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的走红,女性主义的兴起,普通女性能为此做点什么?

  2022年的某一天,打开某个读书APP,首页给我推荐了《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封面吸引了我,一个大红嘴唇,似笑非笑的上扬着,看起来很吸引人,又充满鄙视,这像极了整个世界对女性的态度,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女性自己。

  《厌女》的作者上野千鹤子在2023年,在中国更走红了,二月份因为和B站up主全嘻嘻的对话,引起了一波网络热潮。上野千鹤子就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她主张女性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现状,努力活出自己满意的生活,而不是成为社会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朋友说,女性主义对不结婚的姑娘们才有用吧,我这种已经结婚生子的人,难道不履行责任就去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吗?

  

  我说当然不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是让大家丢掉责任,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反抗,去争取平等,去帮助身边的女性。正如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的演讲中的那句话一样:你以为的努力后得到的回报,并不是你们努力得到的成果,而是环境赋予的。你今天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鼓励着你,推动着你,手把手拉着你,并为你所做的知识进行评估报奖。

  细想,确实如此,女性如今能接受教育,出入职场,有选举权,都是前人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她们,我们怎么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

  身为女性,我们要勇敢发声,把自身经历的写出来,这就是在影响历史,就像《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中这五个主角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写进小说,融入到诗歌里,抒发情绪,影响历史。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弗吉尼亚伍尔夫了,她的《一间自己的房子》这些年热度不减。

  

  但我今天更想说说希尔达·杜利特尔,她是英国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者,曾写过《饥饿的石头》《夜与早晨》,她和《查莱泰夫人的情人》的作者劳伦斯也是朋友,外界也有人说,希尔达就是查莱泰夫人的原型,但了解希尔达经历的人就知道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而已。她的丈夫确实上了战场,夫妻生活也不和谐。但不和谐的原因并不是她的丈夫在战场受伤了,而是希尔达第一次怀孕期间,丈夫上了战场,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她因此得了精神疾病,不愿再让丈夫碰她,后来他的丈夫就有了外遇,他们依然保持着夫妻关系。希尔达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写进了《饥饿的石头》,从女性视角描写了战争对周遭世界的影响和破坏,强调了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特经验和挑战。

  希尔达成年后,经历过两次婚姻,在第二次婚姻里,她生完孩子之后,丈夫又不幸离世,她跟名为布莱尔的女性结为伴侣,她说,自己从未感觉到如此被爱过,这个伴侣的家庭很有钱,无论从陪伴还是关怀上,都给的很足,最终希尔达和她一起度过了余生。

  

  希尔达从小就是有反抗精神的人,父亲是天文学教授,母亲是音乐家,母亲为了丈夫能安心工作,成了天使主妇。本来她还每天练习歌唱,但因为丈夫觉得太吵,她也放弃了,这些希尔达都看在眼里,也深受影响。希尔达本来她有两个姐姐,但都夭折了,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女孩,她很小就有疑问“为什么去世的都是女孩”,而她的5个兄弟却都很健康。

  书里每一个女性都是传奇,除了希尔达以外,还有牛津大学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大师多萝西·L·塞耶斯。英格兰第一个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学者简·艾伦·哈里森,首位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获得者艾琳·鲍尔,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些女性通过自己的讲述告诉我们,女性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发声,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在影响世界,不要被周围的条条框框束缚,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当然,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活出了别样的自我,像梅耶.马斯克,谢丽尔.桑德伯格等,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可以有更多选择,女性的生命也可以更精彩,但身为普通人,我们难以和这些自带光环的人相媲美。现实中存在的女性困境,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情况能好一丢丢,我深刻的记得艾玛在爱上莱昂时,她左右摇摆,想要去教堂找神父忏悔,但神父除了八卦村里的孩子,就是问艾玛关于包法利先生的事情,在他眼里,一个家庭主妇,不愁温饱,特别是像艾玛这样的,生活优渥的人,是没有什么烦恼的。

  生而为人,除了温饱,我们都有更高的追求,需要贡献自我的价值,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被这个世界认可,女性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条件有限,书写是个不错的方法,像杨本芬奶奶,就是在厨房完成了自己的三部曲,尽管作品中有些部分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但读完之后,依然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内心被鼓舞,也感觉被激励了。

  

  比起男性视角的宏大叙事,我更喜欢女性生活化、细腻的讲述方式,比起俄乌战争,我更关心身边女性的生存困境。越看《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越会发现,女性通往自己的道路上有太多障碍,这些女主虽然彼此不认识,但冥冥之中,她们的命运交叉缠绕在一起,有些住过同一个房间,甚至跟同一个男人纠缠过,最终成为了自己。

  记得马家辉在他的播客里曾说过:没有一个男孩长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座房子。由此可见,

  应该也没有一个女孩生来的梦想就是做个家庭主妇吧,所以,女性一定要去创造,去讲述,

  去书写,对抗本无意义的人生,对抗看不见的压迫,这些文字总有人会看见,即使不被看见,也鼓舞了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