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发明的一种玩具,现在全世界小孩都爱玩,小学数学教材也用

  北宋年间有个进士叫黄伯思,是个热情好客的主,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就是客人的数量时而多时而少,他不好准备桌子,于是他就是想了一个办法,用7张长方形的桌子来拼成一个大桌子,这样就可以根据客人的数量来调整桌子的大小,这个叫做宴几图。

  

  ?到了400多年后的1617年,明朝人戈汕又对这个宴几图进行了改进,将长方形改成了三角形和梯形。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却在灵活性上较燕几有较大突破,不仅可以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拼出“轻燕”、“双鱼”等吉祥图案,连“桐叶封弟”的典故都可以拼在宴席上。后人称为蝶几图。

  

  ?到了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将这种蝶几又进一步改进,制作成了更加小巧的7块板子,用来拼搭不同的形状,以此作为消遣解闷的玩具。皇宫中也经常用他来做节日庆贺和娱乐中,拼成各种吉祥的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的有。

  这个就是现在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玩的七巧板的原型。

  清朝的陆以湉在他著的《冷庐杂识》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清代妇女玩七巧图场景的《吴友如画宝·海上百艳图》之《天然巧合》

  大约在19世纪中叶,七巧板传到了日本、欧洲。著名英国皇家协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称七巧板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日本《数理科学》杂志赞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

  欧洲人疯狂的爱上了七巧板

  七巧板虽然只有小小的七个板子,但是却融入了古代先贤的大智慧,里面不仅包含了数学、几何,甚至还有建筑、测绘、天文等等学科,七个板子就能变幻出1600多种图形。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七巧板都是孩子数学启蒙,几何启蒙,智力启蒙的最好玩具。

  1864年,英国出版《韦氏大辞典》对七巧板作了介绍,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财”。

  1978年,荷兰学者曾编纂了一本名叫《七巧图》的书,书中搜罗了一千六百多种由七巧板拼凑出来的图形,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欧洲出版发行,成为风靡一时、男女老少喜爱的畅销书。

  

  画中的美女被七巧板折磨得眉头紧皱

  相传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公元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那拿岛时,百无聊赖的他成为了七巧板游戏的狂热爱好者。就是沉浸在七巧板智慧游戏中,他度过了被流放的余生。

  有这么多名人与人民大众成为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七巧板也由此一跃成为风行一时的国际性智力玩具。

  七巧板被选入小学数学教材,古老智慧大放异彩

  许多父母都给孩子买过七巧板,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半是当成积木来玩了,如果是那样的话,真的是太暴殄天物了。如果你家里有,千万别把他扔掉了,因为七巧板已经选入小学教材,成为数学课上必学的内容。

  

  七巧板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还可以帮助小朋友们认识颜色,增强动手能力,也可以将拼成的图形连成故事,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说七巧板几乎是每个孩子必备的一个玩具和学具,就像孩子的铅笔、橡皮一样必不可少。如果要给孩子买,我推荐一款磁性便携七巧板。

  

  这套便携磁力七巧板,幼升小用的到,小学奥数题用的到,110多个关卡,难度由浅入深,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几何和空间思维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力。入门级还有配套动画教学视频,磁力板块不易丢,外出带上分分钟搞定娃,然后玩七巧板的同时就进行了数学启蒙。

  

  打开是七巧板,合上是一本书。左边是题卡,右边是操作板,不管是在家玩还是带出门都非常的方便。做工也非常的好,整个的纸壳非常厚,题卡也很厚,都覆的有塑料膜,非常耐用。

  

  这套七巧板包含入门款、动物和人体、动物进阶版、数字和字母4套,适合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用,可以单买,也可以买全套。包装精美,无论是自己孩子用,还是送给朋友的孩子都非常的合适。点击下方的横条即可购买。

  【憨弟精选】磁性便携七巧板-逻辑思维培养

  ¥38