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四张处方” 搭建医患满意“连心桥”

  原标题:【医疗满意在人民】“四张处方” 搭建医患满意“连心桥”——泰安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全面提升患者住院体验在行动

  为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入贯彻“群众满意管理年”工作部署要求,泰安市中心医院满意度管理中心积极挖掘医院各科室工作亮点和创新服务举措,通过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提高群众满意度,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生命之托, 重于泰山”是行动的指南,是责任与担当。

  心脏外科作为集“急难重险”为一体的特殊科室,以医院“群众满意管理年”为契机,用心镌写“四张处方”,同心合力,为医患搭起一座温暖如春的“连心桥”。

  党建引领、书香作伴,

  把“医患满意”作为幸福之源

  

  王静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学习

  心脏外科的书橱里有两本书,一本统称“专业书”,另一本则是“红色教育”。《习近平扶贫故事》是大家主动阅读时长和频次最多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大家感恩、感动、感叹的同时,时常不由自主的“触及灵魂”、“红脸出汗”、“想病人所想”已然成为科室文化,亦是幸福之源。主动了解患者的“烦心事”,为特护患者家属开辟等候休息室;创新科普宣教,用“相声”作为围术期患者克服恐惧焦虑“揪心事”的解忧草......患者和家属满意的微笑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大家为之奋斗的内驱力。

  “特别备注”记录本,

  把“人民至上”诠释在字里行间

  心脏外科主任陈克彪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特别普通的记录本,里面简单却又详尽的标注着每位住院患者的个性化信息,除了姓名、诊断、住院号及入院时间之外,还有一些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影响预后转归的“特别备注”,例如:候某、EF18%、心脏变形、甲亢、胃癌术后、消瘦;王某、年前疫情期间住过、心衰过、老伴不支持,但老人手术要求迫切......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家长里短”,却是患者心里最大的“急难愁盼”和“安全隐患”。

  

  陈克彪细心查看患者情况

  在陈克彪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科室团队人人怀揣记录本,主动和患者唠嗑是心外医护的特别时尚。副主任医师鹿欣的小本本记录最细也最全,他分管的患者哪个爱吃鱼?哪个喜欢西红柿?他常常是如数家珍,事无巨细的他,还经常亲自指导家属为患者制定营养食谱;护士长王静的术前调研十分有趣,不仅记录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还特别记录音乐爱好。每当患者麻醉清醒后,躺在监护室的他们,最先听到的不是嘈杂的仪器设备报警声,而是他们最喜欢的“秋日私语”或者“茉莉花”,让患者精神愉悦,有时堪比一剂强心良药;心脏外科的每周医护大查房更是格外热闹,谈笑风生中,护士获得特别资料;风趣幽默中,医生像讲故事一样给患者分析治疗方案。医护患,像朋友、更像战友,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一幅团结就是力量的唯美画卷。

  

  鹿欣与护理人员讨论制定心脏康复个性化方案

  以心脏康复为“杠杆”,

  创新举措服务人民

  看似简单的心脏康复落实,实则是优质护理服务质量高低的最直观体现。为了预防和减少康复过程中突发意外,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动态评估,还需要全程守护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监护室骨干“男”丁格尔王然然,为帮助性格内向的老大爷克服恐惧,主动把给自家孩子新买的气球带来“分享”,陪大爷吹气球、玩气球,你来我往的“三陪”中,大爷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信心倍增;大家一鼓作气“心心相连”,特邀心肺康复科MDT,在专业指导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爷术后42小时完成首次下床,打破了心脏外科建科十余年来瓣膜置换术后72-96小时下床活动的记录,笑逐颜开的大爷术后9天即康复出院。

  

  王然然陪患者玩气球克服恐惧

  深入推进延续性护理,

  让居家患者心有所“医”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终生口服华法林,频繁的复查凝血指标,成为患者们心中最大的烦恼。心脏外科质安小组讨论后,由副主任医师鹿欣和男护士王然然为骨干力量,成立“出院抗凝零烦恼”志愿服务小组,着力为出行不便的居家老人架起一座座视频问诊用药的“连心桥”,收到院外患者广泛好评。随着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日益完善,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血标本上门采集的计划将在近期有序进行,让更多有需要、有困难的老人,心有所“医”,梦想成真。

  随着“四张处方”的深入推进,心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竭尽所能为医患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作为目标和方向,一座座医患“连心桥”轻松搭建,各种“急难愁盼”迎刃而解,大家在付出中收获硕果累累,在感恩、感动中享受着春意盎然。(通讯员/王静、姜旖旎、王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