去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1991年秋,中共全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该村村口设立了上窖老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以永远纪念在上窖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