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收复新疆左宗棠抬棺出行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朝时,乾隆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意为故土新归。

  陕甘之乱时,清朝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天国和捻军,一方面还要抽出兵力平定陕甘乱事。对新疆控制力逐渐减弱。新疆各处发动暴动,建立多个大小政权。各派势力割据,互相争斗。因实力不足,其中喀什噶尔的回部向浩罕国求援。这样,1865年1月,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阿古柏入疆后,攻陷了喀什、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地,消灭了众多割据政权,于1867年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到1870年,阿古柏又攻陷乌鲁木齐,几乎占领整个新疆。为取得沙俄的支持,阿古柏派人同沙俄进行了联系。沙俄趁机于1871年7月,武装强占伊犁。同时,阿古柏也同英国进行了联系,英国则对土其其施加影响,让土耳其帝国册封阿古柏为艾米尔,并给阿古柏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英国此举一方面为抑制俄国,一方面方便自己在中亚和西藏的侵略。

  

  从阿古柏进入新疆到其全面占领新疆,有近十年时间。期间清朝内乱不断,根本无力顾及新疆问题。直到陕甘内乱平定后,才开始研究平定新疆。

  

  哪知正值此时,日本借口台湾人杀琉球人,开始侵入台湾,东南海防告急。所以就有了海防和塞防之争。

  恭亲王奕?、李鸿章、江西巡抚刘坤一等主张加强海防,形成了“海防派”。李鸿章更是提出放弃整个新疆,将西北军费用于海军建设上。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主张先收复新疆,认为保卫西北更加重要。刚刚平定陕甘的左宗棠更是力主收复新疆,成为塞防派的中坚力量。

  

  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他主张放弃新疆,承认阿古柏政权,并封阿古柏为哲德沙尔汗国国王,将其汗国作为清朝的藩属国。他这一主张得到朝中很多官员的支持。

  左宗棠则提出反驳意见。他指出三点:一,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之地,乾隆时又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乾隆的卓见不能否定;二,新疆是中国内地的屏障,新疆丢失,则蒙古、甘肃、青海不稳,接着威胁中原,甚至北京;三,朝廷军费原本就基本给了海防,就算将西北所有军费给东南,也没有增加多少。左宗棠上奏道:“若不发一枪将万里江山拱手让出,我等岂不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经过半年论战,慈禧最终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所言“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牧马成群,所谓千里荒漠,实则是聚宝盆”,这一点慈禧是赞同的。于是慈禧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收复新疆。

  

  但是清政府连年割地赔款,腐败无能,国库空虚,根本无法保证收复新疆的军费,只能让左宗棠自己筹款。直到左宗棠找到了胡雪岩,才解决了军费问题。

  1876年,左宗棠以64岁高龄,亲率六万湘军进军新疆。1876年2月,左宗棠移驻肃州,各路大军陆续西行出关。当时西征军远征新疆,路途遥远,内部出现一定的畏战情绪。左宗棠当即派人将自己的棺材抬到了前线,西征路上,一口黑漆漆的棺材出现在行军队伍前方,一路西征。左宗棠用这口棺材表明自己收复新疆的决心,不收复新疆,誓死不回。

  左宗棠战略方针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到达新疆后,首先要对付的就是白彦虎部。白彦虎在陕甘之乱后逃至新疆,投靠了阿古柏,驻扎在乌鲁木齐。左宗棠和刘锦棠采取声东击西之策,攻占了乌鲁木齐。随后,连同伊犁将军全、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顺,只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所有城市。

  

  1877年三月,西征大军进军南疆。刘锦棠率部攻打达坂,用德国大炮猛轰,引爆了城内火药库,叛军惊慌而逃。随后刘锦棠接连收复托克逊城和吐鲁番。

  

  阿古柏见大势已去,向西逃窜至库尔勒,最后服毒自杀。七月,暑气尚未完全消除,左宗棠下令大军继续推进。英国见状,急忙出来调停,左宗棠拒绝英国调停,继续推进。随后清军向喀喇沙尔挺进,白彦虎决堤都河,水淹大地。清军搭桥而过,直达喀喇沙尔,将之收复。白彦虎逃至库车,清军继续追击,两天狂奔800里,不仅收复库车,还攻克阿克苏,乌什等城。白彦虎继续逃至喀什。

  左宗棠决定不给叛军任何机会,乘胜追击。11月,收复喀什。白彦虎逃至俄国。随后,清军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

  

  此时尚有沙俄占领伊犁地区,清朝开始和沙俄谈判收回伊犁。但没有实力做为资本,谈判又哪能成功。于是,在曾纪泽赴俄谈判时,左宗棠积极在新疆备战,准备武力收复伊犁。1880年春,左宗棠定出三路出兵伊犁之策,同年四月十八,再携棺木出关西征,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沙俄迫于压力,与清朝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

  收复新疆,是晚清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能够在晚期保住新疆大部分地区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必须感谢左宗棠,是他坚持抬棺出征,最终才收复新疆。左宗棠在路上一路上种下了杨柳,绵延三千年,后人称之为“左公柳”。1880年,新任陕甘总督杨昌浚在陇西见到左公柳“连续数千里,绿如帏幄”,于是写下了“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著名诗句。

  

  不管是新疆还是中华民族的任何一块土地,绝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犯。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