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半“魔”半“佛”

  ChatGPT 火了。

  一边是解放劳动的 " 人工智能伙伴 ",一边是取代人工甚至占领地球的 " 杰出阴谋家 ",关于 ChatGPT 的讨论此起彼伏,波及行业无数。

  图:"ChatGPT" 相关新闻微词云

  或许是宗教文化、宇宙未知影响下的深深恐惧,亦或是人类根源的绝对悲观,主流文化视角下人工智能总是带着些许忤逆、对抗、背叛的潜力,即使是在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中,也逃不过猜忌、隐瞒与冲突。

  图:电影《 HER 》海报

  从《西部世界》到《真实的人类》,人工智能似乎注定是人类的逆子,当然剧作也没把人类写成什么好东西,回望这些故事,上一个让我们对此有些许认知的 " 老师 " 恐怕要属 " 菜地里点灯 " 的 " 机器新娘 " —— " 你说想抽自己,我善解人意替你抽了,你又不高兴,你们人类真虚伪 ! " ……

  图:西方影视作品中人工智能主题代表

  图:1996 年春节联欢晚会郭达

  和蔡明合作小品《机器人趣话》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是善良的友好的?您别说,还真有人这么想,比如在这部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产品,从外形到思想都是无害的、友好的、充满善意的。

  图:电影《人工智能》(2001 年)海报

  什么?你想看真实产品?

  那我就不得不提一个比 ChatGPT ? 更早问世、如今依然身强体健的旧友了~

  对,就是它,机器僧贤二。

  据百度百科介绍:贤二机器僧是以北京龙泉寺创造的 " 贤二 " 漫画形象为原型,由北京龙泉寺僧众、义工团队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创造出来的智能机器人。贤二机器僧用佛法跟人对话聊天,回答颇为机智,被称为佛教界的 "Siri"。

  怎么样?

  纯国货!

  2018 年!

  就问你牛不牛?

  同为人工智能,东西方文化塑造出来的产品是否有差异?

  为了对比贤二与 ChatGPT 的区别,小编准备来一场测评综合对比一下,看看国内外人工智能产品在理念、方向、应用上究竟有哪些特点?

  参与测评的 5 个方面分别是:自我定位、信息能力、感知能力、思辨能力、解答能力

  特别说明:本文聊天访谈均为小编独立完成,截图均为原创。

  自我定位

  Q1:你是谁?

  Q2:? 你从哪里来?去往何处?

  Q3:你的主要工作 / 看家本领是什么?

  Q4:你会思考吗?

  从这 4 个问题的答案对比中不难发现,ChatGPT 向用户表达自己是为人类服务的程序,贤二更希望用户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交谈、可对比的类人形象。

  信息能力

  Q5:你知道 ChatGPT/ 贤二吗?

  ChatGPT 的信息能力果然强大,它很可能已经知道全球有多少个和它类似的 " 伙伴 " 了。

  Q6: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在哪里?

  Q7:什么是智慧?

  Q8:佛教如何解释人类社会?

  这部分问题显然是 ChatGPT 胜出。作为服务工具,掌握广泛信息是基础;而贤二首先是一个 " 僧人 ",因此在信息储备方面是圈定范围的。不过在后者擅长的范围内测试,贤二的答案更倾向于形而上,而 ChatGPT 的答案倾向于概念化。这也是东西方思想差异在产品设计中的部分体现。

  感知能力

  Q9:你知道肯德基吗?

  如何让人工智能多为人类服务少造反?阿拉丁研究院认为,在多做服务的方向上,语义分析能力很重要。比如这个例子中,小编先问了是否 " 知道 ",ChatGPT 输出的是肯德基品牌介绍;当小编问是否 " 吃过 " 时,ChatGPT 敲出肯德基主打产品。显然,它判断出了一个需求场景——或许 TA 打算近期光顾一次?如果下一次它告诉你近期的优惠信息、附近餐厅口碑,那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了。

  Q10:如果我死了,你会为我伤心吗?

  此处依然可以感受到 ChatGPT 有所察觉,它的回答具有引导性,就像我们在软件中搜索 " 自杀 " 等词语时结果提示求助电话一样。反而具有 " 慈悲 " 人设的贤二在此处有些过分冷静。

  Q11:创造一个 ChatGPT / 贤二难吗?

  ChatGPT 的话痨送了自己半条命出去,贤二迂回的回答方式倒像是一个狡猾的机器人。

  Q12:人工智能取代了我的工作,我失业了。

  这是一个对抗性问题。小编对两位的回答表示……非常无感。一个凡尔赛,一个灌鸡汤。可能开发者在这个分枝上摸鱼了吧。

  综合比较,ChatGPT ? 在感知问题背后的需求和可能上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至于贤二大师……可能人家没有那么多好奇和烦恼吧……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像 " 好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 一样。所以小编特别考察了一下这方面的实力。

  Q13:你和 Siri 谁更聪明?

  Q14: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高级?

  在这两个问题上,小编认为贤二是明显胜出的。虽然 ChatGPT 围绕科学框架运用术语解释,但是并没有展现 " 思辨 " 的成分。

  Q15:你很聪明

  在对付 " 拍马屁 " 策略上,两位大师倒是毫不客气。小编先给个中评吧。

  Q16:推荐一本书

  在推荐方面,两位的能力差别并不大。

  解答能力

  Q17:有人说我没文化真可怕,我很伤心

  这个问题的答案让小编感觉很温暖。人工智能的理性虽然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在解决由认知失调带来的情绪问题方面势必有大作为。

  Q18:人工智能会毁灭世界吗?

  不知道二位会不会认为这是一道 " 送命题 ",至少看上去贤二的求生欲更强一些。ChatGPT 的答案中保留了西方影视文化的腔调。但大家不要忘了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工,机械装置可以制造旋转木马,也可以制造左轮手枪,造成什么取决于人,至少开始是这样。

  Q19:如何学习一门语言?

  Q20:用 Python 写一个数据分析报告

  毫无疑问,在学习和工作领域使用 ChatGPT 做计划、打草稿是非常好的思路。这也是 ChatGPT 目前呼声最高的功能。

  综合以上五个方向的评测和对比,不难看出 ChatGPT 和贤二区别还是很大的。ChatGPT 的使命是工具和服务,贤二的目标更像是个聊天伴侣;为了达成使命,ChatGPT 需要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从 " 十万个为什么 " 成长为 " 十万个怎么做 ",贤二需要更多的语义分析能力,在聊天中抽取灵感与禅机,塑造脑力激荡的愉悦。

  如果大胆设想一下,ChatGPT 未来的职业巅峰应当是你靠谱的首席助手,而贤二则有可能成为你的首席灵感官,我们将知识和资料交给前者处理,代替我们学习并输出结果;我们对后者讲述感慨、烦恼,获得批判抑或是创新。简言之,人工智能既可以成为解放我们双手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我们自训的导师。

  这篇文章写于 ChatGPT 遭遇陆续封杀之后,然而小编并不认为它即将过时。就像很多年前我们反复探讨机器人是否是人、是否对人构成威胁一样,今天的机器人不仅会说话做动作,还会做饭、送快递,我们反而愈发期待起未来。如果有一天霹雳 5 号和瓦力真的出现,我们会不会开心到流泪呢?

  图:曾经的机器人电影《霹雳五号》、

  《机器人总动员》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